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闿運的另一面
近世以來,頗受熱捧的晚清民國知識分子中,王闿運(1833—1916)無疑是人氣最旺者之一,這位身兼晚清經(jīng)學家、文學家、教育家的狂人,用當時的話來說就是大名士。許多人熱衷于考稽他荒誕、獨特、另類之處,卻對他忠誠友人、實心辦事的一面視而不見。
王闿運,湖南湘潭人,字壬秋,號湘綺,世稱湘綺先生。1852年中舉人,史稱他“經(jīng)史百家,靡不誦習。箋注抄校,日有定課”,是一代大學者。早年周旋于湘軍將領間,受曾國藩厚待,又得到宗室貴族肅順的禮遇,故而名重一時。
王闿運早年懷抱帝王之學,試圖參與治世,一展其才,奈何時運不濟,退而講學著述,前后著述數(shù)十冊,得弟子數(shù)千人,有門生滿天下之譽。1914年,他一度受聘入國史館任館長,編修國史,兼任參議院參政。逝世后,時任總統(tǒng)黎元洪親作神道碑文,數(shù)省均致公祭,享譽極盛。
名士自有名士的活法,王闿運才大志高,為人狂狷諧謔,平時嬉笑怒罵,譏彈嘲弄,無所不至,人常憚怕而避之。他既討厭當時官場的一切,尤其討厭春風得意的大人物,又寄希望他們能夠給他以平臺和機會,大有作為。盡管機會一直沒有到來,但他從不出惡聲,一切厭惡,皆從嘲謔出之,在戲謔中,發(fā)泄著自己的不平。如辛亥革命后,王闿運看到易幟剪辮之后,余皆照舊,于是興之所至寫下一個段子: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tǒng)而言之,不是東西!
死前,他自己給自己寫了挽聯(lián):“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兒述詩禮;縱橫計不就,空余高詠滿江山?!?
他自詡和后人發(fā)掘不止的“平生帝王學”“逍遙通世法”到底有些什么內(nèi)容,我們不得而知,因為終其一生,他都沒有展示的機會。更不幸的是,他花25年做的最值得稱道的一件事卻被國人遺忘,倒是一個美國人裴士鋒在《湖南人與現(xiàn)代中國》中稍稍給予了提及,這件事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代名士特有的精神風范。
這25年是從1890年算起,到1914年進京止,除了部分時間外出游學之外,王闿運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衡陽縣船山書院的教席上。這25年中,他并非沒有機會放棄,以他的名氣和學識,自然引來很多人的邀請,但他都拒絕了。衡陽雖然地處湘中,但與湘省文化中心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他為什么如此執(zhí)著?
說起來,他的執(zhí)著只為一個承諾,給郭嵩燾的承諾。
他在去主持船山書院之前,是在長沙的思賢講舍擔任主講。
思賢講舍是郭嵩燾在1872年建立的一所學校,校址就在曾國藩祠中。經(jīng)營思賢講舍是郭嵩燾晚年主要致力的大事。
因為王闿運和郭嵩燾都與曾國藩有很深的交情,因此在曾國藩死后,二人開始合作。先是郭嵩燾組織禁煙公社,王闿運是主要支持者;不久建立思賢講舍、船山祠,郭嵩燾多次邀請王闿運授課。
郭嵩燾無疑也是名士,他不僅是湘軍關鍵人物,也做過廣東巡撫,還是近代史上最早的駐外使節(jié)。而王闿運在很多方面與郭嵩燾意見不合。
一是在對外關系處理上,郭王二人合不來,王闿運甚至貶低郭的出洋日記是中了洋人的毒。他認為除了軍事科技之外,洋人沒什么了不起的,外國威脅也沒有想象的那么大。
二是對王夫之的看法也不一致。1869年,王闿運第一次閱讀王夫之的著作時便覺得平淡無奇:“船山論史,徒欲好人所惡,惡人所好,自詭特識,而蔽于宋元明來鄙陋之學,以為中庸圣道。適足為時文中巨手,而非著述之才矣?!弊鳛榻裎慕?jīng)學者,王闿運深信自漢以來的經(jīng)籍都是偽造,而宋代理學是建立在偽造的經(jīng)文之上,因此王夫之繼承宋代理學就受到了王闿運的批評。王闿運對郭嵩燾在長沙崇祀王夫之一事難以理解。1870年,郭嵩燾在城南書院建立第一座船山祠時,王闿運即表示郭嵩燾“力推船山,真可怪也”。
三是在處理《湘軍志》一書時產(chǎn)生過尖銳矛盾。郭嵩燾作為湘軍的親歷者,對王闿運寫的《湘軍志》內(nèi)容極不贊成,認為貶低了湘軍的成就,大為不悅,先于曾國荃斥責此書,并要求王闿運把雕版交給他燒毀才了事。
道不同不相為謀,王闿運怎么會和郭嵩燾扯上這25年的關系呢?
奇就奇在這兩個都堅持己見且脾氣很大的人都能容忍對方的異見,又能忘記彼此間的不快,并且能淡然處之。對于對方的怪異行徑,他們“也照老朋友相處之道,禮貌性地視而不見”。
郭嵩燾組織禁煙公社時,請王闿運和他一同主持。王闿運則已受聘于四川總督丁寶楨,主持成都尊經(jīng)書院,但他依然是禁煙公社的支柱。王闿運每次回長沙,郭嵩燾都請他執(zhí)教思賢講舍。從1882年開始,郭嵩燾四度邀請王闿運,王闿運在第四次邀請時終于答應,并于1887年搬進思賢講舍,接任該校首席講師,直到1890年離開。
而這一次離開的原因竟然是去接掌衡陽東洲的船山書院,這書院和思賢講舍一樣,都是家國情懷的產(chǎn)物,由曾國荃、彭玉麟等人捐建,地址就在王夫之年輕時求學的地方。
郭嵩燾在長沙借重振王夫之先賢地位以激發(fā)湖南人奮起的做法,王闿運并不贊同。但是他覺得在王夫之的老家來重振其地位,倒還勉強。1890年湘軍大將彭玉麟去世,船山書院無人主持,王闿運只好答應郭嵩燾前往衡陽。
沒想到,這一去,就是25年!1891年,郭嵩燾去世,出于對郭和王夫之后人的忠誠,作為山長的王闿運攬下了由郭嵩燾開啟的一年一度祭祀王夫之的責任。船山書院名日益著,一時間“學在船山”。著名的弟子如楊度、夏壽田、廖平、楊銳、劉光第、齊白石、張晃、楊莊等,都是響當當?shù)娜宋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