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喜歡釣魚的朋友是越來越多了,其中喜歡野釣的朋友又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朋友都是野釣和黑坑都玩,導(dǎo)致了在釣法上產(chǎn)生了很多混淆,不知不覺陷入了各種誤區(qū),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分下下野釣中我們最喜歡陷入的六大誤區(qū),希望能對釣友們玩好野釣?zāi)軌蛴兴鶐椭?/p>
誤區(qū)一:霧化
這是很多玩臺釣的釣魚人在野釣中最容易陷入的一個誤區(qū),野釣的大部分魚情下,除了釣鰱魚和翹嘴,基本上都是要控制霧化的,某釣魚大師在野釣中完敗山野村夫的故事可不少,這是野釣中的環(huán)境決定的,首先是小雜魚太多,餌料霧化快會招來小魚和鰱鳙,另外就是過度霧化的餌料容易引起魚的警惕,因為霧化太快,釣點內(nèi)就容易造成缺氧,魚不喜歡待在那里。
誤區(qū)二:頻率
這同樣是臺釣競技中的一個名詞,在競技比賽中,頻率打出來了,漁獲自然也會好,但是在野釣中如果你高頻率的拋竿換餌絕對不是啥好事,你的餌料反復(fù)落水容易引起魚的警覺,野釣的話,大部分魚情下基本上都是等的狀態(tài)比較多,雖然頻率高了,釣個鯽魚沒啥問題,但是也基本上排除了釣大魚的可能性。
誤區(qū)三:浮漂
在黑坑作釣的時候,棗核浮漂是非常好用的,尤其是釣離底、釣行程、釣浮,長腳短身的棗核浮漂非常合適,但是在野釣中更多的都是釣底,需要餌料快速到底水底,長身短腳的浮漂翻身和下沉速度會更快,也更適合野釣的魚情。
誤區(qū)四:釣臺
很多釣魚人現(xiàn)在野釣不管什么魚情都喜歡用釣臺,別人在岸邊用5.4,我搬釣臺進去就可以用4.5米,而且比你用5.4米的釣的還遠,占盡優(yōu)勢,但是這不是絕對的,有時候別人用6.3米的桿子,6.3米的齊桿線,釣的是4-5米的水深,你坐在釣臺上,用4.5米的桿子,卻只能釣3米多的水深,連底都夠不著,還能釣什么呢?所以釣臺不是萬能的,有時候該用長桿子的就要用長桿子。
誤區(qū)五:野釣就要兼顧
大家都說野釣的魅力就在于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桿上的是什么魚,因此我們在釣魚的時候無論是線組還是餌料都要兼顧大魚和小魚,兼顧鯉魚和草魚,事實上這個是即容易又很難的,關(guān)鍵看你的出發(fā)點是怎么樣的,很多釣魚人秉承了黑坑的釣魚習(xí)慣,總是下鉤細線,認為這樣魚口好,但是突然遇到大魚就拉稀了,我認為野釣兼顧的話,還是要根據(jù)大魚的線組搭配和餌料來應(yīng)對。野生魚一般都是生口魚,你的魚鉤大了,它該吃的還是會吃,但是魚鉤小了,大魚肯定就容易脫鉤跑掉了!
誤區(qū)六:死守窩點
野釣是離不開打窩的,但是我們有時候打窩以后卻始終未見發(fā)窩的跡象,這時候你肯定心里嘀咕到底是不是位置的原因。此時很多釣友肯定都是不樂意換釣位的,因為自己打進去的窩料可不少,實在是不舍得這些窩料,但是在這里一直靠下去卻是一直沒有口。對于有經(jīng)驗的野釣釣魚人來說,一般都會打2個或者以上的窩子,一個窩子如果作釣不好,或者窩子里的魚釣完以后,就直接續(xù)上窩子以后搬去另一個窩點作釣,如此反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