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孫瑞希
在一期《奇葩大會》上,蜜牙CEO 劉楠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jīng)歷。她說:我和5個男性CEO一起參加論壇,主持人問第一個人:“你是怎么做用戶增長的?”問第二個人:“你是怎么做利潤的?”到我這里:“你是怎么平衡工作與生活的?”……
這個社會似乎對女性很苛刻,它為女性設置了更高的成功標準:你不僅要家庭美滿,還要事業(yè)有成。
對于很多職場媽媽們來說,如何平衡好家庭與工作的關系,是她們共同面對的難題。
關鍵角色先行,其余請閉眼
做生涯咨詢,我經(jīng)常接到職場媽媽們的求助。我的來訪者穆青(化名),十年前從一所211高校設計類專業(yè)畢業(yè)后進入一家事業(yè)單位工作。工作的這些年,經(jīng)驗和人脈都有了不少的積累和沉淀,穆青開始琢磨自己開個工作室單干。
這個想法前些年冒出來過,但那幾年孩子太小,她也沒有下定決心放下事業(yè)單位穩(wěn)定的工作?,F(xiàn)在特別想嘗試一下,但34歲的她還計劃要個二寶,為此她很糾結,要不要離開事業(yè)單位,自己出來開辟一片新的天地?
穆青坦言,結婚后自己的責任和挑戰(zhàn)都變大了,經(jīng)常會在尋求家庭與工作的平衡中焦頭爛額。
實際上,家庭與工作的平衡,絕不僅僅是時間上的管理那么單純,很多時候,它考量的是我們內(nèi)心對事物重要程度的排序與選擇。只要你能拎得清,在當下的情境中,什么對于你來說是重要的,那就用盡全力抓住它。
對于女性而言,我們在每個人生階段扮演的角色都不同。
上學時你扮演的角色是:女兒、學生;
工作后你扮演的角色是:女兒、工作者、學習者(指為個人提升而參加的一系列學習或培訓);
結婚后你扮演的角色是:女兒、工作者、學習者、妻子、兒媳;
生寶寶后你扮演的角色是:女兒、工作者、學習者、妻子、兒媳、媽媽。
人還是那個人,但自從有了寶寶當了媽,女性的人生角色陡然增多。每個角色都需要花費時間和心力去做,所以這期間的職場媽媽壓力變得巨大。
這種“多重角色”是每個媽媽都會經(jīng)歷的人生階段,想抓事業(yè)顧不上娃;想全身心帶娃顧不上事業(yè)。所以我們看到不少職場媽媽把自己變成了“超人”:左手搬磚,右手抱娃,但很多時候,這種高負荷的生活狀態(tài),讓她們感覺焦慮不堪。
這個時候,重新定義你當下的關鍵角色,并讓關鍵角色先行就是最好的平衡方式。你可以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1、我當下最關鍵的角色有哪些?
2、哪些角色是我現(xiàn)在不做,以后就沒有機會做了的?(比如:陪伴孩子成長)
3、哪些角色是現(xiàn)在不做,未來還有機會彌補?
4、這些角色沖突的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比如,前面提到的穆青。
我問穆青:“你在事業(yè)單位的工作也不錯,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想開個工作室呢?”
穆青說:“事業(yè)單位比較穩(wěn)定,但薪水不多,我想開工作室多賺點錢?!?/p>
我問她:“假設你開工作室特別成功,賺了很多錢,那接下來你會拿這筆錢做些什么呢?”
穆青說:“可以把錢儲蓄起來給孩子當教育基金,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p>
我又問:“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除了賺錢之外,你還有哪些想法呢?”
穆青想了想說:“父母的言傳身教、高質量的陪伴!”
說完這些,穆青似乎悟到了什么,沉默了一會兒。我讓她把自己當下的人生角色按照重要程度排排序,她把“媽媽”排在了第一位。
所以,絕對的“平衡”是不存在的,因為“平衡”是靜態(tài)的,而人生是動態(tài)的。在動態(tài)的平衡當中,媽媽們需要做的是定義自己當下的關鍵角色。
注意,當你定義關鍵角色的時候,不要按照別人心中的重要程度來排序,而是要按照你心中的重要程度來排序。
其余的角色,不要苛求自己都能做到滿分,而是給它們設置關鍵指標,關鍵部分做好就足矣,不要苛求完美。
總之,在“角色堵車”時,讓關鍵的角色先行,其余的暫時“閉眼”。
先制訂家庭發(fā)展計劃再做選擇和取舍
我的來訪者曉萱(化名),2014年本科畢業(yè)后在某商業(yè)銀行工作。她工作的銀行不算大,但發(fā)展速度還不錯,所以她的工作量非常大,經(jīng)常加班加點。身邊的很多同學也是這樣的工作狀態(tài),曉萱覺得年輕人嘛,剛步入職場,緊張忙碌大概是一種常態(tài)。
但是這種“常態(tài)”隨著曉萱結婚生子而爆發(fā)出種種矛盾。為了照顧寶寶,在近一年的時間里,曉萱沒睡過一個完成的覺。每晚起來無數(shù)次哺乳、換尿布,她感覺自己剛剛挨到枕頭還沒睡踏實就又要起床了。
晚上睡不好,白天沒精神,她希望老公能搭把手,但老公的工作也不輕松。老公讓她辭職在家?guī)?,她又不忍放下銀行里的發(fā)展機會。時間長了,她總覺得自己很委屈,于是經(jīng)常跟老公抱怨:
你父母什么忙都幫不上;
你掙得那么少,咱家連保姆都請不起;
我今天被領導批評了,都是你的錯,害得我沒時間學習和思考……
職場媽媽們在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下很容易產(chǎn)生“都是為了你們”“我才……”的“受害者”心態(tài)。除了調(diào)整這種心態(tài),將“這都是你的錯”轉變?yōu)椤斑@是我自己的人生選擇”外,最重要的是制訂家庭發(fā)展計劃,把夫妻雙方的個人職業(yè)發(fā)展計劃納入到家庭的發(fā)展計劃中整體規(guī)劃。
這里面主要有三個考慮因素:個人成長、子女教育、父母贍養(yǎng)。
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1、我們夫妻雙方對個人的職業(yè)成長有什么期待?
2、我們希望給孩子提供什么樣的教育環(huán)境?
3、我們以什么方式贍養(yǎng)雙方父母?
4、為了達成目標,我們需要實現(xiàn)的家庭財務目標是多少?
5、為了實現(xiàn)財務目標,我們需要怎樣的個人成長計劃?
6、為了達成個人成長計劃,接下來我和愛人的家庭分工應該怎么做?
實際上,很多職場媽媽對于家庭和事業(yè)難以平衡的糾結是因為太苛求完美。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最好的選擇是結合家庭的發(fā)展計劃,夫妻雙方達成一致,為了一個共同的大目標而做出理性的選擇和取舍。
建構你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要做到家庭和事業(yè)的平衡,職場媽媽們最需要明白的一點就是:你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所以建構你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非常重要。
社會支持系統(tǒng)通俗來講就是指來自社會各方面,包括配偶、父母、公婆、親友等給予你的精神或物質上的幫助和支持的系統(tǒng)。
1、一個成功女人的背后,站著一個溫柔的男人
一個成功的職場媽媽背后,通常都有一位包容支持她的愛人。他們體貼、溫暖,為職場媽媽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能量。
成家立業(yè)、撫養(yǎng)子女、贍養(yǎng)老人,這是兩個人的事,所以不要什么事都一肩挑,你又不是女漢子。職場媽媽們可以多和愛人聊聊未來的家庭發(fā)展計劃,在這份充滿希望的藍圖里,你要表明對愛人有怎樣的期待,你希望在接下來的家庭生活中,夫妻二人各自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2、老人能給帶孩子,那是天大的福氣
很多職場媽媽有父母或公婆幫忙帶孩子,雖然時間上寬松了些,但對于老人她們總有諸多的挑剔。比如:慣孩子、不衛(wèi)生、教育理念不同……
沒有一種選擇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孩子是在完美無缺的教育環(huán)境中長大。所以,如果有老人幫忙帶孩子,那真的是天大的福氣。他們把你從繁重的家務中解脫出來,讓你能夠安心地在職場發(fā)光發(fā)熱,你要做的是尊重和贊美而不是百般挑剔。
對于老人的缺點,媽媽們要做的是盡量包容,如果你包容不了,那干嘛不自己帶孩子呢?正如你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一樣。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遠比挑剔計較要重要得多。
3、建立你的“生態(tài)圈兒”
這個生態(tài)圈兒,主要由三類人組成:閨蜜、貴人、導師。
閨蜜:一個女人,總要有那么幾個密友,對于很多不愿意和別人討論的私密話題,你可以和閨蜜傾訴與探討。閨蜜見面簡簡單單聊聊天,吃點飯,逛個街,吐槽一下老公,可能就會極大緩解你心中的壓力和不滿。
即使你們吵架了紅臉了,只要你需要她,一條微信,她就會立刻出現(xiàn)在你的身邊,陪伴你、傾聽你、支持你。
貴人:職場媽媽應該留意那些在你事業(yè)發(fā)展中,能夠提拔你、協(xié)助你、教導你,為你提供資源的人。定期與他們溝通,得到他們更多的支持和協(xié)助,達成更好的工作成果。
導師:還有一部分人,他們可能是你的親人、師長、朋友,在你的人生之旅中,他們扮演著促進你心智成熟的角色。所以,多跟他們聊聊天,促進你的沉淀和反思,也能夠把自己從糾結和焦慮的狀態(tài)中抽離出來,重新出發(fā)。
家庭和工作不能平衡,很多時候是因為職場媽媽們把它當做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而不是一個系統(tǒng)的事。
職場媽媽其實很難做到絕對的兼顧與平衡。我們提倡“平衡”本身重要的不是“平衡”二字,而是當你面臨人生重大選擇的時候,你認為什么事情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你可以裝假,但卻拗不過內(nèi)心深處的優(yōu)先級排序。
如果暫時無法逃離圍城,那就在城里把生活過好。生活可以忙碌,但態(tài)度可以從容,只要想清楚了自己要什么,就應該尊重自己的選擇。因為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尋找答案,而在于去體會與經(jīng)歷。
作者簡介:孫瑞希,生涯咨詢師,個人成長教練。十余年HR從業(yè)經(jīng)驗,經(jīng)歷了從一線員工到高管的職業(yè)發(fā)展歷程。只寫實用的成長干貨,推動你的職場進化。如果你正處在職場困境中,請為自己找一個靠譜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