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的格局中,曾國藩、左宗棠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兩個大臣。不僅是兩個人的學(xué)生、朋友,僅僅是這兩人立下的功勞,就足夠他們在朝堂上擁有一席之地。曾國藩訓(xùn)練的湘軍主力平定了太平天國,左宗棠68歲抬著棺材,把新疆收了回來。曾國藩跟左宗棠之間,年輕時候,私交不算太差。曾國藩可以說是一手提拔了左宗棠。但到后倆,兩個人卻經(jīng)常吵架,還常常是公開的隔空罵戰(zhàn),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們關(guān)系不好。
其實左宗棠、曾國藩兩個人,還是有很多共同點。比如他們這么拼命,都希望能夠做到國家富強,而且他們都選擇通過搞洋務(wù),就是希望能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不過,兩個人經(jīng)常吵架,分析起來,大致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因為兩個人雖然都想要大清朝能重新振作起來,兩個人都想通過改良軍隊的裝備,曾國藩搞了一個安慶內(nèi)軍械所。
圖為安慶內(nèi)軍械所
左宗棠辦了一個福州船政局,都是想讓中國能自己造出洋槍洋炮,從而重新強大起來。不過,即使目的一樣,但要走的路子卻又一些不同。
圖為福州船政局
在晚清四位漢人大臣中,因為路子不同吵架,那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曾國藩跟李鴻章,可以說是師徒關(guān)系,也曾經(jīng)紅過臉,吵過架。李鴻章跟左宗棠之間,更是吵得不可開交。當(dāng)時都吵到慈禧面前,爭得面紅耳赤。兩個人爭什么呢?爭改把國防放在哪里。
圖為慈禧
李鴻章主張把國防的重心放在海上,因為日本人是一個心腹大患,必須有強大的海軍能防范。左宗棠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注意西北,尤其是新疆一帶,因為俄國人跟英國人很可能會從那里進(jìn)攻。
為了這次爭奪,兩個人是全程噴火。李鴻章還在諷刺左宗棠是個舉人出身,沒有正經(jīng)的科舉功名。當(dāng)時就把左宗棠氣得半死,立馬給慈禧寫了一道折子,說是要再參加一次科舉考試。
圖為李鴻章
可見兩個人爭吵也是相當(dāng)激烈。不過,也得看為什么爭吵。李鴻章跟左宗棠兩個人一吵,后來史官們記載這段歷史的時候,把這段時間稱為”同治中興“。因為不管是“海防”,還是“塞防”,都有他們的道理,也都是在為國家辦事,做的都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兩個人的性格關(guān)系。左宗棠的脾氣很火爆,當(dāng)年在湖南當(dāng)一個幕僚的時候,就敢對一個二品官員說”滾“。換做一般人,或者性格不這么火爆的人,肯定不會說這么一句話。而且左宗棠性格十分的執(zhí)拗,”湖南倔驢子“,這個名號不是白給的。
但左宗棠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點在于,他不貪。到死的時候,家里只剩下一年的俸祿,也沒留下什么錢財。這個是很難得的,晚清那些大臣,基本沒一個干凈的。從李鴻章,到后來的鐵帽子王奕劻,都是撈了不少錢。甚至是曾國藩,晚年的時候,歲數(shù)大了糊涂,都貪了一筆錢。
圖為奕劻
不過,兩個人吵架,要是一個脾氣好,一個脾氣暴躁,也很難吵起來。關(guān)鍵是曾國藩也不是溫順的泥菩薩。雖然曾國藩孔孟那一套儒家的東西學(xué)得很好,又被稱為”半圣“,還以度量大聞名。但也有一些湖南人的火爆脾氣。左宗棠又向來直接,不會搞那些彎彎繞的事情。這一點在兩個人的書信往來中,十分的明顯。按照當(dāng)時官場的規(guī)矩,左宗棠是曾國藩提拔上來,照例是要稱他為前輩或者老師,但左宗棠只是跟曾國藩平輩相稱,直接稱為兄弟。
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不吵幾場,都對不住他們的脾氣。
最后一點,兩個人罵得這么兇,其實也是一種保命的手段。曾國藩跟左宗棠兩個人都是朝廷里的大權(quán),手上管著兵馬錢糧,兩個人要是聯(lián)起手來,對于咸豐、慈禧來說,就是一個心腹大患。
圖為咸豐
為了讓上面的領(lǐng)導(dǎo)放心,隔空罵戰(zhàn),就成了一種保命手段。曾國藩在太平天國打下后,主動解散了湘軍,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曾國藩去世后,左宗棠給他送來一道挽聯(lián)。
當(dāng)時寫這道挽聯(lián)的時候,背景還是很有意思的。因為左宗棠把曾國藩都罵出名了,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兩個人關(guān)系不好。曾國藩的家屬,對于左宗棠的挽聯(lián),其實還是比較忐忑的。因為挽聯(lián),基本代表對一個人一生的總結(jié)。曾國藩一輩子在寫挽聯(lián)這件事上,就十分的出名。而左宗棠不送挽聯(lián)還好,大不了就這樣。要是寫個讓人難堪的話,那曾國藩可能去世后還得鬧個笑話。
結(jié)果,左宗棠寄來的這道挽聯(lián)是這樣寫的:“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fù)平生?!?/p>
這道挽聯(lián)的意思是,要是說起看人品行才能的本事,謀劃國家大事的忠誠,我自己是比不上曾國藩的;我們之間的友誼,就像金子一般牢固,即使我們常?;ハ喙魧Ψ降腻e誤,也沒有辜負(fù)我們平生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