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氣候和現(xiàn)在可不太一樣,冬夏分明。在盛夏時節(jié),柏油馬路中午常曬成軟綿綿的,能被汽車輪子軋出一條條深溝,腳踩上去都粘鞋,店鋪懸掛的錫制招幌都能曬軟變形。那時既沒有空調(diào),也沒電冰箱,這盛夏可真是難熬??傻搅硕?,又異常寒冷,寒流從西伯利亞吹來,氣溫降到零下二十多攝氏度,屋檐下垂的冰柱能有二尺多長,一排排的圓錐形,晶瑩透亮。如果手上有水一開門碰到金屬手柄,猛一抽手能粘下一層皮來。
這強(qiáng)烈的季節(jié)冷熱怎么解決?當(dāng)然,冬天厚棉衣老棉褲,燒煤做飯帶取暖,也只能這樣了??上奶煸趺崔k?沒地兒躲啊!聰明的古人早就想到了用冰消暑這個做法,并且一直沿用到了上個世紀(jì)六十年代。
隆冬時節(jié),河湖水面全結(jié)了冰,厚度有一尺多,十分堅硬,這就是采冰的最佳時候。為了得到優(yōu)質(zhì)的冰,在上凍前,人們已經(jīng)把不干凈的水開閘放出,把雜草等水中的垃圾清理干凈,再將干凈的水引入河中,凍出的冰干凈透亮。采冰人拿著镩(cun)子、繩子和運(yùn)冰用的排子車來到凍得硬梆梆的河面開始工作。他們先在冰面上畫線,打成長三尺、寬二尺的長方形格子,然后采冰人拿著伐冰用的主要工具冰镩子開始干活兒。這個物件兒是專為采冰研制的,它的把兒是根長木桿,前端有一尺多長的四棱鐵錐,側(cè)面還有一個彎鉤子。沿著畫好的線用冰镩子一上一下使勁戳,一尺多厚的冰很快就被戳透了,然后再用側(cè)面的鉤子鉤住拖到岸邊,大小相同的冰塊在他們辛苦的勞動中被陸續(xù)鑿下,再把幾塊冰用繩子綁在一起,幾個壯漢前拉后推,順著斜坡弄上岸來,裝在排子車上捆結(jié)實,待裝滿一車后,先由小工拉車送到冰窖門口卸車,再由冰窖里的技術(shù)工人把冰塊有次序地碼放到冰窖里。由里向外碼,一層層往上摞起來,一直碼到窖頂,每塊冰之間用稻草相隔,最后用稻草全覆蓋,封閉好冰窖的大門。冰窖一般都選在靠近河湖的地方,比如北海的東邊就有兩座很大的皇家冰窖,什剎海邊有冰窖胡同,德勝門外還有冰窖口胡同,這個冰窖口胡同原來有個大的官府冰窖,冰都取自積水潭。為防止熱氣入侵,冰窖都建在地下,隔絕陽光和空氣,可以長時間保存不融化?;蕦m貴族、有錢人家的夏天消暑用冰就是這樣解決的。
當(dāng)時豪門大戶人家都備有紅木材質(zhì)的冰箱,二尺見方,上口大下口小,像斗的形狀,內(nèi)襯一層錫以保溫。下面有一小圓孔兒,是放冰水用的,上面蓋子有鏤空的花紋,是為釋放冷氣,好降低室溫的。把一尺見方的冰塊,放在冰箱下面,上面放酸梅湯、西瓜等祛暑飲食。
經(jīng)營賣冰的一般是煤鋪,他們冬天送煤,夏天送冰,以此來增加夏季的收入。(何大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