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詩人
詩歌在唐代達到了頂峰,涌現(xiàn)了眾多的詩人和不朽詩作。在這眾多詩人中,出現(xiàn)了一批被稱為“苦吟”的詩人。大詩人白居易二十歲以后,“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fā)早衰白”,與友人春游,吟誦新作,“不絕聲者二十余里”。(《與元九書》可見其苦吟之一斑了。另一位被稱為“詩鬼”的大詩人李賀,其苦吟可謂獨特。李賀自己在詩中記載了徹夜苦吟的情景:“吟詩一夜東方白”、“長歌破衣襟,短歌斷白發(fā)”、“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這樣的苦寫、苦吟,難怪他母親心疼地感慨說:“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賈島也是一位苦吟詩人,還留下了苦吟的美談。賈島“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有一次,正當他一路苦吟時,沖撞了京兆尹劉棲楚,被關(guān)押了一個晚上,天亮才放了他。而“推敲”的佳話更是膾炙人口、婦孺皆知了。據(jù)記載,賈島的“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兩句詩吟了三年才得妥,所以他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可見其精雕細琢了。孟郊的苦吟也很有特色。孟郊說自己:“夜學(xué)曉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閑,心與身為仇?!彼擞性u:“孟郊詩蹇澀窮僻,琢削不假,真苦吟而成?!保ā杜R漢隱居詩話》)此外如孟浩然因為苦吟竟連眉毛都脫光。盧延讓的苦吟同樣有詩為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險覓天應(yīng)悶,狂搜海亦苦?!保ā犊嘁鳌罚?/p>
吟,是古代詩人慘淡經(jīng)營作詩的共同特點。杜甫說:“新詩改罷自長吟”,“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但像李賀等詩人這樣的苦吟,吟到通宵達旦,吟到口舌成瘡,吟到破衣襟、斷白發(fā),吟到?jīng)_撞對面來人都不知,吟到捻斷胡須,吟到與自己過不去的程度,這實在是很感人的。我們倒不是要簡單地模仿他們的苦吟,而是要學(xué)習他們苦吟的精神和那種專心致志、孜孜以求。字斟句酌、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嚴肅負責的寫作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