說到蒲松齡,大家想必先想到的是他的《聊齋志異》。今天我們先來說說蒲松齡的故事。
當你沒有錢的時候,你會做些什么事?是會找爸媽要,還是自己想辦法掙錢。曾經蒲松齡也遇到了沒錢情況,但他專門給窮神寫了封信。在文章里,他埋怨“窮神”,自從進了我家門也不走,做什么事情都不如,而且不僅口袋里沒錢,而且吃了上頓沒下頓,就連衣裳都拿去當了。這就是蒲松齡的《除日祭窮神文》:“你著我包內無絲毫,你著我囊中無半文,你著我斷困絕糧,衣服俱當盡?!?/span>
蒲松齡希望,窮神不要一直伴他左右,世事并不如人所意反而,窮跟了蒲松齡一輩子。
蒲松齡生于1640年,那一年,離大明王朝的覆滅還有四年,當時災荒連年,戰(zhàn)爭四起,大明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國家如此情境,蒲松齡家的情況也好不到那里去。蒲松齡的父親蒲槃也算個讀書人,一直想考取功名,卻回回落榜,無奈只能做些小生意,勉強能夠養(yǎng)家糊口。
等到蒲松齡成婚后,和幾個兄弟分家后,蒲松齡就和“窮神”打上交道了。他當時分得了“蕎五斗、粟三斗”和“農場老屋三間”。用他自己的話說,三間茅草屋四處漏風,屋前屋后野草雜生,而且這三間房子原本是給仆人住的。
更要命的是,家里孩子越來越多,而且還年年旱災、水災、蟲災、雹災,收成也不好。加之每年還要大部分的賦稅,當時蒲松齡只有當教師的微薄收入,根本應付不過來家里的開支。
大約在公元1673年,蒲松齡當時寫了首詩,記錄了他窘迫的家境——一個夏天,家里的糧食不多了,午飯只能熬些稀粥,勉強挨餓;然而家里的兩個兒子因為這點粥打了起來,剛開始學走路的小兒子把鍋碗瓢盆都翻了個遍,女兒在遠處可憐巴巴地望著蒲松齡。
直到幾年后,蒲松齡的母親去世,蒲松齡當時連辦喪事的錢都沒有。幸好好朋友王如水為他解了燃眉之急??蛇@錢過了六年都沒能還上。六年后,王如水有事急需用錢,蒲松齡卻因沒錢而還給他。無能無力之下,蒲松齡只得寄情于文字,于是寫了首《寄懷王如水》:我乃負君貸,無乃太乖方!清夜時一念,身如負芒刺。
后世有人計算,清朝初年,一個私塾先生一年的“工資”大概只有8兩銀子,而維持一個有三四口人的家庭年支出生活費,至少需要20兩銀子??上攵?00年前的蒲松齡生活得有多么窘困。
如果將時間回溯到19歲的時候,蒲松齡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會一輩子和窮神打交道。
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現在的山東淄博人。蒲松齡19歲去參加“公務員”考試,也就是“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成為了一名秀才。
考試中,蒲松齡用八股文的格式,寫出了近乎記敘體的文章。今天看,這篇文章其實有種小說的感覺。
明清科舉考試考的是八股文,有嚴格的規(guī)定。蒲松齡的文章其實并不符合當時考試的要求,但是新穎和有才華,就像現在的高考作文,網上流傳眾人欣賞的很有可能是零分作文。幸運的是,蒲松齡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施閏章。
當時大詩人施閏章任山東提學道,看到蒲松齡的試卷,贊賞不已,評語稱:“空中有異香,百年如有神。”這是蒲松齡第一次在科舉考試中獲得這么大的榮譽,但也是最后一次了。
現在看來,那段時間,蒲松齡應該是過的人生中最舒心和順利的時刻。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蒲松齡將面筋屢試不第的打擊。
公元1660年,參加鄉(xiāng)試,落榜;公元1663年,參加鄉(xiāng)試,依舊落榜未中;公元1672年,參加鄉(xiāng)試,再次落榜……接連的考場失利,蒲松齡雖已有些灰心,可他仍舊沒有放棄。
公元1675年,參加鄉(xiāng)試,落榜;公元1687年,參加鄉(xiāng)試,因“越幅”被黜;公元1690年,參加鄉(xiāng)試,再次因犯規(guī)被黜。到公元1696年,已經年過半百的蒲松齡依舊沒考過。
公元1711年,72的蒲松齡最后一次走進考場,這次蒲松齡總算拿到了一個“歲貢生”的頭銜。這對于考了一輩子都沒考上榜蒲松齡而言,決定是個心理安慰。
科舉考試培養(yǎng)的是人才,但卻培養(yǎng)出一個不一般的天才,那就是蒲松齡。
數次考試不中的蒲松齡,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開始寫《聊齋志異》。這本書成就了蒲松齡,讓蒲松齡名垂千古。
說到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我記得最初接觸到蒲松齡,是在初中的語文課本上。當時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節(jié)選了蒲松齡《狼三則》中的一則故事,講的是屠戶殺狼。而且《狼》這則故事主要告訴我們,對于狼這樣狡詐的動物,千萬不要心存幻想,更不要一味的遷就退讓,而是要勇敢地消滅它。
蒲松齡的《狼》在語文教材中屬于經典的名篇。作為一個經典的故事,《狼》給我們打開了一扇走進經典名著《聊齋志異》的大門。而且《聊齋志異》這部著作中還有很多篇目,都對人性的弱點進行了揭示和反思,帶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
蒲松齡編寫《聊齋志異》的那段時間里,他的生活已經陷入了窘迫狀態(tài)。
人們都說否極泰來,蒲松齡在人生低谷時,遇到當時江蘇寶應的知縣孫蕙。在友人的推薦下,蒲松齡南游,去孫蕙的衙門幫忙做幕賓工作。
正是在孫蕙手下做幕僚,蒲松齡大大開闊了眼界和增長了見識,讓他進一步對當時的官場制度,有了深入的體驗和了解,官場的黑暗腐敗,官員的昏聵橫暴,小吏的奸滑兇狠,百姓的水深火熱,都成了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的素材和靈感。
在做幕僚的一年時間里,蒲松齡還跟著孫蕙,游歷了一些地方,去過淮陰,游過邵伯湖,登過北固山,玩過揚州城。游歷的風景,也都成為了蒲松齡《聊齋志異》作品中的故事背景。
一年后,為了鄉(xiāng)試考試,蒲松齡回到山東淄博家里。后來因生活所迫,蒲松齡開始了長時間的坐館生涯。直到他在40歲左右,蒲松齡才穩(wěn)定下來。
當時蒲松齡受到邀約,到畢際有家去坐館,工資也比別家稍微高些。自此,蒲松齡一半的人生都與畢家相關,他的大部分教書生涯也基本是在畢家度過,一直到他70歲,才撤館離開畢家。
也正是在這段時期,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已基本成型。當時畢家藏書豐富,為蒲松齡提供了各種經典書籍,而且還不用為筆墨紙硯的花銷而憂心,這就為蒲松齡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一書提供了有利條件。
再加上,三十年的安穩(wěn)教書生活,白天教書,晚上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讓他有了一個相對安靜且沒有人打擾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同時,畢家的薪資待遇,讓蒲松齡能夠解決家中的溫飽問題,不用為養(yǎng)家而勞心勞力,安心來創(chuàng)作。
《聊齋志異》這部小說,全書40余萬字,共有491篇短篇靈異小說,都是由一則則故事組成系列,故事性強,引人入勝。其實,《聊齋志異》主要分為鬼神狐怪丶趣聞軼事丶人物傳奇三大類。
比如成為蒲松齡一生陰影的科舉考試,在《聊齋志異》中就有大量關于科舉的故事:《續(xù)黃粱》、《葉生》、《王子安》等等,從這些故事中可以很明顯看出蒲松齡自己的感受和他對科舉制度的看法。
又比如悍婦形象。《聊齋志異》中有很多美麗狐仙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也有不少悍婦形象,其中有一些是蒲松齡當初在分家那次財產分配中對自己嫂子們印象的折射。《聊齋志異》中的諸多故事后被改編成影視劇,比如說《倩女幽魂》等等。
蒲松齡的一生特別的簡單,讀書、考試、教書、寫作,他的經歷會讓我們以為,他是個迂腐的教書先生,然而蒲松齡卻是一個極有趣的人。蒲松齡雖然一生窮困潦倒,但這絲毫不妨礙他發(fā)揮想象的創(chuàng)造力;雖然沒做過官,也沒有去過太多地方,但并沒有限制他無限的想象力。正是蒲松齡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各具特點深入人心的狐鬼仙怪,給后世留下了藝術造詣極高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之所以能傳世,不僅僅是因為它記錄的是鬼怪故事,而是在這背后蒲松齡所用的寫作手法,文字功力,豐富想象,以及所想要表達的思想和精神。
對于蒲松齡,著名作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時,在演講中說過這么一句話“ 二百多年前,我的故鄉(xiāng)曾出了一個講故事的偉大天才——蒲松齡,我們村里的許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傳人?!?/span>
莫言從小就是聽著蒲松齡的鬼怪故事長大的,因此對蒲松齡有著不一樣的情感。而且莫言曾經在采訪中說:“我大哥考上大學后,留給我很多書。其中一冊中學語文課本里,有一篇蒲松齡的小說《席方平》。盡管我當時讀這種文言小說很吃力,但反復地看,意思也大概明白。這篇小說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笨梢娖阉升g對莫言的故事寫作的影響之深。
福利時間
福利時間
福利時間
掃碼加入資料群
獲取領取攻略
現在很多人的微信都有視頻號了
看視頻學語文你值得關注
孩子的成長過程, 就像一棵樹的成長過程, 最誠實,最外顯, 澆灌什么,就長出什么。 匠心名師宣言 “教孩子的時候我全身心投入,因為我知道, 在這短暫的歲月里,我會對孩子產生終身的影響。 我不浪費一分一秒,我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 并視自己為教師和家長兼具的角色,而非僅僅是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