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看過一句話:“決定一個人學習成績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天分或者說是智商,二是學習條件,三是習慣”
第一天分: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都比較聰明,智商上,沒有太大的差距。
第二,學習條件: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長們想盡一切辦法給自己的孩子創(chuàng)造好的學習條件,可以說是沒有條件也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供孩子學習,比如,讀著名校,請著家教。
第三習慣:這個問題經(jīng)常被忽視掉,以致于在以后的學習中卻是致命一擊,
三點中習慣最為重要,那我們首先談下習慣,小學是養(yǎng)成習慣的最佳時期,初中是改掉壞習慣的最好時期,形成好習慣的最好時期,我們很多的家長往往看到自己的孩子卷面是因為粗心馬虎丟分很多,就總是說孩子總是粗心馬虎,請老師給指點下改變下!其實您不知很多習慣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慢慢養(yǎng)成的,我們都知道形成一個壞習慣很容易,但是改掉一個壞習慣很難很難。
第一個好習慣:定規(guī)矩,這個習慣要從小孩3歲開始慢慢養(yǎng)成。目前大部分家庭每家一個孩子,恨不得6個人忙一個孩子,捧在手里擔心掉了,含在嘴里擔心化了,加上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孩子見到自己喜歡的要就給,生怕覺得滿足不了孩子是讓孩子受苦了,一句批評的話都聽不進去。其實這一切都會在以后的學習中得到應驗是好是壞。比如,小孩在可以看懂動畫片的時候,不要讓孩子盡興的看,想看多久就看多久,從不給孩子規(guī)定時間,一關掉,孩子一鬧,家長就心軟了,久而久之,以后想改掉這個習慣都不可能了,我一朋友家的小孩在4歲半的時候我接觸過,父母給規(guī)定每天看動畫片的時間是半個小時,或者說到集了就該關掉電視機或電腦了,久而久之,小孩形成了習慣,到時間或者到集就自動關閉了。經(jīng)常會聽到別的家長抱怨,我們的孩子不聽話,每次看動畫片都很久,不讓看就鬧,我們可以想一下,孩子是一張白紙,這個壞習慣是家長幫助孩子養(yǎng)成的。
第二個習慣,要讓孩子早動手整理自己的物品。上面提到的那個4歲半的小孩,一天我?guī)嫱婢撸嫱晡覜]有及時整理起來,心想明天還玩呢,就這樣放著吧,朋友看到后堅持帶小孩把玩具都整理回原來的位置,朋友的一句話讓我觸動很大:一定要讓小孩養(yǎng)成習慣,每次玩完都要讓他自己整理好。
第三個習慣,答應的事情要堅持做到。往往很多家長有時候為了讓孩子達到他們的要求,就隨口應聲孩子一件事情,等到孩子要兌現(xiàn)的時候,就改口實現(xiàn)不了,這個習慣不好,要培養(yǎng)小孩從小做到答應的事情要做,不然以后孩子學習上答應家長好好學習也會行動不了的。再如上例4歲孩子舉例說:一次送那小朋友去幼兒園,小朋友嘴上說,我不想去,我就說好話盡量讓他去幼兒園,于是,他提要求了,那我去幼兒園,你給我買面包好不?我隨口答應了,心想就一個面包的事嗎!見到朋友說起此事,朋友立馬問我,你答應了嗎?我回復:答應了,朋友說:你要是答應了,就一定給買哦,不可以答應他的事情不做!我想了想哦,原來是從小培養(yǎng)孩子習慣,做到做到。這里面要注意,不要事事都答應,如果覺得在這個階段不應該滿足孩子的事,就不要答應,這不是經(jīng)濟條件的問題。
第四個習慣,做什么事要專注,一次性完成,一學生和我聊天,她說,我每次喜歡先把作業(yè)完成,之后我就可以盡情的玩了,還加上一句說,這個習慣是小學開始形成的,那時候?qū)懙穆?,總擔心自己寫不完,每天到家就開始寫,久而久之就形成習慣了,可是她同學卻相反,喜歡先玩后寫作業(yè),玩的時候擔心作業(yè)沒寫,時間還浪費了,導致作業(yè)也沒能順利完成,趕時間寫的聰明,自然會出現(xiàn)馬虎了??上攵R虎在以后的學習中起到多么壞的作用.
以上可以說是生活和學習相結(jié)合的習慣對學習的影響
學習習慣:上課習慣、自習課習慣、做作業(yè)習慣、預復習習慣、考試習慣、記憶習慣、出考題的習慣、反思的習慣等。
上課習慣,指的的就是是否可以專心,是否會記好筆記,聽課是否專心,這個關系到老師的課堂是否能夠提起孩子的興趣,以及孩子是否能夠?qū)Wⅰ?/span>
第一,老師補充的定理,公式的變式,一定要記。
補充的知識點,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可以使方法簡便,一種是可以多解,培養(yǎng)能力。 這個不說別的,中考考的是能力,需要很強的綜合性,有時,老師額外補充的方法,也許平時作業(yè)上確實是用不到,但是,考試的時候,運用一些稍加簡便的方法,對于解題速度,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第二,就是老師上課補充的題型。
老師上課時候補充的東西往往一定是和本次講解的知識有聯(lián)系或者說是知識遷移的變換題型,也可能是一個知識點的延伸變換題型,也可能是一個一個圖的不同出題方式或者說結(jié)論,往往學生們聽一遍感覺會做了就行了,其實過后有時候就沒感覺了這時候一定要記,如果時間來不及,就記住關鍵的。如果是出現(xiàn)在PPT中的,一般來說,第一遍掃視題目,第二遍,記下關鍵點,第三遍,開始做題。如果有剩余的時間,再把題目補充完整,沒有,也無所謂,看三遍,腦海里有印象了,關鍵點有了,一般可以補完全。如果實在補不了的,去問同學老師之類的。
第三,選擇關鍵的時候記筆記。
一般來說,上課到一半的時候,以及老師拖堂的時候,必定要記。不要一開始上課,老師一板書,就記個不停,沒用的。一般來說,當老師板書達到一定量時,而老師也開始嘮叨或者扯談的時候,可以開始記,但是,不要全神貫注的記,課堂筆記,不是讓你當場就要記住的,永遠記住一點,課堂筆記,是為了課后復習。然后課中老師開始扯談的時候,里面一般有重點,因為怎么說呢,老師上課,到中途,思維也許會出現(xiàn)稍許的停滯,或者說休息,然后又蹦出一些新東西,往往這些新東西,是課堂上沒講過的,而同學們幾乎在嘻嘻哈哈中度過,就錯過了,所以一定要記下。在老師拖堂的時候,往往都是因為有重要的內(nèi)容沒有講完,此時一定要記筆記了,因為此時大部分同學都精力不集中了。
第四,筆記記好了,還有很重要的是,要學會整理筆記。
如果筆記凌亂。會干擾你的復習興致,往往就看不下去了。但是,如果每天晚上,你把書上的筆記,能夠重新整理一遍,然后再在腦海里回顧一遍,是最好的。不行的話,選擇第二天的中午,一般來說,中午除了午睡,最好的選擇就是整理筆記。
第五,整理好了,要???/span>。
不能說,整理了,完事了。一般來說,筆記本可以翻爛的學生,都是尖子生。至少,溫故知新不說,他們可以避免很多犯過的錯誤再犯。
自習課習慣就是包括孩子是否學會了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一般來說,孩子要有合理的計劃,對空閑的時間進行自主安排,比如說,這幾十分鐘內(nèi)我要完成什么,建議最好不要背文科,不要記憶英語單詞,最好是做點理科的題目。安排好時間,那樣,更加有利于初高中的自主學習。
做作業(yè)習慣就包括作業(yè)是否能夠按時完成,能否獨立完成,然后完成后能不能及時更正,并且一定要用不同顏色的筆更正。按時就牽涉到了孩子的時間觀念,把每一次作業(yè)當作考試,把每一次考試當作作業(yè)。千萬告誡孩子,不要養(yǎng)成留空白的習慣,哪怕不會的題目,也要去思考,一次思考,能夠擴開思維,長久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考試習慣,目前很多學生喜歡在考試中用涂改帶,擔心試卷亂,這源于平時涂改帶用習慣了的緣故。但是在中考中,是不可以使用改正帶的,很多初三學生一直到初三第二學期才脫離涂改帶,其實初一就該讓學生不要使用改正帶。在考試中出現(xiàn)不會做的數(shù)學大題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學生一看大題認為自己不會做就一筆都不動了,其實稍微思考下就會得到積分的,雖然看似是墨水分,但是這是一個好的習慣,畢竟中考中分數(shù)是按照步驟給的,加上這一分兩分就可能讓自己前進幾百名哦,但是這個習慣一定要在平時寫作業(yè)的時候養(yǎng)成,不要一看是大題難題就一點都不寫了,哪怕不知道自己寫的對不對,也要看著已知條件思考下寫出些正確的結(jié)論,沒準其中就有才分點呢,再者如果平時作業(yè)時候都不寫,考試時候就更難動筆寫了。
記憶習慣
很多同學在復習的時候習慣是盯著看,這樣的習慣不如看一遍后自己回顧。比如盯著看用了20分鐘,不如選擇看10分鐘后自己腦海里回顧這些知識更有成效。
改錯習慣,作業(yè)題和考試題出現(xiàn)任何錯誤,都應該有改錯的習慣,這樣是在糾正自己的錯誤環(huán)節(jié)。最好是用不同顏色的筆在旁邊改,若沒空白地方寫,可以另附一張便條紙。這樣以后一翻就知道自己曾經(jīng)的問題所在了。
反思的習慣,學會反思,整理自己的記憶,有助于對提高未來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