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楚城濮之戰(zhàn)后,楚轉(zhuǎn)而向東發(fā)展。前613年,
楚莊王即位后,楚國再次強盛。前606年,楚莊王伐
陸渾(今河南
嵩縣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邊,“觀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陽
陳兵示威。周王派
王孫滿去慰勞,莊王竟問“鼎之大小輕重”,意欲
移鼎于楚。王孫滿說:“統(tǒng)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背f王傲然地對王孫滿說:“你不要阻止鑄鼎之事,我們楚國只要把折斷的鉤(一種銅兵器)尖收集起來,就足夠鑄造九鼎了?!背f
王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氣勢。周王使者王孫滿態(tài)度強硬,楚莊王只好退出周疆。但是,楚國北上爭霸的行為并未中止。對“楚王問鼎”,學術界存有爭論。有興趣者可參閱
顧鐵符《楚莊王問鼎質(zhì)疑》(載《夕陽芻稿》,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版)。
楚王問鼎: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洛,觀兵于周疆。定王使
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
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
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
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建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
郟鄏,卜世三十,
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楚莊王)遂至洛,觀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鼻f王曰:“子無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div>
——《史記》
注釋
西周時,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貴族的身份等級?!?a data-lemmaid='685689'>公羊傳》
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據(jù)《左傳》記載,春秋時楚莊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周定王不得不派
王孫滿前去犒勞楚軍,而楚莊王竟驕橫地向王孫滿詢問周朝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輕重。這個“楚子問鼎”的典故,顯示了楚莊王覬覦周室之意?!稌x書·王敦傳》因而也云:“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問鼎”成了“篡奪”的替代詞。
楚王問鼎也叫楚子問鼎。由楚王問鼎也引申出一些詞匯,如問鼎中原。
典故
夏朝經(jīng)歷了470年,到前1600年,
夏桀無道亡國,九鼎為
成湯所得,成湯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經(jīng)歷550多年,到前1046年,
紂王暴虐亡國,九鼎為
姬發(fā)所得,姬發(fā)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莊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義,到周王室去問九鼎的大小輕重,結果在周大臣
王孫滿那里碰了一個軟釘子。王孫滿說:“統(tǒng)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鼻f王很不服氣地說:“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國有的是銅,我們只要折斷戈戟的刃尖,就足夠做九鼎了。”王孫滿說:“大王您別忘了,當初夏禹是因為有德,天下諸侯都擁戴他,各地才貢獻銅材,啟才能鑄成九鼎以象萬物。后來夏桀昏亂,鼎就轉(zhuǎn)移給了商;
商紂暴虐,鼎又轉(zhuǎn)移給了周。如果
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得難以轉(zhuǎn)移;如果天子無德,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周朝的國運還未完,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莊王無話可說。從此以后,人們就將企圖奪取政權稱為“問鼎”。
另外,
東周戰(zhàn)國時期,
周赧王也遭遇了一次問鼎的尷尬。
秦武王跑洛陽去參見
周天子的時候,周赧王在他的要求下帶他去看了
九州之鼎,武王年輕,天生神力,跑到雍州鼎前高興地說:“此雍州之鼎也!”說完,舉臂欲抱,赧王阻擋不及,武王已經(jīng)抱起雍州鼎走了好幾步,不過鼎實在太重了,后來武王力竭,鼎掉下來砸了他的腳趾頭,武王大呼:“痛哉!”就倒地昏迷了,周天子大急,急忙差人把秦武王以最高規(guī)格送回
秦國,不久,武王就死了,由于
武王沒有兒子,所以請了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昭
襄王繼承了王位。昭襄王就是
安國君的爸爸,
子楚的爺爺,
秦始皇的曾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