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冥居——秦陵的地下宮殿①
始皇陵地宮是埋葬秦始皇棺槨的地方,東面是宮殿部分。因為秦陵是'亞'字型墓,四面有門和門道,東面地宮墻上開有五道門,說明東面是正門。按照中國古代前朝后寢的禮制,百官宮觀應在東面。如今在西部已清理出銅車馬,南北鉆探出奇器珍怪,包括文獻記載的金蠶三十箔、玉石松樹、金雁等。這些陪葬品分別放在金棺的周圍。由于當時不可能解決大跨度的建筑問題,所以用土墻隔成若干個獨立而又相連的單元,像兵馬俑坑的建筑形式一樣,用土隔墻分區(qū),上面鋪一排排緊密相連的木頭,木頭上覆蓋土。
公元前210年始皇死后,歸葬驪山,才筑起像山一樣高大的封土堆,土堆下是秦始皇的歸宿。漢朝人說封土高50丈,有115米,經(jīng)過兩千多年歲月的消磨,讓它整整矮了一多半,現(xiàn)在測量只有47米。當時,地宮內(nèi)埋進有珍寶和地下的水銀江河,連同始皇的尸體一起,全部被黃土掩埋。
經(jīng)常聽到參觀秦陵的人說:'趕快把秦陵地宮挖開,看看里面有什么寶貝。'也有人說:'挖地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說挖就能挖的。'
說到挖掘秦陵地宮的難度,其實就像發(fā)掘秦俑坑那樣,首先必須去掉封土,采用大揭頂?shù)姆绞剑拍芙沂玖陜?nèi)的奧秘。這是一項十分費時、費力、費財?shù)木薮蠊こ?。要有比較充分的技術準備,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下,采取慎之又慎的態(tài)度,才能開挖。
地宮是秦陵留給后世的最大的謎,多少年來,人們不惜在這里浪費想象力。地宮的揭秘活動始于司馬遷。他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說:
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將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此后《漢書》、《漢舊儀》、《水經(jīng)注·渭水注》、《三秦記》中均有關于秦陵地宮的記錄。考古學家在實地勘探的基礎上結合文獻進行了大膽的假設和推測:
①地宮面積和深度。
距現(xiàn)地表2·7--4米處有地下墻體,高和寬均為4米。四面有門。地宮平面近方形,南北長460米,東西寬392米,面積180320平方米。放置棺槨的玄宮挖得很深,可能在23--30米之間。
②地宮的結構。
可能是多層臺階的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土壙。
?、鄣貙m的天文地理之象。
地質勘探發(fā)現(xiàn)秦陵封土水銀含量異常。
在秦陵巨大的封土堆下是穿三泉而建的神秘莫測的地宮。地宮是放置秦始皇帝棺槨和隨葬品的核心部分,里面隨葬著奢華的陪葬品。兩千年來,人們一直在猜測:地宮是什么樣的?里面到底埋葬著哪些寶貝?(未完待續(xù))
來源:《秦始皇陵及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