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靈璧山居為美國極為重要私人收藏之一,其名源于主人在上世紀80 年代以121 萬美元入藏之呉彬《十面靈璧圖》,該作品創(chuàng)下當時中國古代書畫拍賣世界紀録。其主人由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專攻東方藝術(shù),醉心收藏中國御窯瓷器、古代書畫、古典家具,這反映了十面靈璧山居主人對這些領(lǐng)域深厚的興趣。十面靈璧山居主人選擇藝術(shù)品有著極高的標準,嚴格甄選作品的珍稀程度、紋飾及品質(zhì)。因如此之高的遴選標準和一流的經(jīng)紀人協(xié)助,故可知進入「十面靈璧山居」收藏序列的藝術(shù)品皆堪稱精絶之珍寶。
此次拍賣,列入千萬行列拍品:估價12,000,000-15,000,000人民幣的元 青釉六出葵口盤以28,500,000人民幣落錘!元 青釉剔刻花卉蓮瓣口葫蘆執(zhí)壺以26,500,000人民幣落錘!元-明初 官鈞天青玫瑰紫釉“六”字鼓釘洗15,000,000人民幣落錘,位列前三!
接下來由古玩元素網(wǎng)帶給廣大藏友本次專場最新成交結(jié)果一覽?。溟硟r不含傭金)
5481
元 青釉六出葵口盤(肯里夫官窯盤)
尺 寸:直徑13cm
估 價:12,000,000-15,000,000
落槌價 :CNY 28,500,000
細觀此盤,圈足露胎,呈褐黑色,胎質(zhì)細密,口沿下及近足處有些許縮釉,亦可看到深黑色的胎骨,與老虎洞窯址出土殘片特征甚為接近。器身通體內(nèi)外滿釉,釉色青灰,釉層凝厚溫潤,呈現(xiàn)出深淺兩層開片現(xiàn)象,深邃幽遠,渾然天成,這些無不與北京故宮博物院之南宋官窯瓷器所呈現(xiàn)的特征相符。
南宋官窯,尚有致精之品存世,為杭州兩處窯址所不見,或因時人惜其珍,雖見殘疵,亦不棄之;再或因其并非二窯所出,實另有精小御窯,奉旨承造,盡寥寥數(shù)年而已,故今人尚未得其真貌。如此眾說云云,究其所以,仍未盡知??梢娨焕杆?官窯葵瓣口盤」為清宮舊藏,著錄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下》,2002年,頁34,圖版29;其盤型為六瓣花口,亦為折腰,通體滿釉,并伴有開片,釉色與本品極為相近;兩者胎色皆為灰黑,開片呈深淺不一遍布,深邃幽遠的青瓷釉色等方面所呈現(xiàn)出的特征近乎完全一致,可資比較。另有相似一例為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者。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藏有兩例宋代官窯葵口盤,形制皆為六瓣葵口,腹部折腰,一品口沿與本品一致為流釉微露胎狀,另一品為口沿包銅口一周,二者尺寸皆小于本品。
此類官窯盤,無論作為實用或品賞,深得歷朝鑒藏名家傾慕崇尚,代代不絕,乾隆皇帝亦列其中。兩例底足施釉處皆落乾隆皇帝之御題詩「鐡足冰紋火氣蠲,口分六出體規(guī)圓,較于瓶斝猶多見,華者脆和樸者堅,乾隆丙申夏御題」落「古香」刻款,詩文出自于《清高宗御制詩集·四集,卷八十九》,示兩例皆為清宮舊藏,為乾隆皇帝私人收藏之古物,可見乾隆皇帝對其評價甚高。此件盤之后輾轉(zhuǎn)流入民間,最終被大維德爵士購得。大維德爵士的中國藝術(shù)品收藏約開始于1914年,當時主要從英國當?shù)毓哦倘绮剪斕馗缸樱˙luett &Sons)處購入,而其最重要的收藏則得自于1927年鹽業(yè)銀行出售溥儀抵押在那里的清宮珍寶,這一收購行為歷時長達一年,幾經(jīng)與鹽業(yè)銀行談判才最終達成一致,最后他成功購得了40多件清宮舊藏精品,其中大部分為宋代名窯瓷器,以宋官、哥為主,約20余件,很多上刻有乾隆御題詩。據(jù)郭葆昌輯《清高宗御制詠瓷詩錄》記載,清宮舊藏中有乾隆御題的瓷器大約有199件。在大維德收藏中,有乾隆御題的瓷器20件左右,大部分御題藏品出自這批銀行出售的清宮舊藏,這也是除故宮收藏外,其它刻有御題器物的私人收藏最重要的來源。大維德基金會的藏品,對于器物的參照對比,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其收藏的此件官窯葵口盤,無論其造型、燒造方式、不規(guī)則之滿身釉面開片等特征,皆與本品有著極為一致之處。
臺北故宮博物院亦藏有一例,可茲比較。其展覽于《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特展,為一例「南宋 官窯青瓷葵口盤」,折腰之比例造型與本品一致,唯底足未見支釘燒痕跡,圈足內(nèi)亦有鐫刻乾隆皇帝「詠官窯葵花盤」御題詩,落「太璞」方印。此件盤著錄于《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臺北故宮博物院,2012年,頁93,圖版23。自此,臺北故宮所藏個例,與歐美博物館所藏個例可知,乾隆皇帝對官窯器物鐘愛有佳。從各首御題詩中,便可流露出來,乾隆一朝帝王,對高古藝術(shù)鑒賞的重要審美思維。
南宋官窯為宮廷所設立的御窯,所燒瓷器專供皇家御用,工藝講究,存世稀少,流傳有序,絕大部分收藏于兩岸故宮博物院,以及歐美博物館中,故極為珍貴。南宋官窯按照設立時間的先后和置窯地點的不同分為「修內(nèi)司官窯」和「郊壇下官窯」兩處。據(jù)宋代文獻《坦齋筆衡》的記載「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后苑,號邵局,襲故京遺制,置窯于修內(nèi)司,造青器,名內(nèi)窯,澄泥為范,極其精致,釉色瑩澈,為世所珍。后郊壇下別立新窯」。宋代盛行單色開片之器,極其素雅的風韻受到了宮廷及文人士大夫的喜好及鑒賞。由于杭州老虎洞窯址出土了刻有「修內(nèi)司窯置」的窯具,學界認定此窯即為文獻所記載的修內(nèi)司官窯,窯址出土了造型豐富的各類瓷器,包括多件葵口、折腰盤類,收錄于《杭州老虎洞窯址瓷器精選》。
此盤為英國著名收藏家坎利夫勛爵(Lord Cunliffe)舊藏,其收藏皆購自上世紀40-50年代,其中不乏有極高規(guī)格之眷品,可見一例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碗,后售于香港蘇富比,2013年10月8日,編號101,成交價141,240,000港幣。本品繼Cunliffe勛爵之后,更為佳品并經(jīng)名家遞藏。隨后由英國著名古董商Bluett & Sons入藏,日本出光美術(shù)館入藏;再經(jīng)當今著名兩大古董商埃斯肯納齊(ESKENAZI)與藍捷里(J.J.LALLY)夠得,最終雅蓄至十面靈璧山居收藏至今。
5466
元 青釉剔刻花卉蓮瓣口葫蘆執(zhí)壺
尺 寸:高19.7cm
估 價:1,500,000-2,000,000
落槌價 :CNY 26,500,000
備注:
· 紐約蘇富比,1997年3月19日,編號390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320,購自ESKENAZI
此執(zhí)壺的造型乃五代至北宋早期式樣,蒜頭型口,細長頸,圓肩,球狀腹,寬圈足外撇。肩部一側(cè)出細彎流,一側(cè)置帶狀曲柄連接頸部。肩部細線刻劃出菊瓣狀紋樣,腹壁深剔刻牡丹枝葉,花葉肥潤,蓬勃飽滿,刻紋深而犀利,刀法簡潔明快,具浮雕效果,時代風格顯見。器身滿施青釉,足底刮釉露胎,胎色灰白,質(zhì)地堅實縝密。圈足及底部刮釉,胎骨灰白致密。壺身內(nèi)外通施青釉,釉色青郁。
此式耀州窯創(chuàng)燒于唐,經(jīng)過五代時期對南北各窯口的學習總結(jié),北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越窯。耀州窯瓷器造型更為豐富,制作水準較高。其胎壁與同時期北方其他窯口相比略薄,圈足輪削仔細,胎質(zhì)呈淺灰白色。北宋耀州窯釉色以穩(wěn)定的橄欖青為主色調(diào),金代時由于燃料的改變釉色愈發(fā)閃黃。類本品之耀州青瓷,早期裝飾受越窯影響以刻花為主,紋飾較為簡單,線條寬粗,題材以蓮瓣、牡丹等較為常見,刻花刀法熟練,犀利有力,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具有淺浮雕的效果,花紋局部不加任何裝飾,圖案簡樸,皆不失精巧匠意。
5496 元-明初 官鈞天青玫瑰紫釉“六”字鼓釘洗
尺 寸:直徑20.5cm
估 價:12,000,000-18,000,000
落槌價 :CNY 15,000,000
鈞瓷之美勝于釉色,三分人力,七分天成,其間色彩的流淌與幻化,非巧思可以成就,尤以紫鈞最為典雅,釉彩之絢麗宛若晚霞,而釉質(zhì)之細潤,猶似一泓靜謐湖水。其燒造頗為周折,先需模制成型,再經(jīng)多次素燒、施釉。因釉彩本身乳濁粘稠、流動緩慢,故上下加迭色澤不同的釉彩,極易形成斑斕、交織的現(xiàn)象,乃至一窯一火燒制的鈞瓷,變化萬端,無一相類。
本品原為鈞窯宮廷陳設花器,因其形制古雅精致,置于案頭亦賞心悅目,后世文人遂以之為筆洗。其形制為圓形,侈口出沿,外口沿棱紋兩道,其間環(huán)列鼓釘紋一周,器身隨形而生,婉轉(zhuǎn)而不失剛健。釉色厚潤,色澤依器型的轉(zhuǎn)折而豐富多變,口沿與外壁為玫瑰紫,燦若晚霞,絢麗奪目而變化無窮,內(nèi)壁則是天藍色,靜穆湉謐,與外壁的熾烈瑰麗形成鮮明的對比,如此冷暖色澤的搭配符合美學的原則,折射出工匠們的巧思和皇家審美的品味。釉色之美更由造型之妙相稱,俯視本品,器內(nèi)每一處轉(zhuǎn)折均見釉色淺淡,以致黑褐堅硬的胎骨隱現(xiàn),使得造型輪廓鮮明,釉質(zhì)的溫柔婉約和器型的剛健硬朗合二為一,別見一番古樸典雅之風韻。底部下承三足,敷涂褐色護胎釉,斑駁古拙,與瑩潤釉光對比鮮明。周緣存支燒痕十九枚,古樸豪邁,一側(cè)清晰可見刻出「六」字款,筆道遒勁,蕩漾出獨特的時代氣息。
遍查資料,北京故宮收藏有此類鼓釘洗于《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上)中共有5例,其中四例均為「一」字刻款,一例為「二」字刻款,近年拍賣市場同類鈞窯數(shù)例中除「一」,「二」字刻款,也見有張宗憲先生舊藏「四」字刻款,臨宇山人舊藏「五」字刻款,徐展堂先生舊藏「七」字刻款,葛沃得舊藏「八」字刻款, 而如本品落「六」字刻款者,疑為孤品,僅此一只,其珍罕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5494
元 鈞窯天青釉玫瑰紫斑折沿盤
尺 寸:直徑18.5cm
估 價:1,200,000-1,500,000
落槌價 :CNY 5,600,000
盤為折沿制式,規(guī)整大氣。通體遍施天藍釉,釉質(zhì)溫潤湉靜,富有乳濁之感。觀其盤心,不規(guī)則玫瑰紫斑潑灑其上,如晚霞變幻又如山水氤氳,引人入勝。鈞瓷上的斑彩是以銅紅釉粗獷刷繪,或涂覆于天青釉面、高溫中還原,融合一體而形成。如此斑紋,有賴藝匠刷繪釉料手藝,以釉料分布及兩彩比重見高下,如此特質(zhì),與抽象畫作異曲同工。本品紫斑超卓臻善,令人驚嘆。
與本品相近者可參考一例,由 William Cleverly Alexander 及 Peter Harris 遞藏,曾展于東方陶瓷學會《Sung Dynasty Wares. Chün and Brown Glazes》,倫敦,1952年,編號153,三度售于倫敦蘇富比,1931年5月6日,編號144、1955年4月26日,編號79及1998年11月18日,編號857,期間亦一度易手于香港蘇富比1985年5月21日,編號 70。臺北故宮博物院也藏一例,尺寸稍大,圖見《故宮藏瓷大系:鈞窯之部》,臺北,1999年,圖版57。再比較數(shù)例,斑紋相近,尺寸卻異,售于倫敦蘇富比2004年6月9日,編號172及另一 Oscar Bjork 及 Klas Fahraeus 舊藏例,售于倫敦蘇富比2012年5月16日,編號85。
5480
元 粉青釉雙摩羯耳瓶
尺 寸:高27cm
估 價:3,500,000-4,500,000
落槌價 :CNY 5,000,000
備注:
· 日本重要私人收藏,購于20世紀初
本品瓶盤口,長頸,折肩,直筒腹,淺圈足。內(nèi)外施粉釉,胎骨稍厚,頸部兩側(cè)置摩羯耳。足沿呈赭色。此器形制因似造紙打漿所用槌具,亦稱紙槌瓶,為宋代極為高級之瓶形一類,而于瓶頸兩側(cè)附貼雙耳,則為南宋龍泉窯所特有,普見鳳耳及魚耳兩種,摩羯耳較少。除了清宮舊藏數(shù)例,此造型亦深受日本藏家所青睞。東京根津美術(shù)館2010年舉辦《南宋の青磁》展覽中,曾展出多件日本知名收藏的龍泉鳳耳或魚耳瓶,見展覽圖錄17-25號。其中一件藏于京都陽明文庫,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的例子與此器甚為相似,高度亦同,惟釉表片紋較為明顯,見圖版17號。
此瓶通體施粉青釉,其塑摩羯耳造型于同類中極為罕有,品相完好。其耳部以摩羯裝飾,其摩羯原又稱為魚龍。摩羯為佛教中的一種神魚,龍首魚身,亦為印度神話中的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可創(chuàng)造一切,也可融化萬物。大藏經(j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卷四十云:「摩羯者,梵語也。海中大魚,吞噬一切。」有吉祥、辟邪之寓;由此可見,印度的摩羯與中國的龍、鳳、麒麟一樣均屬憑想象集中數(shù)種動物為一體的紋飾。這種紋飾大約出現(xiàn)于公元三世紀中葉,公元四世紀傳入中國?!堵尻栧人{記》記載有如來作摩羯大魚,從河而出,十二年以肉濟人處,起塔為記,故以摩羯為飾表達了人們希望借此得到佛祖的恩惠和保護。南宋時期,龍泉窯的制瓷匠師創(chuàng)燒出精美絕倫的粉青釉與梅子青釉瓷器,而被南宋政府關(guān)注,其產(chǎn)品大量進入皇宮,成為宮廷御用之物。
本品青釉無開片,釉質(zhì)醇厚瑩潤,古韻悠然。此式摩羯魚雙耳瓶較之其它魚耳、鳳耳瓶少見,可資參考的同類實例不多,英國維多利亞及阿爾波特博物館藏一例,亦為摩羯耳,但尺寸較本品略小,耳部裝飾精細程度亦存在差異。傳「摩羯」傳入中國的時間,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古時「摩羯」有兩種形象,一種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羊身魚尾」的神獸形象(Capricornus),相傳是古希臘神話中牧神潘恩的化身。另一種是印度神話中的河神,傳說是長著長鼻、利齒、魚身的動物(Makara)。「摩羯」隨著佛教進入中國,南北朝的《洛陽伽藍記》已有關(guān)于「摩羯」的記載:「河西岸有如來作摩竭大魚,從河而出,十二年中以肉濟人處,起塔為記,石上猶有魚鱗紋?!苟袊嗣枥L的摩羯宮圖案,就是一只生有雙翼的龍首魚身神獸,跟西方的羊身魚尾「摩羯「圖案有存在差異。
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就繪有摩羯形象。不過《洛神賦圖卷》原作已失傳,傳世的《洛神賦圖卷》多為宋人摹本。從遼寧博物館藏的宋摹本《洛神賦圖卷》來看,摩羯的長相是較猙獰的。到了唐宋時期,摩羯造型已經(jīng)完全中國化,跟中國傳統(tǒng)吉祥動物魚、龍的形象相融合,常被描繪成龍魚狀,并且作為裝飾性圖紋廣泛畫到瓷器、銅器、漆器上,許多瓷器、玉器、金銀飾品還制成摩羯的形狀,自此,摩羯便早已被唐宋人賦予了吉祥的涵義。
日本群島和朝鮮半島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貿(mào)易點。通過海上貿(mào)易,日本較早接觸到浙江越窯的青瓷,而對龍泉青瓷的進口至遲能夠?qū)に莸?3世紀。除北海道外,日本其他三大島都有龍泉青瓷出土。1323年,一艘從浙江寧波到日本博德的貿(mào)易船在高麗新安沉沒,打撈出的近兩萬件中國瓷器中,有60%為龍泉青瓷?!盖嗳缬?、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龍泉青瓷在日本非常受歡迎,并被皇室、寺院、世家收藏。此式龍泉雙耳瓶于日本文化中稱為「鯱耳瓶」,極受日本藏家推崇。多藏于日本重要寺廟、及茶道家族青睞。
5459
元 白釉模印螭龍牡丹葵口盤
尺 寸:直徑19.7cm
估 價:1,600,000-2,600,000
落槌價 :CNY 4,000,000
出版:
· 埃斯肯納齊,《10-13世紀中國陶瓷》,倫敦,2007年,編號10
· 埃斯肯納齊,《私人收藏宋代陶瓷》,倫敦 2015年,編號10
備注:
· 埃斯肯納齊,倫敦
展覽:
· Eskenazi At Pacewildenstein,2007年,紐約
本品盤呈六瓣葵口,侈口斂足,器呈斗笠狀,葵瓣口形為宋時典型風格。碗內(nèi)自碗心至碗口以三層紋飾,分別為螭龍、牡丹、回紋,碗心上印騰躍于云中的神龍,龍頭上揚,形象生動傳神,周圍飾以折枝牡丹,盛開的牡丹畫相向開放,枝干矯健,花朵豐滿,配在溫潤晶瑩的白色釉面上典雅優(yōu)美。碗身滿掛白釉,微微泛淺淡的牙黃色,釉層較薄,釉面光潔瑩潤。底部留胎,胎質(zhì)細膩,胎體輕薄??谘匾恢軣o釉,即為 「芒口」。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定窯印花花口碗,其紋飾與本件盤如出一轍,著錄于蔡玫芬著2014年臺北出版《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頁164,編號II-106。亦可比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一件定窯刻花花口盤,其盤內(nèi)亦飾螭龍牡丹紋,載于同上,頁117,編號II-70。
5465
元 耀州窯開光堆塑貼花力士八方供器
尺 寸:寬24cm
估 價:650,000-850,000
落槌價 :CNY 3,600,000
備注:
· 紐約蘇富比,2007年3月19日,編號392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322,購自ESKENAZI
此類耀州窯八方供器甚為罕見,僅知一相似鈞窯作例,可資比較,屬大維德爵士雅蓄,現(xiàn)貯于大英博物館,倫敦,出版于 S. Yorke Hardy,《IIIustrated Catalogue of Tung, Ju, Kuan, Chün, Kuang-tung & Glazed I-hsing Wares》 ,倫敦,1953年,圖版A51,于此,編者亦提及—類例, 為Grandidier舊藏,現(xiàn)存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
論器形、飾樣,本品揉合不同風尚,卻又別具一格。此器形最早見于唐代瓷硯,側(cè)壁鏤空開光內(nèi)飾佛塔龕內(nèi)常見塑像,應乃故時佛具。此類器形最早燒造于宋代陜西耀州窯,參見一宋代類例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錄于《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上)》,1996年,圖版96。銅川縣黃堡鎮(zhèn)耀州窯遺址出土另一相類供器,載于《耀州窯》,西安,1992年,頁60下。
5460
元 白釉模印孔雀穿花紋葵口盤
尺 寸:寬19cm
估 價:1,800,000-2,200,000
落槌價 :CNY 3,400,000
出版
·《中國高古藝術(shù)》,藍捷理,紐約,1990年,編號33
備注:
· 藍捷理,紐約,1990年
· 倫敦蘇富比,2004年6月9日,編號156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228,購自ESKENAZI
展覽
·《中國高古藝術(shù)》,藍捷理,紐約,1990年
本品定窯盤于六瓣花式開光中模印兩只展翅的孔雀,口銜一束花枝飛翔于牡丹花從中,別具匠心。孔雀是來自南方的珍禽,被用作裝飾紋樣和牡丹紋共同出現(xiàn)具有吉祥富貴的寓意。金元時期流行一種孔雀圖,描繪孔雀信步于奇石牡丹之間,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緙絲孔雀圖》,著錄于《國立故宮博物院-緙絲》,東京,1970年,圖錄編號22。定州緙絲素有盛名,有學者指出定窯印花圖案多受同時期織物的啟發(fā),對比本件定窯的孔雀紋和故宮藏《緙絲孔雀圖》,或可窺見其母題的承續(xù)關(guān)系。此類定窯孔雀紋器物頗為罕見,近似例僅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三件,包括兩件器壁飾螭龍紋,盤底無花式開光的例子;一件器壁飾纏枝牡丹,回紋位于盤底的折沿大盤,載于蔡玫芬,《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臺北,2014年,188-189、192頁。
此盤之六瓣花式開光是一種仿金銀器的做法??蓞⒄找患纤伟饲B紋銀碟,出版在 J.J. Lally & Co.,《Silver and Gold in Ancient China》,2012年,圖錄編號23。宋金時期在一些高水平的窯廠中常生產(chǎn)仿金銀器的器形,這些器物都是高檔產(chǎn)品,供達官貴人乃至宮廷使用?!洞蠼鸺Y》記載,「天眷二年奏定公主禮物。依惠妃例,外,成造衣襖器用等物:… 定磁一千事?!箍梢姸ǜG在金代仍為宮廷御用。這一時期的定窯不僅為金代宮廷所倚重,而且通過榷場貿(mào)易進入南宋宮廷。故本品印花孔雀紋盤即為這一時期宮廷品味的代表。
5464
元 柿釉梅瓶
估 價:1,200,000-1,500,000
落槌價 :CNY 2,400,000
備注:
· 倫敦蘇富比,1992年6月9日,編號124
· 倫敦蘇富比,2003年6月12日,編號124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172,購自ESKENAZI
瓶呈唇口,直頸,溜肩,漸下而收,修美流暢。瓶身外壁施釉,發(fā)色如霜柿,色澤沉郁古穆,釉水下流沉積。圈足露褐色胎,釉色成鐵紅,如霜蓋之熟柿,俗稱「紅耀州」,十分罕見。此瓶保存完整,器形端正規(guī)整,口沿彎折處一絲不茍,施釉均勻,發(fā)色紅艷古雅,為耀州窯柿釉器物中的珍品。柿釉盞在日本稱為「灰被天目」,因并未發(fā)生窯變,故而保持釉水原色,質(zhì)樸古雅。柿紅釉是宋代中期耀州窯出現(xiàn)的一個新品種,為仿宋代漆器之作。耀州柿紅釉的燒造時間短,存世量大大少于青釉,其長頸瓶的數(shù)量更是少之又少。此瓶造型古樸自然,釉色沉著,為耀州柿紅釉精品。香港佳士得2014年5月號曾拍出一件耀州柿紅釉梅瓶,拍品號為3216。一件高梧樓藏耀州柿紅釉罐,參見深圳市博物館等編,《玄色之美》,文物出版社,2012年,頁130,圖版91號。
5462
元 白釉印花雙魚圖包銅口大盤
尺 寸:直徑30cm
估 價:2,500,000-3,000,000
落槌價 :CNY 2,600,000
備注:
· 松下幸之助(1894-1989)舊藏
· 保利香港,2012年11月25日,編號758
松下幸之助(1894-1989),是日本著名跨國企業(yè)「松下電器」的創(chuàng)始人,被人稱為「經(jīng)營之神」、「事業(yè)部」、「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業(yè)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創(chuàng)。松下公司是一個跨國性公司,在全世界設有230多家公司,員工總數(shù)超過250,000人。其中在中國有100,000多人,為世界制造業(yè)500強的第59位。1979年創(chuàng)立財團法人「松下政經(jīng)塾」,以培養(yǎng)日本國家領(lǐng)導人著稱。
本品謂宋代定窯之佳作,造型簡約,形制優(yōu)雅。胎質(zhì)細密輕薄,呈現(xiàn)象牙一般的質(zhì)感,雋永而淡恬。此件敞口,平底,弧壁,圈足,口沿露胎無釉處鑲銅口。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黃,外壁明顯見到拉坯留下的旋痕以及蘸釉時留下的「淚痕」狀垂釉。器里內(nèi)壁口沿處模印弦紋三道,下飾纏枝卷草牡丹紋,盤心正中處模印開光回紋一周,內(nèi)飾雙魚海浪紋飾,雙魚似驚躍于海天之間,游刃舒展。其內(nèi)壁模印之折枝牡丹花卉紋飾,線條婉轉(zhuǎn)舒暢,有如春風拂柳,詩意盎然,所印回紋輪廓線于中,大大增強紋飾之立體感。本品胎、釉、形、紋飾無一不佳,北宋定窯之佳作也。
定窯為趙宋名物,色瑩而質(zhì)潤,千百年來備受文人士大夫之推崇,明人張應文《清秘藏》曰:「定窯有光素、凸花二種,以白色為正。白骨而加以釉水如淚痕者佳。」谷應泰《博物要覽》卷二《志窯器》云:「定器有畫花、繡花、印花三種。多用牡丹、萱草、飛鳳三種。時造甚有佳器,式多任務巧。定窯印花紋飾似取材定州緙絲,以緙絲紋樣局部地移植于瓷器。故定窯印花裝飾一出現(xiàn)便極具神韻與造詣。此外,定窯裝飾也部分受唐代金銀器紋飾的影響。定窯器皿以宣和、政和年造者佳。時為御府燒造。色白質(zhì)薄,土色如玉,物價甚高。」 定窯覆燒工藝于北宋中期創(chuàng)用。其法是用墊圈組合式匣缽,扣裝盤、碗坯件,入窯燒成。
自古,以魚為材作飾為多,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陶器中就出現(xiàn)過魚的身影。以至于到宋代,以魚紋飾裝飾的瓷器較為多見,不同風格的魚紋被用來裝飾在定窯,耀州窯等瓷器上。北宋定窯瓷器中,魚紋較多常見者為魚與蓮荷組成之荷塘風光,水藻游魚,與最為常見的題材,雙魚。
極富慕古情懷的乾隆皇帝對定窯頗為癡愛,對內(nèi)府典藏的定器多加品評,前后曾賦詩28首,堪稱一絕。其中清宮舊藏宋定窯白釉印花菊鳳紋盤,外底鐫刻的御題詩最廣為流傳。詩曰「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質(zhì)韞珠光堪作鑒,紋鏤花鳥具傳神。擎來掌上掬明月,題向詩中證舊因。盛得朱櫻千萬顆,滿盤琥珀為生輝?!?以示世人其彌足之珍貴。
5456
元 青釉浮雕剔刻花卉紋執(zhí)壺
尺 寸:高19cm
估 價:1,000,000-1,200,000
落槌價 :CNY 2,100,000
備注:
· 倫敦蘇富比,2004年6月9日,編號177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231,購自ESKENAZI
· 本品牛津檢測報告編號:P103j50
本件青釉刻蓮紋水注是耀州窯早期的代表作品。直口,鼓腹,圈足,肩部出流,其位置普遍靠上,為其時代特點。流隨形巧做,獨具匠心。扁式壺把連接上腹與頸部。肩腹通景高浮雕纏枝牡丹紋,運刀如運筆,花葉婉轉(zhuǎn)自如,搖曳生姿,尤為優(yōu)雅灑脫。足部露胎,胎質(zhì)細膩,外壁施青白釉,呈現(xiàn)玉石般溫潤之質(zhì)感。執(zhí)壺為宋人重要酒具,宋墓壁畫的宴飲圖中常見其形象。經(jīng)千余年之變,存世稀少,常見碗、盤,而執(zhí)壺寥寥無幾,可見其珍貴。此執(zhí)壺造型風格別具,敦實卻不顯厚重,集刻花、模印于一身,設計精妙,素雅潔凈,堪稱定窯執(zhí)壺之精品。
耀州窯窯址發(fā)掘中,考古學家在五代的地層中發(fā)現(xiàn)與本品器型、紋飾近似的青釉執(zhí)壺殘件,見《五代黃堡窯址》,北京,1997年,頁64及67,圖版5、29、30號,編號1及2,及《耀州窯》,陜西省,1992年,頁56。另可參考玫茵堂藏近乎雷同的一件水注,見康蕊君著《中國陶瓷》卷三之二,1994年,頁470-471,圖錄編號1472。
5463
元 柿釉葵囗碗
尺 寸:直徑17.3cm
估 價:1,200,000-1,500,000
落槌價 :CNY 1,900,000
出版
·《關(guān)氏所藏宋代陶瓷》,1994年,香港藝術(shù)博物館,編號23
備注:
· 倫敦蘇富比,2003年11月12日,編號9
· 關(guān)善明先生沐文堂收藏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194,購自ESKENAZI
展覽
·《關(guān)氏所藏宋代陶瓷》,香港藝術(shù)博物館,香港1994
此件斗笠式碗,六出花式廣口,圈足,斜壁微弧,線條自然而流暢。器物滿釉,施醬色釉,外部施釉不到底,足墻露胎,足底心有釉,釉色勻凈、溫和。胎質(zhì)細膩、潔白。為定窯瓷匠高技藝之典范代表。定窯以白釉器居多,柿釉者較少見。紫定為定窯瓷器中較為難得的瓷種,加之定窯胎質(zhì)輕薄,保存至本件品相極為難得。
宋代定窯以燒白釉瓷器為主,而醬釉器和黑釉器的數(shù)量則較少。醬釉器又稱作「紫定」,黑釉器又稱作「黑定」。此盤因釉色較淺,釉面泛黃色,所以這種醬釉器又稱作「紫金釉」。目前所知除河北定窯燒制醬釉瓷器外,河北磁州窯,河南修武窯、魯山窯、寶豐窯,陜西耀州窯,山西介修窯,甘肅安口窯等也有燒制。這些罕見的品種在古籍中被稱作「紫定」、「黑定」以及「金花定碗」。明代曹昭曾在《格古要論》評價紫定瓷器道:「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紫定瓷器其價高于白定?!箍梢娖湎∪?、珍貴,令世人矚目。《項子京歷代中瓷圖譜》中載有「紫定」,并形容其釉色絢紫如葡萄,是在蓸昭「紫定色紫」說的基礎(chǔ)上的推測。與本品同類,可見清宮舊藏一例紫定葵口折腰盤,錄于《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上)》,1996年,第96頁,圖87。法國集美博物館藏一例,錄于《La ceramique chinoise ancienne》,頁65。
5451
元 青釉「趙家」字銘印花卉紋盤
尺 寸:直徑21.5cm
估 價:400,000-500,000
落槌價 :CNY 620,000
盤敞口,圓唇,矮圈足,足部露胎處,胎質(zhì)堅密細膩,呈灰白色;通體施青釉,微微閃黃,釉水肥厚,有少許冰裂紋,積釉處有細小氣泡堆積;內(nèi)外露胎處呈醬色。盤內(nèi)中心部模印裝飾四朵纏枝牡丹,牡丹兩兩對稱,花間有「趙家」字款識。中心部紋飾周圍,模印一周纏枝花葉紋。整體紋飾布局嚴謹規(guī)整,疏密有致,凹凸明顯,立體感強烈,極具美感。盤背面劃刻褶狀紋,呈放射狀排開,線條流暢自然。
5452
元 青釉花口碗
尺 寸:寬12.7cm
估 價:50,000-80,000
落槌價 :CNY 1,800,000
出版
·《關(guān)氏所藏宋代陶瓷》,1994年,香港藝術(shù)博物館,編號69
備注:
· 關(guān)善明先生沐文堂收藏
· 倫敦蘇富比,2003年11月12日,編號42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196,購自ESKENAZI
展覽
·《關(guān)氏所藏宋代陶瓷》,1994年,香港藝術(shù)博物館
5453
元 青釉印花菊瓣碗
尺 寸:寬15.5cm
估 價:80,000-120,000
落槌價 :CNY 80,000
碗呈十五瓣菊瓣式,造型周正,形制簡雅。敞口,薄唇,斜弧腹略深,外壁折腰。底承圈足,足心微凸,足內(nèi)壁有二次修坯痕跡,足底修改規(guī)整。內(nèi)壁出十四道纖細利落的筋紋,外壁對應印壓十四道凹痕,內(nèi)外滿釉,足底面經(jīng)刮削露胎,胎色灰,質(zhì)地細。釉色青綠,釉光潤澤,富含氣泡,釉面見開片和棕眼。綜上特征,此盤當為北宋耀州窯制品。
5454
元 青釉印花水波魚螺紋十五瓣形盤
尺 寸:寬14.8cm
估 價:150,000-200,000
落槌價 :CNY 1,150,000
備注:
紐約蘇富比,2003年9月17日,編號66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176,購自ESKENAZI
整體塑作十五瓣菊花狀,雅致美觀,清新怡人。淺腹,腹壁上部斜收,下部圓弧。內(nèi)底闊平,外底承淺圈足,足徑小。裹足滿釉正燒,釉色青綠微泛灰黃,玻璃質(zhì)感較強。胎灰色,質(zhì)地細密。整器采用模印技法裝飾,內(nèi)壁印十五組蓮瓣紋,內(nèi)底印水波配九只游魚及海螺;壁、底間以鋸齒紋相隔。此類花口式器物,口沿多薄削,不易保存,完美者稀少,應為北宋晚期制品。
5455
元 青釉刻蓮瓣紋罐
尺 寸:高9.5cm
估 價:80,000-100,000
落槌價 :CNY 95,000
備注:
· 紐約佳士得,2003年3月26日,編號208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153,購自ESKENAZI
直口,短頸,折肩,弧腹,圈足。胎體劃刻紋理裝點,頸環(huán)兩弦圈,弧腹曲直凹棱比鄰,擬作瓜棱模樣,紋飾擬蓮瓣,整身青釉覆體,釉色依隨胎體輪廓深淺有序,堆積處瀅透欲滴,平抹地仿若輕紗。此罐宋代耀州窯燒制,灰胎青釉,小巧精美。
5457
元 白釉弦紋瓶
尺 寸:高18cm
估 價:400,000-600,000
落槌價 :CNY 400,000
出版:
·《邢窯與定窯》- 《The Bulletin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1953年,斯德哥爾摩,頁26,圖版21
·《卡爾坎普收藏中國陶瓷》,B.Gyllensv?rd,斯德哥爾摩,1964年,頁293
·《世界的偉大收藏》,東方陶瓷,卷8,東京,1982年,頁53
·《卡爾坎普收藏中國陶瓷》,烏爾里瑟港遠東博物館,瑞典,2002年,編號502
備注:
· 盧芹齋收藏(C.T.LOO),巴黎,編號3501
· 瑞典卡爾坎普收藏,編號116
展覽
· 丹麥藝術(shù)與設計博物館,哥本哈根,1950年
· ‘唐代藝術(shù)’,東方陶瓷學會,倫敦,1955年,編號188
· ‘中國金銀及陶瓷器’,卡爾坎普藏,亞洲藝廊,紐約,1971年,編號75
5458
元 白釉花口盤
尺 寸:寬15.6cm
估 價:300,000-350,000
落槌價 :CNY 550,000
出版
·《關(guān)氏所藏宋代陶瓷》,1994年,香港藝術(shù)博物館,編號8
備注:
· 關(guān)善明先生沐文堂收藏
· 倫敦蘇富比2003年11月12日,編號1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192,購自ESKENAZI
展覽
·《關(guān)氏所藏宋代陶瓷》,1994年,香港藝術(shù)博物館
5461
元 白釉模印海浪雙魚紋折沿淺洗
尺 寸:直徑14.7cm
估 價:150,000-200,000
落槌價 :CNY 300,000
此件敞口,折沿,平底,弧壁,圈足,整器形制規(guī)整,口沿覆銅扣。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黃,外壁明顯見到拉坯留下的旋痕以及蘸釉時留下的「淚痕」狀垂釉。盤心正中處模印開光一周,開光紋飾為同方向暢游的雙魚及水波紋,內(nèi)壁模印蓮瓣紋飾一周,線條婉轉(zhuǎn)舒暢,有如春風拂柳,詩意盎然。
5467
元 青釉窯剔刻花卉罐
尺 寸:高13cm
估 價:800,000-1,000,000
落槌價 :CNY 800,000
備注:
· 安思遠先生(1929-2014)舊藏,紐約
此罐為唇口,短頸,豐肩,鼓腹,圈足。頸肩轉(zhuǎn)折處,有三道隱起凸棱弦紋為飾,罐體雕刻主體紋飾,主要以斜刀雕刻出纏枝蓮花紋,花葉主枝以橫S形呈波浪起伏回圈狀?;^較大,構(gòu)圖飽滿,在花葉之上有陰刻細密線紋為飾,形成疏密對比。底足處以陰刻凸雕仰蓮瓣紋,以連續(xù)的月牙形刀口剔出蓮瓣輪廓,以凸起的尖狀棱為花筋,用刀犀利而瀟灑。
比較兩例,出土自陜西銅川市附近窯州窯址,其一1959年出土自黃堡鎮(zhèn),現(xiàn)存于西安陜西考古學院,曾展于《耀州瓷精品》,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shù)館,1997年,編號24,其二出土自四號中學區(qū),同時并有其他青釉殘片出土,紋飾或甚相近,圖見《宋代耀州窯址》,北京, 1998年,圖版137,圖1-3。此外亦可參考一罐例,罐頸下方圍飾瓣紋,出自Calmann收藏,現(xiàn)存于巴黎Musée Guimet,載于Basil Gray,《Sung Porcelain & Stoneware》,倫敦,1984年,圖版27。
5468
元 絞胎龜背紋臥足碗
估 價:50,000-80,000
落槌價 :CNY 210,000
備注: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LL66,購自J.J.LALLY
此件碗直口,深腹,平底。除碗口外,內(nèi)外及底均以白、黑兩色胎土絞出波浪狀花紋進行裝飾,外罩綠釉,極為罕見,別具雅趣。絞胎瓷的制作方法是用黑、白等多種不同顏色的胎泥相互交替糅合、折迭、盤卷、切刮,經(jīng)拉坯或模壓成型,再粘貼、鑲嵌、拼接而成,本品乃北宋后期至金代當陽峪窯繁盛時期制品。
北宋時,當陽峪窯繼承、發(fā)展了唐代鞏縣窯的絞胎工藝,并發(fā)展到頂峰,完成了由陶至瓷的歷史轉(zhuǎn)變。高溫燒造,胎質(zhì)細密堅硬,釉色油潤光亮,幾乎不吸水,完全符合現(xiàn)代瓷的標準,與剔花、紅綠彩、醬釉等成為著名品種,堪稱典范。
5469
元 白地黑釉剔花卉紋罐
尺 寸:寬26.5cm
估 價:150,000-200,000
落槌價 :CNY 300,000
備注:
· V.W. Shriro收藏
· 倫敦蘇富比,1963年5月28日,編號75
· 仇焱之先生收藏
· 倫敦蘇富比,1980年12月16日,編號236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LL67,購自J.J.LALLY
此罐造型端莊典雅,唇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下收斂,底承圈足,足沿較寬,修胎有力。通體以白地剔黑花裝飾,以雙弦紋分隔出各部,頸部及足脛處紋飾簡素,肩、上腹及下腹部飾朵花碩大,花開竟艷,俯仰生姿,葉片舒展翻卷,生機盎然。整體剔劃技法老練,線條流暢韌勁,黑白分明,尤見磁州窯古雅樸拙之風韻。
本品白地黑釉剔花,為磁州窯最為典型風格的作品,被視為磁州窯名品之最,習稱「磁州窯型」。窯口后期雖又創(chuàng)燒點彩、三彩、鐵銹花諸法,亦不抵此黑白分明之雅韻。而剔花被認為是磁州窯技法中最為精湛一種,需在做好的胚胎上,先施一層潔白的化妝土,趁未干時再施一層黑釉,剔掉多余部分刻出紋飾,以不傷下層的白化妝土為限,形成強烈的立體感,罩上透明釉,燒成器物,關(guān)鍵是剔掉黑而不傷及底層的白,所以剔技要求高,一般工匠難以完成。紐約臨宇山人舊藏一例金元時期的「磁州窯黑剔花大罐」,后售于香港佳士得2015年,與本品相類,可茲參照。
5470
元 白地黑花剔刻鐘馗紋盤
估 價:120,000-150,000
落槌價 :CNY 220,000
備注:
· 倫敦佳士得,2006年11月7日,編號157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304,購自ESKENAZI
5471
元 黑釉褐斑雙系罐
尺 寸:高10cm
估 價:120,000-150,000
落槌價 :CNY 180,000
出版
·《Marvin Gordon博士夫婦收藏中國陶瓷藝術(shù)品》,藍捷理,香港,2009年,編號58
備注:
· Baron Cunliffe收藏 (1899 - 1963)
· 購自Tony Carter,倫敦,2003年
· Marvin Gordon博士夫婦收藏,舊金山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LL81,購自J.J.LALLY
展覽
·《Marvin Gordon博士夫婦收藏中國陶瓷藝術(shù)品》,藍捷理,香港,2009年
5472
元 黑釉銀油滴盞
尺 寸:直徑10.8cm
估 價:150,000-200,000
落槌價 :CNY 220,000
出版
·《Marvin Gordon博士夫婦收藏中國陶瓷藝術(shù)品》,藍捷理,香港,2009年,編號53
備注:
· 埃斯肯納齊,倫敦,1998年
· Marvin Gordon博士夫婦收藏,舊金山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LL76,購自J.J.LALLY
展覽
·《Marvin Gordon博士夫婦收藏中國陶瓷藝術(shù)品》,藍捷理,香港,2009年
5473
元 兔毫「曜斑」盞
尺 寸:直徑12.3cm
估 價:350,000-550,000
流拍
備注:
·日本藏家舊藏
建盞黑釉耀眼,釉色變化多樣,窯燒時,釉里氣泡爆裂,流釉成絲絲細紋,稱之兔毫(日文「禾目」),或釉面圓點致密之樣,稱為油滴(日文「油滴」),色調(diào)紅褐至耀藍皆可見,褐釉兔毫可說最具代表性,泛藍油滴釉則是盛名且罕見,二者之間可見無數(shù)種釉色變化,決定建盞之價值與魅力。此件兔毫茶盞釉色亮澤,金銅色細毫隱隱閃耀銀光,乃禾目品類中最珍稀者。
《唐物天目》,茶道資料館,京都,1994年,收錄一系列天目盞,包括數(shù)件日本國寶及福建出土作例,其中國立京都博物館與德川美術(shù)館藏禾目建盞,類同此件拍品,銅褐色細毫泛銀輝,頁19ff,圖版10、13、15、16。成功燒出如此釉色者甚少,建窯遺址碎片堆中亦是少見,僅發(fā)現(xiàn)寥寥數(shù)例,刊于前述出處,頁64ff,圖版47右下、48、61,頁103,參考圖版E。
5474
元 油滴大笠式盞
尺 寸:直徑19cm
估 價:400,000-600,000
流拍
此盞釉色亮澤,銅褐色細毫泛銀輝,以沿口微斂,纖俊秀逸,尤為著稱。曹昭1388年著《格古要論》,曾述此類兔毫紋式:「色黑而滋潤,有黃色斑,滴珠大者真」,中日愛茶之士,對此傾愛。此品源于福建建陽窯,其以精制茶盞聞名,黑釉潤亮,托襯點茶擊拂茶水后,所得茶面細沫,白黑相映,瞬息美哉,胎厚扎實,保茶汁溫熱而不燙手。文獻記載,福建建陽窯致力于燒制茶盞,當中上乘美器,進貢朝廷。日本僧人亦將精品帶回本國寺院。建盞與浙江北部天目山淵源深遠,當?shù)胤鹚律畟H、信眾,喜用兔毫盞奉茶。
5476
元 粉青釉折沿小洗
尺 寸:直徑14.3cm
估 價:150,000-200,000
落槌價 :CNY 300,000
備注:
· 東京藏家舊藏
本品洗唇口、收腹、淺圈足。足端露胎,修足規(guī)整,通體施青釉,釉面厚潤細膩,色澤溫潤,造型簡約,形制規(guī)范。此件龍泉窯青釉洗已將宋瓷之美學高度演繹。簡約純粹的線條,通體素面無工。透徹的青色釉層于底部形成自然的積釉痕跡,將之置于燈光下欣賞時,釉面出現(xiàn)反光,使洗底仿佛淺淺盛有一泓清水,恰似水光瀲滟。
5477
元 粉青釉龜紋筆洗
尺 寸:寬13cm
估 價:350,000-450,000
落槌價 :CNY 550,000
備注:
· 東京藏家舊藏
本品唇口內(nèi)斂,腹微鼓,收脛,平底,圈足,整體呈缽狀。胎骨細密堅硬,色澤灰白,足脊寬而露胎,刷有朱色釉水。形制工整,修胎規(guī)矩,制作精細。外壁口沿一周貼塑小龜六只,洗內(nèi)里底塑亦有一龜,構(gòu)圖布局簡潔流暢。滿施粉青釉,釉汁晶瑩潤澤,柔和如玉??谘丶褒敿固幰蛄饔远@露胎色,無形中形成色差。龜乃樣瑞之獸,表長壽、靜謐、美好,清雅不濁。向往清靜無爭吉祥長壽的意愿。龍泉窯飾貼塑龜紋例極為罕見。
5478
元 粉青釉琮式瓶
尺 寸:高25.8cm
估 價:200,000-300,000
落槌價 :CNY 300,000
備注:
· 日本藏家舊藏
瓶仿玉琮造型,口底徑度相若,方形直腹,器身四面以凸起的橫豎線紋為裝飾。通體施青釉,釉面光潔,釉色青中泛灰,蒼翠如玉,釉層肥潤如脂,開細碎片紋,古韻迭起。
琮是新石器時期的禮器,也稱為玉琮。其器內(nèi)圓而外方,以象天圓地方之說。戰(zhàn)國《周禮·春宮·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顾畏鹿胖L盛行,這源于宮廷對上古時代禮儀典章的追慕,隨著出土古器物的豐富,古器物成為制作宮廷禮器的原型。比較相似別例,清宮舊藏一件宋龍泉窯琮式瓶(《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下)》,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頁108,圖97),釉色、形制、尺寸與本品相近。
5479
元 粉青釉斗笠盞
尺 寸:直徑14cm
估 價:300,000-350,000
落槌價 :CNY 480,000
出版:
·《Marvin Gordon博士夫婦收藏中國陶瓷藝術(shù)品》,藍捷理,香港,2009年,編號24
備注:
· James York博士夫婦收藏,佛羅里達
· 藍捷理,1990年,紐約
· Marvin Gordon博士夫婦收藏,舊金山
· 香港蘇富比,2015年4月5日,編號2882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LL73,購自J.J.LALLY
展覽:
·《Marvin Gordon博士夫婦收藏中國陶瓷藝術(shù)品》,藍捷理,香港,2009年
5482
元 影青釉印花仿剔犀卷草云紋香盒
尺 寸:直徑15.5cm
估 價:150,000-200,000
落槌價 :CNY 220,000
備注: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藏,編號KO7
蓋盒為圓形,頗為雅致,子母口,蓋可扣置于上,。蓋面以仿漆剔犀卷草紋為飾,古樸大方。此蓋盒以形制論,應為女子化妝盒之用途。青白釉色襯托之下,整件器物精巧可愛,盒身內(nèi)里滿釉,勻凈清淡,口沿外壁無釉,蓋里局部施釉,蓋沿無釉。盒底澀胎,見潔白細膩的胎質(zhì),結(jié)體致密,可見淘煉精細度高,實乃宋代湖田窯之佳品。
5483
元 青白釉剔刻牡丹紋葵口盞
尺 寸:直徑15.6cm
估 價:120,000-150,000
流拍
影青瓷因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間,青中帶白、白中閃青,加之瓷胎極薄,所刻劃的花紋迎光照之內(nèi)外皆可映見,故名。本品斗笠形,六瓣葵口,通體施影青釉,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色澤溫潤如玉。外壁光素無紋,內(nèi)壁飾六組出筋,盤心暗刻牡丹紋,刻工手法嫻熟,線條剛勁流暢。器底顯現(xiàn)如糊米底般的氧化鐵斑,圈足露胎,可見胎質(zhì)堅致膩白。故宮博物院有與之風格相類的藏品,可茲參照。
5484
元 影青釉瓜棱堆塑注壺
尺 寸:高18cm
估 價:150,000-200,000
落槌價 :CNY 420,000
本品注壺為大撇口,長頸,折肩,瓜棱形腹。盤形蓋,平沿,肩上有扁條形曲柄及長曲狀流,下承圈足;口沿下刻有兩道弦紋。柄及流下側(cè)飾貼塑鼓釘裝飾,足墻刻蓮瓣狀,極為罕有。此執(zhí)壺器形標準,清雅穩(wěn)重。全器施青白釉,釉面清薄素雅,線條流暢,寫意,無拘緊之感。此壺造型古樸典雅、秀美,完全展現(xiàn)湖田窯凌厲錚然的風格和明麗潤涵的氣質(zhì)。
5485
元 仿剔犀云紋盞
尺 寸:直徑12.4cm
估 價:60,000-80,000
落槌價 :CNY 60,000
盞敞口,斜直壁,因形似斗笠,故名「斗笠盞」,下承小圈足,圈足露淡黃色胎體,微泛火石紅色,器內(nèi)底心微凸。通體施黑褐色釉,足脛處可見削釉刀痕,工整利落,外壁玳瑁斑點點灑落,內(nèi)壁飾對稱漩渦式如意云紋,以仿制漆器中剔犀裝飾工藝之效果,黑、黃兩種不同釉色相互映襯,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紋飾灑脫流暢,古趣盎然。
剔犀本為漆器的一種裝飾工藝,因其層層環(huán)繞之紋飾酷似犀牛角斷面層肌理而得名。這種工藝多見于宋代漆器上,而能在陶瓷裝飾上得到模仿,更顯出吉州窯陶匠獨具慧心的創(chuàng)意及工藝技巧,先施一種含鐵量較高的釉料,再以含鐵量不同的淺色釉料仿飾剔犀紋飾,可謂吉州窯黑釉瓷中獨樹一幟的裝飾工藝,此種紋飾亦為吉州窯器中罕見的品種。
相似吉州仿剔犀紋器物見諸著錄有三例,一件出土于江西省樟樹市南宋墓,載于北京2008年出版《中國出土瓷器全集》,卷14,86頁;一件日本根津美術(shù)館藏一件南宋剔犀如意紋梅瓶,載于《東京國立博物館圖版目錄——中國陶瓷篇I》,東京,昭和六十三年,頁156,編號674。一件為日本白鶴美術(shù)館美術(shù)館藏「南宋·黑釉屈輪文天目碗」裝飾手法與本器如出一轍,載于東京2004年出版《宋元の美—伝來 の漆器を中心に》,圖錄編號55。
5486
元 剪紙漏花月影梅花盞
尺 寸:直徑11.8cm
估 價:300,000-400,000
落槌價 :CNY 600,000
盞撇口,斜腹?jié)u收,瘦底,圈足。通體施。碗心微凸,外壁施仿玳瑁釉,內(nèi)壁上以剪紙貼花技法飾以梅花兩支。
剪紙貼花裝飾技法為吉州窯工匠首創(chuàng),相同之例可見見李輝柄編,《中國陶瓷全集:宋(下)》,上海,1999年,圖217:以及Basil Gray著,《Sung Porcelain and Stoneware》,倫敦,1984年,頁127,圖100:英國維多利亞及阿伯特博物館藏也藏有兩例,見Rose Kerr,《Song Dynasty Ceramics》,倫敦,2004年,頁109,圖110。
5487
元 玳瑁釉盞
尺 寸:直徑11.8cm
估 價:150,000-200,000
落槌價 :CNY 220,000
出版
·《10-14世紀中國陶瓷》,普里斯特利與費拉羅,倫敦,2001年,編號23
·《Marvin Gordon博士夫婦收藏中國陶瓷藝術(shù)品》,藍捷理,香港,2009年,編號53
備注:
· 購自Priestley and Ferraro,倫敦,2004年
· Marvin Gordon博士夫婦收藏,舊金山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LL77,購自J.J.LALLY
展覽
·《Marvin Gordon博士夫婦收藏中國陶瓷藝術(shù)品》,藍捷理,香港,2009年
5488
元 白地黑花仿剔犀卷草云紋長頸瓶
尺 寸:高17.6cm
估 價:150,000-200,000
落槌價 :CNY 220,000
白底黑花長頸瓶,唇口,細頸修長,溜肩鼓腹,矮圈足,造型端莊秀麗。口沿下以白色雙線裝飾,其下部為黑底白花仿剔犀卷草紋飾,雖以黑白釉色裝飾,但仍覺異彩紛呈,線條繁滿,布局和諧,富有濃郁的裝飾感。黑底白花的裝飾是宋元時期北方窯場常用的裝飾手法,此對長頸瓶制作規(guī)整,保存完好,可見南宋風采。
5489
元 黑漆菊瓣盤
尺 寸:直徑17.2cm
估 價:300,000-400,000
落槌價 :CNY 500,000
此盤胎體輕薄,敞口,盤壁呈菊瓣狀。通體髹黑光漆,漆質(zhì)光亮瑩潤。雕刻精細,輪廓線條圓潤流暢,比例勻稱,造型端莊,風姿清秀典雅。不施點綴,樸質(zhì)無文。
宋代漆器一反唐代漆器的豐滿富麗,代之以清新淡雅,更以樸素大方見長。宋代最為流行的既是單色漆器,款識多用單個文字,胎體輕薄,不加任何花紋裝飾,髹涂漆色以黑色居多,以造型取勝,除方、圓形器外,起棱分瓣成為這一時期漆器的明顯特征,有蓮瓣式、葵瓣式、花瓣式、八瓣式等,其造型均極精致美觀。本品與同時代的瓷器如景德鎮(zhèn)窯的青白瓷、定窯的白瓷有相同的美感。宋人雜記中有載,不論北宋開封或南宋臨安,都城御街林立的名家行鋪中都少不了溫州漆器鋪,且宋代考古出土的墓葬亦出土眾多的單色漆器,說明彼時漆器的普及,是宋人高級的日用品,價值不菲。
5490
元 剔犀云紋蓋盒
尺 寸:直徑7cm
估 價:1,200,000-1,600,000
落槌價 :CNY 1,500,000
此盒呈圓形,木胎,作上下字母口蓋盒。蓋盒周身以剔犀工藝雕如意云頭紋,紋飾分布均勻,相互對應,規(guī)整大氣。剔面層次勻稱,刀工嫻熟線條豐腴圓潤。整體漆層厚,深刻近底,從刀口可見有朱、黑、黃三色交迭達無數(shù)層,形成了三色相間的纖細絲縷、樸質(zhì)的造型與華美的雕飾充分融合。符合典型宋代剔犀器之特征。
剔犀漆的最早制作年代仍待考,但王世襄先生曾提到「剔犀漆器的定型可能在宋代。其器形、花紋和宋代銀器有極為相似的地方?!固尴鳛槠崞髦兄罚F族之家的奢侈品,傳世品中更寥如晨星,非常珍罕。
時至今日,學者基本上都采用了「剔犀」一詞。曾經(jīng)一度,學術(shù)認為工藝肇始于元明二代,但近代研究顯示,其起源其實要早得多。1993年,香港曾展出一例如意云紋筒形漆盒(詳見1993年香港出版《中國漆藝二千年》,54-5頁,展品編號20),圖錄指出此物應是五世紀的作品,雖則胡世昌醫(yī)生在圖錄序言中指出,其年代可追溯至更早(見前述著作,19頁)。此盒髹朱、黃、黑三色漆料,器身飾多道纏枝祥草紋。正因為這些祥草紋的樣式,與東漢銅鏡的紋飾及山西云崗五世紀末北魏七號墓室后間東面墻上的半棕葉紋風格近似,所以圖錄作者才會將之推定為五世紀的作品。
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宋代已有剔犀漆器。1977至1978年期間,江蘇武進南宋古墓曾出土一件剔犀執(zhí)鏡盒(請見《文物》1979年第三期,陳晶所著〈記江蘇武進新出土的南宋珍貴漆器〉,圖版2,編號5)。1982年,四川省南宋虞公著夫婦合葬墓曾出土一小盒(見文物管理委員會及彭山縣文化館出版的《考古學報》1985年第3期,〈南宋虞公著夫婦合葬墓〉,圖版22,編號6),而福州市南宋墓址亦于1986年出土了一件四層八方剔紅漆奩。此后,雕漆工藝在元代日益盛行,立軸《貨郎圖》中便有剔犀漆盒的身影,這幅波士頓美術(shù)館的名作源自懷特舊藏(Charles B. Hoyt Collection),舊傳為宋代蘇漢臣所畫,但已重訂為元代作品。
5491 元 雕漆「楊茂」款如意紋香盒
估 價:400,000-600,000
落槌價 :CNY 680,000
此盒圓形、平頂、直壁,子母口,足內(nèi)及底髹黑漆。蓋面滿雕香草紋,線條流轉(zhuǎn)自然,斜面顯露紅黑色漆。漆色瑩亮溫潤,構(gòu)圖飽滿,堆漆肥厚,形制古樸典雅。全器雕刻不作棱角之形,雕刻精細工整,雅致勻稱,紋飾造型婉轉(zhuǎn)生動,飽滿柔美。底款針線刻「楊茂造」款。
楊茂,元代著名雕漆名家,浙江嘉興人,其「剔紅最得名」,又工戧金、戧銀法。其剔犀器卻稀見無多。此件與故宮博物院藏楊茂所作「花卉紋剔紅渣斗」、「山水人物紋剔紅八方盤 」相比較,皆是刻工精致,圓潤不露刀痕??芍?,楊茂不僅是剔紅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極,此盤為研究元代剔犀工藝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實例。
5492
元 鈞窯月白釉倭角水盂
尺 寸:直徑7cm
估 價:200,000-300,000
落槌價 :CNY 200,000
水盂唇口、圓肩、瓜棱型腹、整體呈六葵瓣造型,平底圈足。形制小巧,渾圓可人,通體施鈞窯月白釉,釉質(zhì)肥潤,底部亦施釉,口沿處釉薄與底足露胎處均呈現(xiàn)褐色,醒目而生動。深與淺,濃與淡,淳厚與輕盈,質(zhì)樸與明艷;其釉質(zhì)厚潤,色澤隨著器型的轉(zhuǎn)折而豐富多變,器內(nèi)、外底及外壁釉質(zhì)肥厚,月白色中帶灰藍調(diào),有如煙籠寒水,又若晨霧初起,神秘而又充滿意蘊在小小的器物上體現(xiàn)和諧之道。
5493
元 鈞窯天藍釉鼓釘式小杯
估 價:200,000-300,000
落槌價 :CNY 300,000
本品造型雋秀,盈盈可握,通體施月白釉,釉質(zhì)深厚透活,晶瑩玉潤,有明快的流動感。釉面密布細小開片,古韻十足??谘爻梳u黃色,蓋因施釉中間厚兩邊薄,入窯燒造時,釉面垂掛,故而口沿部份釉薄而顯胎色??谘赝庀聜?cè)飾七只鼓釘,似仿鈞窯鼓釘洗之設計,別具匠心。底足露出細膩致密的香灰色胎。此只鼓釘式小杯,成色均勻,如月照地,而「蚯蚓走泥紋」幾乎不見,故而在燒制時應是一氣呵成之作,這在鈞窯器中實屬難得,如此形制的鈞窯小杯極為罕見。
5495
明永樂-宣德 官鈞玫瑰紫釉盤
尺 寸:直徑16.9cm
估 價:2,000,000-2,500,000
落槌價 :CNY 4,000,000
本品內(nèi)外皆呈玫瑰紫釉,盤撇口、弧腹、圈足內(nèi)斂,造型殊雅,本品胎厚釉濃,釉色濃艷典雅,藍紫融匯交織,流光含韻,乃人間爐焰之功,使之瞬息交融,融為奇異。圈足露胎處厚實細密,敷涂褐色護胎釉,內(nèi)心平底。此式明初官鈞盤存世極為罕有,元末明初之鈞窯傳世多見花器,清時深得清宮珍視,雍正乾隆兩朝,多以之妝點內(nèi)宮陳設;而本品小盤卻應為賞玩之用,存世無多。傳世此類官鈞盤,除本品外,兩岸故宮有藏例,北京故宮藏有兩例,其一例錄于《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1996年,第194頁,圖176,臺北故宮藏有一例。市場流通者除本品外,僅見一例,為香港佳士得,2002年10月28日,編號523,明14-15世紀,官鈞葡萄紫釉盤,余例未見。
5497
元 青瓷鑲嵌玉壺春
尺 寸:高29.5cm
估 價:150,000-200,000
落槌價 :CNY 350,000
備注:
· 日本藏家舊藏
· 北京保利,2017年12月19日,編號6070
高麗青瓷的特征首推「翡色」釉色,其次應該是鑲嵌技法。鑲嵌技法在韓國陶瓷工藝史上占據(jù)相當重要的地位,這一技法自其出現(xiàn)之12世紀中葉開始,歷經(jīng)13、14世紀,乃至于15世紀的粉青沙器和白瓷諸多任務藝中廣泛運用。所言鑲嵌青瓷,就是用白色化妝土或高鐵彩料在胎體上進行裝飾之后,再施以透明青釉燒制的一種青瓷。論其具體過程,首先在胎體上進行劃花、戳印、剔花、刻花;其次在其印痕、刻槽或減地部分填入白色化妝土或高鐵彩料等;最后予以燒成。最終形成總體青色器面下的白色或黑色紋樣。其中「戳印」紋與宋代十分流行的青釉印花裝飾不同,前者是用小花紋戳在器物坯件上印許多圖案相同的花紋。后者則用與器物同大的花紋內(nèi)范一次壓印而成。這二者均被稱為印花,但特征不同。
本品作玉壺春狀,撇口,細長頸,垂腹,圈足。通體施青釉,釉面上有冰裂紋開片,肩部以白色化妝土飾一圈如意云紋,腹部則以黑白兩色嵌折枝花卉紋。與本品相類者可見一例琵金頓先生舊藏者(參見:香港蘇富比,2016年4月6日,lot92),又可見一例香港佳士得售出者(參見:香港佳士得,2017年11月29日,lot2986)。本品之鑲嵌技法裝飾強調(diào)了青色與白色、黑色或黑白雙色之間對比,形成一種靚麗清新的裝飾效果。
5498
元 金觴杯
尺 寸:寬23cm
估 價:350,000-400,000
落槌價 :CNY 350,000
金碗橢圓船形,薄壁,通體光素無紋,由一整片金箔錘揲而成,形制極為簡潔優(yōu)雅,為波斯第二帝國薩珊王朝后期風格藝術(shù)品。薩珊王朝,在當?shù)乇环Q為埃蘭沙赫爾,在中古波斯語里意指雅利安帝國,也稱波斯第二帝國,是最后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它見證了古波斯文化發(fā)展至巔峰狀態(tài),影響力遍及中國、西歐、非洲及印度。其藝術(shù)品以各類銀制容器最為世人所知,本品或為其在金器門類中的罕有例證。此類淺腹橢圓器形為典型的酒具造型,通常都為銀制,很大可能是從中國藝術(shù)品原型中獲得的創(chuàng)造靈感,本品的金箔材質(zhì)則體現(xiàn)出薩珊宮廷的富有與奢華生活作風。
在世界各大公私博物館中均有同時期、相似形制的收藏品可作參考。如一件英國大英博物館藏品(圖1),同為船形酒具,由銀箔制成,外壁與本品一樣光素無紋,碗內(nèi)飾有凸起鳥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另有一件同器形藏品(圖2),亦由一整片銀箔錘揲而成,整體裝飾則更為繁復;而金制的同器形酒具則在公私收藏中甚為罕有參考之例。
薩珊王朝取代了被視為西亞及歐洲兩大勢力之一的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共存了超過400年。在安息帝國衰敗及其末代君王阿爾達班五世陣亡后,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薩珊王朝,領(lǐng)土包括當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高加索地區(qū)、中亞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區(qū)、阿拉伯半島海岸部分地區(qū)、波斯灣地區(qū)、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范圍甚至延伸到印度。620年前后,薩珊王朝控制的土地面積達到約56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達1970萬。薩珊王朝一直統(tǒng)治到阿拉伯帝國入侵,伊嗣俟三世被迫逃亡為止,他曾多次派遣使者造訪唐朝,其子卑路斯、其孫泥涅師曾到唐朝求援,未成,唐高宗李治準其留居長安避難,后死于中國。
5499
元 銀鎏金渦紋執(zhí)壺
尺 寸:高39cm
估 價:680,000-780,000
落槌價 :CNY 700,000
執(zhí)壺銀制,細頸,垂腹,高足,曲柄,帶蓋。腹部鎏金,錘揲出渦紋裝飾;頸部與足上部飾環(huán)形繩紋。整體器形挺拔秀麗,紋飾帶有濃郁西域風格 ,是具有薩珊王朝風格的藝術(shù)品。多數(shù)薩珊時期執(zhí)壺的紋飾均采用抽象象征意義的紋樣,而非具象主題性紋飾,正如本品錘揲所飾渦紋,與局部的鎏金呼應得相得益彰,創(chuàng)造出仿佛與當時昂貴絲綢上紋飾相似的視覺效果。在6世紀晚期至7世紀的拜占庭和薩珊王朝,絲綢紡織品的紋飾深深影響了其它材質(zhì)藝術(shù)品的創(chuàng)造,而此件執(zhí)壺以其碩大的體型和復雜的工藝,為我們展現(xiàn)出薩珊王朝社會物質(zhì)極為奢靡的一面。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圖文資料來源于保利官網(wǎng) 古玩元素網(wǎng)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