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北京胡同,南京巷子”。南京的小巷子就像珍藏多年的陳酒一樣,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積淀愈發(fā)醇厚濃香。
讀懂南京,就從這些小巷子開始!
在南京, 一河兩街七坊八巷述說不盡。
南京小巷的巷名,大都有跡可循。每個巷名背后,又都是一段故事。
有的小巷以商行命名,如油坊巷;有的按古時候的官階品級命名,如安品街;有的以花卉集市命名,如小百花巷……
有的按數(shù)字順序命名,比如一條巷、二條巷……六朝路、七家灣……九條巷,生生湊成一桌麻將;還有的是以歷史故事命名,如飲馬巷、糟坊巷……
對于老南京人來說,窄小狹長的巷子是兒時的回憶,幾十年如一日的時光,經(jīng)由它們,留下刻痕。
雖然現(xiàn)如今南京的小巷子越來越少,但很多老南京人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每天在各個小巷子里亂躥。
穿梭在這些小巷里,總給人一種:山窮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圖源:豆瓣網(wǎng)
走進(jìn)小巷子里,會發(fā)現(xiàn)各家門口曬著不同的東西。有的人家曬衣服,有的人家曬咸菜……
錯綜復(fù)雜的晾衣繩與各種電線交織在一起,抬頭望去,像是織了一張大網(wǎng)。
圖源:豆瓣網(wǎng)
有的人家院子里種著葡萄、石榴,那時候就喜歡叫上幾個小伙伴爬上去摘果子吃。
傍晚時分誰家做了一桌好菜,那香味可能從街頭飄到巷尾。夏夜里鄰里最愛做的,就是在路兩邊擺滿藤椅、躺椅,本就狹窄的小道,走起來可不容易~
南京小巷子里,也從來不缺好吃的!小巷里的元宵鋪子、香噴噴冒著白氣的蒸飯、熱氣騰騰的小餛飩……
從早到晚,每到飯點,叫賣聲不絕于耳。這些小吃咸甜相宜、物美價廉,把南京小巷的生活點綴得有滋有味。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南京最有名的小巷子,莫過于這一條烏衣巷了。
烏衣巷在夫子廟南邊,是曾經(jīng)的中國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國時是吳國戍守石頭城營房所在地。
一條幽靜狹窄的小巷子,卻見證了王謝的藝術(shù)成就,與兩大家族的歷史,乃至與整個中國的文化歷史緊密相連。
走出了王羲之、王獻(xiàn)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yùn)等文化巨匠。
碑亭巷位于珠江路與中山東路之間,寬約10米,在與之平行的太平北路未開通前,它曾是南京城內(nèi)南北走向的一條主要道路。
圖源:@光影劍客N
碑亭巷是清代江寧織造府西界,在這里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一塊刻有“紅樓一角”的石碑,碑亭巷因此而名。
如今小巷的民國風(fēng)街頭涂鴉,讓這里充滿了文藝情懷~
圖源:@光影劍客N
安品街是一條按照官位品級而居的巷子,下圖安品街20號便是清朝大文豪陳作霖宅邸——可園。
在此居住時,陳作霖完成了《金陵通紀(jì)》、《金陵通傳》、《可園文存》等大量著述~
三七八巷原被稱作“干溝”。1956年編長樂路門牌,本來準(zhǔn)備將“干溝”各家編為378號、378號之1、378號之2……
圖源:南京有個號
巷內(nèi)人家覺得這樣通訊不方便,編門牌的工作人員就將“干溝”稱為“三七八巷”,巷內(nèi)各戶都是整門牌,皆大歡喜。
如今的三七八巷,菜場開得最是紅火。一條小巷,喂飽了周邊的一眾鄰里百姓。
圖源:南京有個號
中華門城堡坐落于老城南的門東、門西之間?!靶“倩ㄏ铩泵媲暗拈T廊上用石料雕刻而成的四個大字出現(xiàn)在路口,小巷曲徑通幽,于鬧市中取靜。
巷子也就一人寬,哪怕是中午,陽光也只能曬到巷子的一半,上了年紀(jì)的大媽,舉著叉子把床單、被褥掛在高處。
圖源:創(chuàng)意南京
明代時,這里便是城南的花卉集市,名叫“采花市”。
如今這里居民緩步、雞犬相聞,儼然一副與城市隔絕的樣子,到這里行走,時間仿佛也跟著停止了。
圖源:創(chuàng)意南京
老城南的胭脂巷、璇子巷,現(xiàn)在看起來不太起眼,可在古代卻都是“白富美”青睞的地方。賣得最好的胭脂水粉,當(dāng)時最流行的黑簪珠玉等,大多出自這些地方。
如果你查閱《南京地名大全》就會發(fā)現(xiàn),《明代南京城圖》里就有這條巷子。傳說巷內(nèi)原有磨洗寶石珠玉的作坊,“璇”即美玉,因此得名“璇子巷”。
南有朱雀橋,北有長樂武定橋,大油坊巷承有“古長樂渡”,相傳南唐皇甫繼勛宅地立于此。
明時已有王姓油坊行、呂姓鞭炮行,馬姓香燭行、陳姓茶葉行四大商行,且因最大商行“油坊”而取名;與之相連的東側(cè)小西湖與大油坊巷相呼應(yīng),又稱“小油坊巷”。
現(xiàn)在的油坊巷著東西兩向,有大油坊巷和小油坊巷之分。
走進(jìn)這條老巷,首先感受到的是這里的古樸與蒼老,望著老宅墻壁上斑斑點點的銹跡,坑坑洼洼的傷痕,很難想像這里往日的秀美景致。
一條長不足500 米、寬不足8 米、呈南北走向的龍虎巷,靜臥浦鎮(zhèn)已有百年。
這里曾住著我國第一代鐵路司機(jī)、近現(xiàn)代秀才和知識分子,為了修建津浦鐵路,英國人把天津的知識分子和勞工困在了龍虎巷。
如今,這里成了浦鎮(zhèn)機(jī)廠,上百年的建筑頗有津派院落風(fēng)格,有四合院,有虎座門樓,有影壁天井和過廳廂房、高墻瓦棱。
漫步其中,猶如時光穿梭,一下子回到了那個民國。
“這是一條可以直接拍電影的百年老街。”
滁河畔,南對棲霞;如果你是外來者,當(dāng)?shù)厝藭兑援悩幽抗猓谒麄兊哪抗庵?,你會看到許多明清時期的馬頭墻、古料青石板路,那是古時江南才有的商埠繁榮。
這便是南京六合的瓜埠古鎮(zhèn),現(xiàn)在許多已是人去樓空,只有少許居民依舊眷戀故土……
相傳這里是明太祖朱元璋釀酒的地方,此地也因此而得名。
據(jù)傳,當(dāng)時此地所釀之酒以香味滿溢而聞名全國,百里之內(nèi)都能聞到糟坊所釀酒的香味。
據(jù)說,上世紀(jì)六十年代的時候,工程營經(jīng)常放免費(fèi)的露天電影。
方圓六七里地的老百姓都會像過節(jié)一樣,呼朋喚友、扛著板凳到營房的操場上看電影……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變遷,二道埂子、工程營、新民坊等許多原本耳熟能詳?shù)睦系孛麧u行漸遠(yuǎn)……
1998年—2018年,短短20年,南京就有126條巷子消失了,也意味著,老南京的印記也在一點一點消失。
其實記憶里的小巷并不完美,它狹小不便、它落后破舊、它擁擠潮濕;但走在石板橋上回望小巷,卻又愛它的清幽、愛它的雅致、愛它的人情味。
圖源:豆瓣網(wǎng)
它的瓦屋儼舍、青石板路、粉墻黛瓦,屬于老南京城獨(dú)特的質(zhì)感,讓人著迷。
在小巷里長大的南京孩子都是值得羨慕的,因為他們經(jīng)歷了無法復(fù)刻的、最南京的童年……
哪條南京小巷里又有你的足跡呢?
你最喜歡哪條小巷子?
?? 編輯 / 包子
??素材來源 / 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