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爾·保羅·普呂東(法語:Pierre Paul Prud'hon,1758年4月4日-1823年2月16日)是法國大革命時期極具浪漫氣息的、獨樹一幟的畫家,他用自己的眼去觀察世界,他以自己的心去感悟藝術(shù),他是浪漫主義的先驅(qū)。
在人間的一個王國里,有三位姿色出眾的公主,尤其是最小的普賽克美麗絕倫,人們崇拜她勝過美神維納斯,這使維納斯十分嫉恨,就派丘比特去用魔力毀掉她,當(dāng)丘比特見到普賽克時被她的美貌所感動,而偷偷愛上了她,于是化著精靈與普賽克私下結(jié)了婚,并為她造一座宮殿,總在夜晚與情人偷偷幽會。這幅畫就是描繪西風(fēng)神澤菲爾托著夢鄉(xiāng)中的普賽克,在小天使的簇?fù)硐氯ヒ娗鸨忍氐那榫?。畫面上風(fēng)神和小天使卷著普賽克,冉冉而騰云駕霧,人物飄忽在宇宙間如夢幻一般,睡夢中的普賽克裸露著玉體,姿態(tài)嬌媚而不失端莊。畫家以聚光畫法,明亮的人00體在暗暖色的天空襯托下更加鮮明突出,用飄卷的布幔來增強飛行的風(fēng)動感。呈現(xiàn)在受光處的少女圓渾豐艷,身體的曲線變化富有流動的韻律感,既充滿青春活力,又煥發(fā)出一種脫俗的典雅光彩,體態(tài)十分完美。
畫中夢幻景色,體現(xiàn)了畫家追求理想化超自然的意境,這是對達(dá)·芬奇和柯勒喬藝術(shù)精神的領(lǐng)悟所得。當(dāng)這幅畫于1808年展出時引起巴黎的哄動,拿破侖親自到盧浮宮為畫家頒發(fā)了榮譽勛位和勛章。
作品尺寸:157x195 年代:1819 布面油畫
the schimmelpenninck family 布面油畫
justice and divine vengeance pursuing crime
《約瑟芬皇后像》皮埃爾-保羅·普呂東
皇后約瑟芬是拿破侖的妻子,由于畫家得到拿破侖的器重而允許為他妻子畫像。畫家為了表現(xiàn)皇后的美麗、端莊,曾反復(fù)研究畫了大量的草圖,最后于1805年完成這幅傳世肖像杰作。
畫家普呂東將皇后安排在馬爾梅松城堡花園一角的樹林間,皇后斜靠在石椅上,左手托著頭陷入沉思之中,她上身著袒胸露肩的透體薄紗長裙,一條紅色鑲著花邊的大氅墊著石椅又翻蓋在膝上,畫家著意描繪皇后修長豐滿圓渾的身體,突出那嬌嫩的肢體和胸部,借以表現(xiàn)古典美質(zhì),但沒有羅可可那種宮廷婦女的華貴氣息。人物面貌和神情及所處的環(huán)境,隱含一種冷落感,約瑟芬那深思的面容,似乎在向世人表白她無法訴說的心境。古典主義畫家普呂東在這幅肖像中,表明他已邁向浪漫主義。
皮埃爾·保羅·普呂東(Pierre Paul Prud'hon,1758–1823年),法國畫家。雖然在他的創(chuàng)作時期古典主義藝術(shù)極其盛行,他的繪畫風(fēng)格卻是柔美而感性,是浪漫主義運動到來的預(yù)兆。主要作品有《心靈的強暴》(The Rape of Psyche)、《懲治罪惡的正義與復(fù)仇》(Justice and Vengeance Pursuing Crime)和《約瑟芬皇后的肖像》(Portrait of the Empress Josephine)。普呂東出生于法國克呂尼。在意大利學(xué)習(xí)藝術(shù)期間深受達(dá)芬奇和柯列喬作品的影響。他因運用明暗對照法而被時人稱為“法國的柯列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