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
省直轄
西寧市(第一區(qū)、第二區(qū)、第三區(qū)、第四區(qū)、第五區(qū))、湟中縣、樂都縣、大通縣、民和縣、湟源縣、互助縣、化隆縣、循化縣、貴德縣、亹源縣、共和縣、興??h、同仁縣、同德縣、都蘭縣、曲麻萊設治局、剛察區(qū)、河南區(qū)
玉樹分區(qū)(駐玉樹縣結(jié)古)
玉樹縣、稱多縣、囊謙縣
*1950年1月1日,成立青海省人民政府,駐地西寧市。
1950年5月13日,西寧市的第六區(qū)并入第五區(qū)。
1950年6月1日,玉樹特派員辦事處改為玉樹分區(qū)人民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0年3月,星川設治局改為曲麻萊設治局,省直轄。
1950年6月19日,海晏區(qū)劃屬湟源縣領(lǐng)導。8月,祁連設治局劃屬亹源縣管轄。8月13日,成立剛察區(qū)、河南區(qū),由省直轄。10月30日,海晏區(qū)改為海晏藏族自治區(qū)。
1951年
省直轄
西寧市(第一區(qū)、第二區(qū)、第三區(qū)、第四區(qū)、第五區(qū))、湟中縣、樂都縣、大通縣、民和縣、湟源縣、互助縣、化隆縣、循化縣、貴德縣、亹源縣、共和縣、興海縣、同仁縣、同德藏族自治區(qū)、都蘭縣、曲麻萊設治局、剛察區(qū)、河南區(qū)、祁連行政委員會
玉樹藏族自治區(qū)(駐結(jié)古)
稱多縣、囊謙縣
1951年1月17日,玉樹分區(qū)人民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玉樹專員公署。5月,撤銷玉樹縣。1951年12月25日,玉樹專員公署改為玉樹藏族自治區(qū)。
1951年5月30日,海晏藏族自治區(qū)升格為海晏縣,省直轄。
1951年9月13日,祁連設治局改為祁連行政委員會,省直轄。
1951年11月21日,同德縣改為同德藏族自治區(qū)。
1952年
省直轄
西寧市(第一區(qū)、第二區(qū)、第三區(qū)、郊區(qū))、湟中縣、樂都縣、大通縣、民和縣、湟源縣、互助縣、化隆縣、循化縣、貴德縣、亹源縣、共和藏族自治區(qū)、興海藏族自治區(qū)、同仁藏族自治區(qū)、同德藏族自治區(qū)、都蘭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qū)、曲麻萊區(qū)、剛察區(qū)、河南區(qū)、祁連自治區(qū)、海晏藏族自治區(qū)、尖扎藏族自治區(qū)、果洛區(qū)
玉樹藏族自治區(qū)(駐玉樹縣結(jié)古)
玉樹縣、稱多縣、囊謙縣
1952年4月,撤銷第四區(qū),分別并入第三區(qū)和新成立的郊區(qū)。撤銷第五區(qū),分別并入第二區(qū)和新成立的郊區(qū)。
1952年10月24日,成立玉樹縣。11月,曲麻萊設治局改為曲麻萊區(qū)。
1952年9月,都蘭縣改為都蘭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qū)。
1952年3月,同仁縣改為同仁藏族自治區(qū),興??h改為興海藏族自治區(qū)。
1952年4月21日,貴德第六區(qū)及昂拉地區(qū)成立尖扎區(qū),7月3日,貴德縣析置尖扎藏族自治區(qū)。
1952年2月,成立果洛工作委員會,工作團。
1952年9月2日,海晏縣改為海晏藏族自治區(qū)。
1952年9月23日,亹源縣析置祁連自治區(qū)。
1952年6月,共和縣改為共和藏族自治區(qū)。
1952年12月29日,果洛部落設立果洛直屬區(qū)。
1953年
省直轄
西寧市(第一區(qū)、第二區(qū)、第三區(qū)、郊區(qū))、湟中縣、樂都縣、大通縣、民和縣、湟源縣、互助縣、化隆縣、循化縣、河南區(qū)
海北藏族自治區(qū)(駐亹源回族自治區(qū)浩亹鎮(zhèn))
海晏縣、祁連縣、剛察縣、亹源回族自治區(qū)
果洛藏族自治區(qū)(駐吉達)
黃南藏族自治區(qū)(駐同仁縣)
同仁縣、澤庫縣、尖扎縣
海南藏族自治區(qū)(駐共和縣恰卜?。?div style="height:15px;">
同德縣、興??h、共和縣、貴德縣、貴南縣
玉樹藏族自治區(qū)(駐玉樹縣結(jié)古)
玉樹縣、稱多縣、囊謙縣、雜多縣、治多縣、曲麻萊縣
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qū)(駐察汗烏蘇)
都蘭蒙族自治區(qū)、天峻藏族自治區(qū)、格爾木哈薩克族自治區(qū)、阿爾頓曲克自治區(qū)
*1953年7月7日,以原玉樹縣、囊謙縣的部分地區(qū)設立雜多縣(扎朵縣)。10月1日,以原玉樹縣、稱多縣的部分地區(qū)設立優(yōu)秀縣。12月20日,省轄的曲麻萊區(qū)劃屬玉樹藏族自治區(qū),改為曲麻萊縣。12月30日,優(yōu)秀縣改為治多縣(直多縣)。
1953年7月,都蘭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qū)析置天峻藏族自治區(qū)。9月7日,成立阿爾頓曲克自治區(qū)(區(qū)級)。9月10日,都蘭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qū)升格為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qū),駐察汗烏蘇,轄都蘭蒙族自治區(qū)、天峻藏族自治區(qū)、格爾木哈薩克族自治區(qū)。
1953年5月,尖扎藏族自治區(qū)改為尖扎縣。7月,成立黃南藏族自治區(qū),駐隆務,轄同仁縣、尖扎縣。12月5日,同仁藏族自治區(qū)析置澤庫縣(則庫縣)。
1953年7月17日,貴德縣析置貴南縣,由省直轄。12月6日,成立海南藏族自治區(qū),駐共和縣恰卜恰,轄同德縣、興海縣、共和縣、貴德縣、貴南縣。
1953年5月23日,成立果洛區(qū)民族團結(jié)治安委員會。12月4日,果洛工作委員會改為果洛區(qū)地方委員會。12月25日,果洛區(qū)改為果洛藏族自治區(qū),駐查郎寺,不久移駐吉達。
1953年9月,剛察區(qū)改為剛察縣,由省直轄。
1953年11月23日,祁連自治區(qū)改為祁連縣。12月14日,亹源縣改為亹源藏族自治區(qū)。12月24日,成立海北藏族自治區(qū),駐亹源縣浩亹鎮(zhèn)。
1953年12月19日,同仁藏族自治區(qū)改為同仁縣,共和藏族自治區(qū)改為共和縣,興海藏族自治區(qū)改為興??h,同德藏族自治區(qū)改為同德縣,海晏藏族自治區(qū)改為海晏縣。
1954年
省直轄
西寧市(城東區(qū)、城西區(qū)、東關(guān)回族自治區(qū)、東郊區(qū)、西郊區(qū))、湟中縣、樂都縣、大通縣、民和縣、湟源縣、互助土族自治區(qū)、化隆回族自治區(qū)、循化撒拉族自治區(qū)、河南蒙族自治區(qū)
海北藏族自治區(qū)(駐亹源回族自治區(qū)浩亹鎮(zhèn))
海晏縣、祁連縣、剛察縣、亹源回族自治區(qū)
黃南藏族自治區(qū)(駐同仁縣)
同仁縣、澤庫縣、尖扎縣
海南藏族自治區(qū)(駐共和縣恰卜?。?div style="height:15px;">
*1954年1月28日,西寧市的第三區(qū)改為東關(guān)回族自治區(qū);3月6日,西寧市的第一區(qū)改為城東區(qū),第二區(qū)改為城西區(qū)。7月24日,郊區(qū)分為東郊區(qū)和西郊區(qū)。
西寧市(城東區(qū)、城西區(qū)、東關(guān)回族自治區(qū)、東郊區(qū)、西郊區(qū))、湟中縣、樂都縣、大通縣、民和縣、湟源縣、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河南蒙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