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儀萱(大思教育老師)
最近聽到一些學員家長的反映:我的孩子在你們課堂上學得很快也很開心;但是,回到家里卻不會找地點,或者不知道從哪里找起。覺得找地點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在這里跟各位再次重溫一些我們課堂上面的內(nèi)容:找地點。
地點法也叫羅馬房間法或者黃金宮殿法則。就是我們在自己的腦海當中建立一套自己的記憶宮殿,幫助我們在記憶一些雜亂或者長篇的信息時可以記得有快又準。
地點要怎么找呢?其實地點是不用去找的,如果想要用的時候再去找就晚了。其實地點早就在我們的大腦當中了。只是我們平時沒有整理而已,就像是我們的房間有一堆雜亂無章書籍和柜子一樣。只要我們把柜子整理好,把書籍按照不同的類型放在各個抽屜里,再貼上標簽。以后我們想看什么書就去那里拿,方便又快捷。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整理一下我們大腦里的“柜子”吧!
這個“柜子”就是我們大腦里的地點。我們從小到大去過無數(shù)的地方,只要我們稍微整理一些我們記憶深刻的地方就很多了。例如:我們經(jīng)常走過的街道,學校,同學家,親戚朋友家,附近的超市,公園,圖書館,甚至是旅游的風景點等等。我們把它們按照一定的地理位置排序:可以按照從南到北的路線,例如:從海南島到北京。也可以從自己家到某某家。排好順序就開始寫地點;每組地點最好只寫20-30個,不要貪多,多了就會混亂,成為記憶的障礙。我本人是每組30個地點,拿個本子分3列寫,從上往下寫,一面紙可以寫3列。如果是房間的地點我都是從大門開始,按照順時針方向?qū)?,寫滿30個一組。多出來的我就把它放到下一組,就算下一組不是同一家的也沒關系。寫完自己家里的地點可能下一組是某同學家,我也把那自己家那幾個剩下的地點放在同學家地點的前面。同學家的地點同樣是大門開頭,按照順時針方向?qū)懴氯ァ?br> 昨天我給學生們上課,也是地點法的課程。我跟他們說要找5組地點,每組20個。他們說:“老師,怎么找呀?我現(xiàn)在回家找嗎?”我說:“不用的,首先要列出5個你要找地點的地方名稱。例如:第一組是自己家,第二組是外婆家,第三組是某同學家,第四組是學校,第五組是家里到學校的路。定好路線就開始在這個地方找?!彼麄冋f:“我們還是不知道怎么找?!蔽覇枺骸澳銈兎艑W回家還記得家里在哪里的同學請舉手?!彼麄兌寂e手了。我再問:“家里的大門是什么顏色的?”他們有的說藍色,有的說綠色。我說那大門就是第一個地點。我再問:“打開大門后左邊第一樣東西是什么?”有的說是魚缸,有的說是鞋柜。我說那魚缸或者是鞋柜就是第二個的地點。第三樣呢?第四樣呢?他們都一一回答出來了。我說:“你們的記憶力很好嘛,都記下來了!”就這樣,他們一會就找好20個地點了。他們還說:“老師,找了20個地點后我家還有一些地方?jīng)]找完呢?”我說:“那可以繼續(xù)往下找呀!”有個很可愛的學生說:“我家有兩層樓呢。可以找100個地點了。先不找外婆家的啦!耶!”我們都大笑起來了 學生們都找完100個地點了,我去檢查了一遍他們找的地點。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可愛的錯誤。有位女同學,光是鉛筆盒就找了10個地點。我一看嚇了一跳:怎么有那么多?仔細一看:原來她把鉛筆盒里的鉛筆,水筆,橡皮擦等等,每樣東西算一個。我再每個同學檢查一遍,發(fā)現(xiàn)有些更讓我好笑。有位同學在床上也找了5個地點,蚊帳,枕頭,被子,床單,床褥。逐個看下去我都有點汗了。
我說:“同學們都不錯,100個地點那么快就找完了。但是,有些規(guī)則大家要注意的。
找地點有3個必須注意的點:1.順序一致;2.距離大小平均;3.空間立體感強。第一個點:順序一致這個好理解,就是按照順時針或者是逆時針的方向找,例如房間的地點就是按照個規(guī)則找。如果是路上的地點就按照車輛前進的方向找。第二點:距離大小平均。就是說我們要找的地點之間的距離不要過遠或者過近。不要上一個地點在北京,下一個在海南島,再一個是自己家里的。這里講的“個”不是“組”哦。一組和一組地點之間這個可以不分距離。第二點:大小平均又怎么理解呢?就是我們所找的物品的大小要差不多,不要上一個像大象那么大,下一個像螞蟻那么小。大那個好記,小的那個就不太好記了。第三點:空間立體感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同一個平面里不能找超過3個地點。例如一面墻,你找了墻壁算一個,可能有個窗口算一個,再來一個窗的另一邊算一個,就不要再找了。再找就不好記了。我們要找的物品要有一定的立體空間感,像有個地點是:電腦桌,它是立體的,我們用來記信息時可以放東西在上面的。同學們:“哦,原來這樣的呀?我們知道了,重新再找?!?font style="COLOR: #fff">,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