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愛好詩歌的程度是現(xiàn)代人無法想象的,在唐朝,一個會寫詩的人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一首好詩比金銀財寶更受人追捧。
比如說,唐朝著名詩人李涉有一次外出時遇見劫匪,當劫匪知道他是李涉后說,只要李涉能給自己寫首詩,就放他過去,于是李涉寫下了《井欄砂宿遇夜客》,劫匪讀后,不僅沒有為難李涉,還送給他大量財物。而今天故事里的女主角就是憑借一首詩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且這首詩至今廣為流傳,堪稱千古名作。
她的名字叫杜秋娘,今江蘇鎮(zhèn)江人,出身并不高,但具有江南女子的溫婉并且很有文采。15歲那年,杜秋娘被鎮(zhèn)海節(jié)度使李锜看中,遂花重金買入府中,成為李府的一名歌姬。
杜秋娘并不想一輩子當歌姬,她知道如果想要嶄露頭角,只唱別人編寫的曲子是不行的,所以就寫下了一首《金縷衣》,并自己譜了曲子,全詩如下: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李锜聽后,大為驚嘆,因為在李锜聽來,這是在告訴他要抓住機會建功立業(yè),當即決定將杜秋娘納為妾。
不久后,唐憲宗繼位。新上任的唐憲宗決定削弱節(jié)度使的權(quán)力,此舉讓李锜大為不滿,一直不甘于安于現(xiàn)狀的他便起兵造反,但很快就被朝廷鎮(zhèn)壓,李锜死于亂軍之中,而他的家眷也都入宮為奴。
杜秋娘入宮后,干起了她的老本行:在內(nèi)教坊當歌姬。有一次為唐憲宗表演時,杜秋娘吟唱了《金縷衣》,唐憲宗聽后驚為天人,對眼前清麗的女子心生愛慕之意,將杜秋娘封為秋妃。
雖然得到了皇帝的寵愛,但自小看盡人生起落的杜秋娘明白,若想讓唐憲宗對自己的寵愛不減,光靠唱幾首小曲是不行的,還要有智慧。杜秋娘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臣而非妾',而她也確實做到了。
與唐憲宗相處的十幾年里,杜秋娘既是他的愛妃,也是他的得力助手,杜秋娘在國事上總是能給唐憲宗中肯的建議。當時有大臣上奏,請求唐憲宗擴充后宮,唐憲宗卻回道:'朕有秋妃就足夠了。'
可是好景不長,元和十五年,唐憲宗突然死在宮中,死因不明,但人們猜測可能是宦官所為。唐憲宗死后,朝政大亂,短短幾年時間里有三位皇帝不明不白地死去。杜秋娘知道這必是宦官所為,便和宰相暗中商量,想要鏟除宦官。但走漏了風聲,宰相被貶,而杜秋娘也被貶為平民,驅(qū)逐出京,回到家鄉(xiāng)。
杜秋娘回到老家后,舉目無親,只能住在道觀中,幸得浙西觀察使李德裕接濟,日子過得還可以??珊髞砝畹略T馊讼莺Γ涣T免了官職,便再也沒人照顧她了,杜秋娘只好自己織布縫衣,但因為買不起織布機,只能找鄰居借用。杜牧有一次經(jīng)過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時見到了杜秋娘,因'感其窮且老',為其作了一首詩,即《杜秋娘詩》。
關于杜秋娘最后結(jié)局,史書中并無記載,但應該不會太好。杜秋娘這一生,憑借一首千古佳作和自己的聰慧,雖贏得了帝王的垂顧,但最終卻窮困潦倒,孤苦無依,不得不讓人感慨世事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