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令世人欲罷不能的千古經(jīng)典
——《論語》
導讀名師
姜友華:
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教育學會系統(tǒng)先進個人,蘇州市學科帶頭人,淮安市學科帶頭人,多篇論文獲獎與發(fā)表在全國主流教育教學刊物上發(fā)表,獲全國語文教師“四項全能教師”稱號,多次指導學生參與全國作文大賽并獲獎。
你知道《論語》這部經(jīng)典嗎?你知道《論語》的“論”讀什么音嗎?你知道《論語》的“論”是什么意思嗎?你知道“論語”合起來是什么意思嗎?你知道這部經(jīng)典是誰寫的嗎?你知道這部經(jīng)典寫的什么嗎?你知道《論語》這部經(jīng)典什么時候開始被中國人重視起來的嗎?你知道中國人為什么把這部經(jīng)典作為兒童啟蒙之書的嗎?你知道中國科舉考試為什么幾千年都要考它嗎?你知道中國人為什么這么重視這部經(jīng)典嗎?你知道“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誰說的嗎?你知道這部經(jīng)典為什么能定天下嗎?你懷疑過這部經(jīng)典真能定天下嗎?你知道為什么今天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辦孔子學院嗎?你知道地球人為什么會對這部經(jīng)典產(chǎn)生那么大的興趣與熱情嗎?你知道地球人給了孔子爺爺什么榮譽稱號嗎?你知道有多少名家在闡述這部書嗎?你知道闡述這部經(jīng)典最有名的是哪些人嗎?
有同學說,地球人對這部經(jīng)典哪有多少興趣和熱情!那么我們來看看百度百科的信息:“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個國家(地區(qū))建立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孔子課堂??鬃訉W院138國(地區(qū))共525所,其中,亞洲33國(地區(qū))118所,非洲39國54所,歐洲41國173所,美洲21國161所,大洋洲4國19所??鬃诱n堂79國(地區(qū))共1113個(科摩羅、緬甸、瓦努阿圖、格林納達、萊索托、庫克群島、安道爾、歐盟只有課堂,沒有學院),其中,亞洲21國101個,非洲15國30個,歐洲30國307個,美洲9國574個,大洋洲4國101個?!边@是2017年底公布的數(shù)據(jù),現(xiàn)在是2019年2月了,孔子學院是不是應該又增加了好多個呢?你看了這些數(shù)據(jù)是不是眉眼心間很是驚奇與自豪,還漸漸生出十二分的自戀情結(jié):“我們孔子爺爺?shù)膶W院啊,那么多??!”
應該又有同學說了:“孔子學院與這部經(jīng)典有關(guān)系嗎?”太有關(guān)系啦!那有怎樣的關(guān)系呢?我們來看一看??鬃訝敔斞芯空碇腥A文化文明,對我們中華文化文明的貢獻太大了。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享年73歲,到公元2019年他已經(jīng)2700歲啦!享年73歲??鬃臃浅M瞥缫粋€人——管仲,也就是管子,他把管仲放入圣人的行列,甚至說“微管仲,吾其披發(fā)左衽矣”,這里的“微”與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微斯人,吾誰與歸?”的“微”是一樣的意思,都是“如果沒有”的意思?!拔⒐苤?,吾其披發(fā)左衽矣”說的是,如果沒有管仲,我們這些人大概到現(xiàn)在還是披頭散發(fā)穿著左衽的衣服呢。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我們大概還處在野蠻愚昧沒怎么開化的狀態(tài)。
孔子對管仲的這個評價用在他自己身上更是恰如其分,孔子對中華文化文明的貢獻太大了!可以說,雖然我們的中華文化文明璀璨若銀河星辰,但如果沒有孔子,也難保不會一顆顆黯然消逝!世界上有那么多文明古國,它們的古老文化文明不是早就消逝了嘛!孔子對以《詩》《書》《禮》《易》《樂》為代表的上古的中華文化文明作了系統(tǒng)的整理,還撰寫了史書《春秋》,創(chuàng)立了儒家仁愛學說,仁愛天下,心系萬民,為后世無數(shù)士人仁人堅守、維護、傳承與發(fā)揚光大中華文化文明做出了萬世典范。
孔子說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思是將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陳述而不加入自己的思想,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chuàng)作。這既是謙虛,也是實情,他只用了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修纂了一部史書《春秋》,除此之外核心工作主要是三件事:整理各類經(jīng)典文獻;修復與維護周禮;創(chuàng)辦私學培養(yǎng)三千弟子。這三件事都跟自己著書沒有什么關(guān)系,那么,孔子的行事思想與學說,我們?nèi)绾蔚弥??司馬遷專門研究過孔子的人生與思想,寫過《孔子世家》,這是我們得知孔子思想的主要路徑,而再一個了解孔子言語行事學說思想的路徑,就是《論語》了。
宋人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中記載:“趙普再相,人言普山東人,所讀者止《論語》……太宗嘗以此語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碧谙鄦?,趙普坦言,熟讀《論語》,只用其半,即能定天下、致太平,由此可見《論語》之于治國理政,威力如此之大,令人不可思議,而《論語》的無窮魅力于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