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廟,是祭祀中國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本廟,位于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城內(nèi),又稱“闕里至圣廟”,曲阜孔廟是全國現(xiàn)存僅次于北京紫禁城宮殿的巨大古建筑群,是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筑的典型。
曲阜孔廟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xué)說的創(chuàng)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學(xué)思想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為體”,儒學(xué)思想滲入中國人的生活,文化領(lǐng)域中,同時也影響了世界上其它地區(qū)的大部分人近兩千年。
曲阜城南門·孔廟起點
孔廟始建于公元前478年,與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并稱為中國四大文廟??鬃铀篮蟮诙辏ü?78年),魯哀公將其故宅改建為廟。此后歷代帝王不斷加封孔子,擴建廟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擴建成現(xiàn)代規(guī)?!,F(xiàn)存的建筑群絕大部分是明、清兩代完成的。
欞星門
整個孔廟的建筑群以中軸線貫穿,左右對稱,布局嚴(yán)謹(jǐn),前后有八進庭院,前三進都是遍植柏樹的庭園孔廟,布置有金聲玉振牌坊、石橋、欞星門、圣時門、弘道門和大中門,這是孔廟的前奏。它用橫向的墻垣,把縱深的空間分隔成大小不同的院落。各院落內(nèi)古柏蔥翠。自大中門起才是孔廟本身,平面長方形,周圍有院墻,四角有角樓,仿宮禁制度。進入大成門即為孔廟的主要建筑區(qū),包括大成殿、寢殿、圣跡殿以及兩側(cè)的東廡、西廡等。這部分的規(guī)模布局,明代以前已經(jīng)形成,明中葉曾改建,清代又加修建。第八進為后院。
全廟共有五殿、一祠、一閣、一壇、兩堂、十七碑亭、五十三門坊,共計有殿廡466間,分別建于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孔廟內(nèi)最為著名的建筑有:欞星門、二門、奎文閣、杏壇、大成殿、寢殿、圣跡堂、詩禮堂等。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據(jù)《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意,詔名文宣王殿曰“大成”。贊頌孔子思想空前絕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賢之大成。
孔廟
孔廟雖地處山東,建筑則是歷朝官修的,雖不免少量地方風(fēng)格摻入,仍可視為研究金、元、明、清官式建筑的極好實例。因其規(guī)模之宏大、氣魄之雄偉、年代之久遠(yuǎn)、保存之完整,被建筑學(xué)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
1961年國務(wù)院把“三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