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淹沒了舊時的古寺,卻消散不了佛國的梵音,潺潺流淌在蜀山青青的溪邊,山泉飛澗,上起大唐,下迄晚清,千尊佛道造像在幽幽千年古道旁,是蒲江的飛仙閣。
進(jìn)入蒲江縣霖雨鄉(xiāng)境內(nèi),碧綠如帶的二郎灘流水,和著赭紅色的山洪滔滔而下。仿佛看見千年以前,書生乘一葉扁舟,撐一支蒿,從成都出發(fā),前往朝陽湖,在蜀中碧水青山中穿行,于淙淙的流水中,欲覓一段前世未了的塵緣。
夜色將近,古道兩旁,山間霏霏細(xì)雨,沾濕了書生襤褸的青衫,行走在青山堤岸,飛仙閣空靈的雨滴,融掉了紅塵的離合悲歡。沉思夜宿的書生,聽見深山之中,古寺的鐘聲,忽然抬頭,青山之中,萬千尊佛,拈花微笑。
蒲江飛仙閣,依山傍水,由拱橋、山門、嚴(yán)顏亭、凌虛閣、飛仙閣、莫公臺等構(gòu)成。武則天永昌六年(公元689年)造飛仙閣92龕777尊摩崖佛雕,怒放的佛光,粉碎世間華彩。
走在道路兩旁,行唐時之古道,觀唐時之造像,似乎在千年的風(fēng)沙里,聽到大唐佛國的梵音,看見大唐遠(yuǎn)去的背影,我們在流傳的故事里,尋覓著那段失落的遺夢,朦朦朧朧、模模糊糊。
走進(jìn)飛仙閣,駐立群佛之間,鐘鼓聲繞耳,三千大千世界繞著歷史的煙云,隱隱若現(xiàn)。青松古柏下的古道、鐘聲、青瓦、石盆,是此岸與彼岸的橋,連接著千年的時差,驚艷了時光。
古寺藏深山,深山春日長,遠(yuǎn)離塵與喧。古道的青苔,清明無染,煙霧繚繞的飛仙閣,曾香火鼎盛、佛光璀璨,也曾僧客盡散、門可落雀,經(jīng)歷了漫漫興衰枯榮,穿梭其間,苔跡斑駁,滄桑舊跡,佛像神態(tài)安詳,早已洞穿了一切的塵緣世事,在這里,似乎能抹平塵世里的硝煙戰(zhàn)火、兵荒馬亂。
六角亭閣映入眼簾,亭中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傳遞著經(jīng)卷里深深的禪意,空靈悠遠(yuǎn)的梵音,亭內(nèi)的古鐘早已不在,卻曾在多少個霜露漫漫的夜晚,看點點漁火明滅在遠(yuǎn)山近水,驚醒崖下停泊的客船。
駐立佛前,夜半驚醒客船的鐘聲漸漸消散,千載風(fēng)浪的斑駁,凋零了亙古的柔情,碧水青山承載的記憶,只剩下歷史的厚重。
在崖邊,抓一把沉淀千年的文字,煮一壺醉人浮生的茶。(文 /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