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奪得天下,建立明朝,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為了加強統(tǒng)治,也做了許多錯事。分封藩王就是其一。朱元璋分封諸皇子及侄孫共25個藩王,駐全國各地,本意是拱衛(wèi)京師,鞏固統(tǒng)治?!Y(jié)果是引出了內(nèi)亂,自相殘殺。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崩,皇太孫允炆繼位。朱允炆 改年號“建文”(1399年)。建文帝害怕藩王勢力膨脹,聽從齊泰、黃子澄計謀,著手削藩。剛剛削了不幾個,燕王朱棣就在北京“造反”了,史稱“靖難之役”。打了四年,1402年,攻陷南京,奪得帝位。城破后惠帝不知所終,……惠帝的下落,至今仍然是個迷?當然,被“炒作”出來了好幾個版本。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職北平?;莸巯鞣畷r,燕王朱棣實力最大,已經(jīng)擁兵十萬,豈肯俯首被削?朱棣以“誅齊、黃,清君側(cè)”為名,組織“靖難軍”,向南京進攻,經(jīng)過四年的戰(zhàn)爭,朱棣取得勝利,“四年六月都城陷,帝不知所終”。
我收藏有 “建文通寳” 銀質(zhì)小平,直徑25·5毫米,重6·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