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絢爛的時光,卻突然終止;本是活力的少年,卻突然離開人世。那個小小年紀(jì)就能想到用浮力來稱象的小神童,卻在十三歲時去世。這背后,讓人忍不住想去一探究竟。
《魏書·武王世王公傳》記載,“(曹沖)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按照正史記載,神童曹沖是在十三歲時因病入膏肓而離世的。
而對于這“疾病”,人們卻有不同看法。有人認(rèn)為這不過就是某種疾病,而有人認(rèn)為這病是被某些人給“折騰”出來的。換句話說,有人認(rèn)為曹沖是被其他人害死的。
首先,我們可以排除曹操的嫌疑。雖然曹操作為一代梟雄,該狠則狠。但他對曹沖的喜愛,卻也是清晰可見的。曹沖由曹操的小妾環(huán)夫人所生,是個庶子。但曹操對這個小兒子,非但沒有輕視,還非常喜愛。
有次曹操手下負(fù)責(zé)管理馬鞍的小吏發(fā)現(xiàn)馬鞍被老鼠咬壞了,驚恐萬分,生怕被責(zé)罰。為了避免過重的責(zé)罰,小吏反復(fù)琢磨著自綁雙手前去自首。曹沖得知此事后,當(dāng)即決定幫幫這個小吏。
曹沖自己用刀把自己的衣服戳破,裝作衣服是被老鼠咬了,表現(xiàn)出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曹操問曹沖發(fā)生了什么,曹沖說,“民間風(fēng)俗認(rèn)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會不吉利?,F(xiàn)在單衣被咬了,所以難過”。曹操安慰他說,那不過是民間瞎編的,不值得相信。
曹操安慰完曹沖不久,管理馬鞍的小吏就來報告馬鞍被老鼠咬破。曹操聽到報告,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尚且被咬,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曹操便未責(zé)罰小吏。
聰明如曹操,怎么會看不出來曹沖和小吏一前一后演的這出戲?但曹操不但沒生氣,還笑著順了曹沖的意。曹操對曹沖的喜愛,可見一斑。
曹沖離世后,曹操分外悲痛,甚至口不擇言,因曹沖的離世而斥責(zé)曹丕。《三國志》記載,“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操這時候?qū)Σ茇Оl(fā)火,被認(rèn)為是曹丕害死曹沖的證據(jù)。
但事實上,曹沖會成為曹丕眼中釘?shù)膸茁饰⒑跗湮?。其一,?dāng)時社會以嫡長子繼承制為主流,立長不立賢。曹丕雖為曹操次子,但在兄長逝世后,就成為了長子。而曹沖則是曹操的庶子,且年齡很小。雖然曹操很喜愛曹沖,但傳位不是一件家里的小事,曹操也不是沖動的人。
同時,曹沖雖早慧,但曹丕也不差。曹丕文武雙全,當(dāng)時人盡皆知。故而年幼的曹沖對曹丕構(gòu)不成威脅,曹丕沒必要殘害這個年幼的弟弟。
而坊間還有另一種說法,說曹沖是被周不疑害死的。周不疑是當(dāng)時另一個有名的神童。幸遇知音,曹沖和周不疑很快成為了好朋友。曹操愛屋及烏,也很喜愛周不疑。
但問題正在于曹操是“愛屋及烏”。曹沖離世后,曹操對周不疑的態(tài)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彎。曹操曾多次讓曹丕趕快除掉周不疑,并最終親自派人將這個天才刺殺。有人認(rèn)為曹操堅持殺周不疑,是因為周不疑害死了曹沖,曹操為曹沖報仇心切。
但細(xì)看周不疑這個人,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曹操必須要他死了。周不疑本人很有才華,小小年紀(jì)就能寫出《文論四首》。且周不疑的舅舅劉先是劉表手下。周不疑和劉先都曾做事不給曹操面子。在曹軍大破荊州以后,周不疑還因曹軍而家破人亡。
曹操看到周不疑的才華,考慮到周不疑的身世,不禁擔(dān)心他會成為禍害。我們從曹操曾對曹丕說的那句“(周不疑)這個人不是你可以駕馭的人”就可以看到曹操對周不疑的擔(dān)心。
因而曹沖一死,對曹操而言,周不疑就是危害大于價值。所以周不疑的死,被直接歸因于他害死了曹沖,說服力是不夠的。
十三歲而亡,無論是什么原因,曹沖都是不幸的。也許曹沖是死于他人之手,也許他正如正史記載的那樣,身染重病而亡。但終究都可謂是天妒英才,曹沖的離世讓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