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明父母當年拍婚紗照的廣東省廣州市艷芳照相館。
(資料圖片)
2018年10月,陳燦銘和吳麗明在新西蘭拍攝婚紗照。
陳燦銘攝
2018年10月,陳燦銘和吳麗明在新西蘭拍攝婚紗照。
陳燦銘攝
新西蘭,皇后鎮(zhèn),人跡罕至的野營地……誰能想到這是一對來自中國的新婚夫婦的婚禮視頻背景地點,也是他們婚紗照的拍攝地。
沒有大紅色的背景布,只有一臺相機、一支三腳架、一輛租來的小轎車和新郎新娘兩個人,就完成了一個獨特的婚禮現(xiàn)場和結(jié)婚照拍攝。“我一直覺得,結(jié)婚是兩個家庭的事,但婚禮是屬于兩個人的。我想自己選擇用什么樣的形式,莊重地為對方許下一生的承諾。于是,我們決定旅行結(jié)婚。”新娘吳麗明如是說。
2018年的國慶節(jié),陳燦銘和吳麗明帶著婚紗和相機飛去了新西蘭,開始了他們?yōu)槠?5天的旅行婚禮。選擇新西蘭,是因為夫婦二人都是風光攝影的發(fā)燒友,而新西蘭被稱為“上帝留下的最后一片凈土”,是風光攝影的寶地。吳麗明說,“我們因攝影結(jié)識,因此也想用攝影記錄。在??怂剐℃?zhèn),我們訂到了一家由教堂改造的獨棟小屋,在這里舉行了只屬于我們兩個人的小小儀式,是我真正想要的婚禮。”
陳燦銘和吳麗明選擇的旅拍婚紗照方式,這在他們父母那個年代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1984年的廣州,吳麗明的父母在百年老字號艷芳照相館留下了兩人幸福的見證。吳父吳母分別穿著中山裝和婚紗,永遠定格在了方寸照片之中。
上世紀80年代的艷芳照相館是當時廣州最火最貴的照相館?!拔矣浀煤孟袷?0元錢一張結(jié)婚照,當時那可是給魯迅、許世友將軍拍過照的地方,能不貴嗎!”吳父說。那時候,普通老百姓的工資大約是50元錢一個月,這一張照片就要花去一個人一半的月薪。吳父說,“我們那時候不常去拍照,當時也不流行這個。留下來的照片也就只有這張婚紗照了?!?div style="height:15px;">
30年前,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總體水平不高,大部分普通家庭對于婚紗照沒有太高的要求,能夠認認真真去照相館拍一張結(jié)婚照就不錯了。即使想像陳燦銘夫婦那樣“旅拍”,也只能在照相館中完成。各種風景幕布變換之間,仿佛帶著新郎新娘在世界各地留下足跡。
再往前,改革開放初期,連照相館里拍一張照片對當時的普通老百姓來說都是“奢侈品”。1979年,廣州艷芳照相館引進了柯達公司全套彩色自動沖印設(shè)備,在黑白照片仍是主流的情況下,在全國率先實現(xiàn)了彩色沖印技術(shù)。此后,坐落在中山五路的艷芳照相館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幸福,也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社會的變化。
改革開放40年,人民群眾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衣食住行,文娛生活,小小的婚紗照折射出社會巨變。
改革開放初期,城鎮(zhèn)居民家庭結(jié)婚講究“三大件”,分別是手表、自行車和縫紉機。1979年,城鎮(zhèn)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手表204只,自行車113輛,縫紉機54.3架。
20世紀80到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家庭耐用消費品開始向電氣化邁進,居民結(jié)婚青睞的“三大件”變成了冰箱、洗衣機、彩色電視機。1989年,城鎮(zhèn)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冰箱36.5臺,洗衣機76.2臺,黑白電視機55.7臺,彩色電視機51.5臺;農(nóng)村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冰箱0.9臺,洗衣機8.2臺,黑白電視機33.9臺,彩色電視機僅有3.6臺。
進入高科技迅速發(fā)展的21世紀,家庭消費也隨之向現(xiàn)代化、科技化邁進,移動電話、計算機、汽車走入尋常百姓家。2017年,城鎮(zhèn)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移動電話235部,計算機80.8臺,家用汽車37.5輛;農(nóng)村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移動電話246部,計算機29.2臺,家用汽車19.3輛。年輕人結(jié)婚消費日益多樣化。
(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
(責編:魯婧、赫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