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分內容之前提到過,今天做一下梳理。至于為什么前兩篇寫了買點之后沒有寫賣點,是因為纏中說禪的賣點就是買點反過來,沒什么好說的。而今天的這個內容,其實是對纏中說禪理論的一個綜合的、靈活的運用。如果之前的理論內容掌握不夠扎實,那么這部分操作就難以實現(xiàn)。
對一段走勢類型進行分解操作,簡單描述為:一段本級別的走勢類型中,只要尚未出現(xiàn)本級別的頂背馳以及本級別中樞的擴張(即走勢類型尚未結束),則以其中的次級別走勢類型為單位,每個下跌次級別走勢類型的低點都是買點,每個上漲次級別走勢類型的頂點都是賣點。
舉個例子,如果按照纏中說禪三個買點進行操作,如圖:
圖中是一波60m級別下跌背馳之后的第一波15m級別的上漲走勢類型 ,3個買點位置已經明確標出,當前正在第二個中樞的延伸過程中,也就是說尚未出現(xiàn)賣點。 而用分解操作,具體的買賣流程就變成了下圖所示的情況: 如果我們要對某只股票的一個走勢類型進行追蹤和操作,那么這個操作思路無疑是最優(yōu)的。主要反映在兩點,之前也重點說過,這里再強調一下:
1、防止出現(xiàn)“小轉大”導致利潤大幅縮水的情況,如圖:
上漲的頂部出現(xiàn)這樣的小轉大,對利潤的吞噬能力是很強的。所以如果從纏中說禪的買點買進,一定要等到賣點賣出時,難免會有時遇到這樣的情況。而分解操作的宗旨在于不參與下跌段,只參與上漲段,很好地規(guī)避了這個風險。 2、防止陷入長時間橫盤震蕩而難以獲得很好的利潤回報。就如第二張圖中的同花順,這段15m級別上漲走勢類型在形成第二個中樞的過程中,進入了長時間的橫盤區(qū)間震蕩,而且在構成中樞的三段次級別走勢類型結束之后,又轉變成為了中樞的延伸,且延伸尚未結束。那么如果是持倉不動,這個階段的等待既浪費了時間,又沒有獲得什么利潤。而對行情進行分解操作就可以規(guī)避這一點。當然禪師所示的“第三買點”操作方法,也可以規(guī)避中樞內的震蕩,但那是另外一個操作思路,也就是只尋找出現(xiàn)“第三買點”的操作思路。而我們這里討論的是追蹤操作一個走勢類型的過程中最好的一種操作思路,這個思路其實禪師也在課程中有過具體的描述,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翻一翻,對照理解一下。而且在對纏論學習和掌握熟練的基礎上,很多時候的買點的尋找并不一定是通過嚴格的背馳判斷來實現(xiàn)的了。有些時候同級別的兩段相鄰的下跌次級別走勢類型也完全可以相互比較力度,來通過類似于盤整背馳的判斷方法來找到買點,這個屬于對纏論更進一步的、更靈活的理解和應用了。
從以上的內容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只要一段走勢類型尚未結束,那么每一段次級別走勢類型下跌的低點,都是有利潤保障的買點。具體尋找買點的方法,和前兩篇中的內容其實是一樣的,可以從次級別周期里尋找下跌背馳,有時也可以從本級別周期中,找下跌線段內的量柱背馳。這里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