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修一新的圓明園路,就像一本厚重的舊書被拂去了塵灰,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的起點就此展開?,F(xiàn)在,行至圓明園路上步行至北京東路拐角處,可以看到原美豐洋行的所在地——一棟安妮女王風格式的紅磚樓已經(jīng)被建筑施工的保護衣包裹了許久。有心的路人會發(fā)現(xiàn),原本建筑僅有的三層樓高,背后慢慢地長出了60米高的14層大樓,線條硬朗簡潔的整體輪廓,使之猶如一位彬彬有禮的紳士,默默支撐著沿街秀麗的廊柱和充滿了巴洛克磚雕細節(jié)的墻面。據(jù)透露,明年年初,這棟始建于1897年的百年建筑,經(jīng)過前后十三年的修繕方案反復論證、調整修復,終于就要投入使用,入駐其中的,有金融機構,也會有公共文化空間。
圖說:原美豐洋行大樓 官方圖
這是整個洛克外灘源地區(qū)最后、最艱難、歷時最久修復改建的一棟大樓,卻是上海首次使用新舊相融合的改建模式。在老建筑上加建新建筑的復雜性,使工程在不斷地尋找與百年前的紅磚近似的建材、如何才能與外灘歷史風貌保護區(qū)的整體形象保持和諧、將搖搖欲墜的墻面撐住又拓展使用空間的力學研究,等等細致而繁復的問題上,令洛克外灘源斟酌多年。最近一次的原美豐洋行大樓歷史風貌現(xiàn)場討論會議,新民晚報記者在受邀之列。
圖說:美豐洋行大樓背后“長”出了60米高的14層大樓 官方圖
過去:安妮女王風格
原美豐洋行大樓地處外灘源一期的中心位置,“外灘源”擁有外灘地區(qū)最早建成的一批歷史建筑,始終與一個半世紀來上海的繁華滄桑緊緊相連。美豐洋行是圓明園路一帶建成的較早的洋行之一,與中實大樓毗鄰。建筑原為三層磚木結構,后又加建一層。外墻材料使用紅磚,在弧形的窗楣上方有淺灰色的磚雕,檐口上有三個略帶巴洛克風格的弧形山花,帶著渦卷元素,連綿的廊柱好像在等待佳人穿過似的衣香鬢影,這種安妮女王式風格是外灘源歷經(jīng)早期開發(fā)的明證。
歷史資料顯示,原美豐洋行大樓建成后曾經(jīng)有多家洋行、律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入駐。百年來由于年久失修,內部樓板及樓梯損毀嚴重、屋面塌陷嚴重,上世紀九十年代,大樓開始空置,因無人維護而損壞加劇。除外墻基本保存完整外,內部空間已不能正常使用。
圖說:大樓局部細節(jié) 官方圖
現(xiàn)在:新舊疊加歷史留痕
2006年,改建工程啟動,如何將殘留歷史建筑外墻與新建筑融合的保護開發(fā)模式,逐漸在討論中成為發(fā)展方洛克外灘源的重點考量。
修繕團隊中,滿頭白發(fā)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鄭時齡介紹,以技術手段將有保留價值的歷史建筑外墻脫離原結構體,再與新建筑相結合成為其外圍護墻的一部分的建造模式。此過程也被稱作“結構換膽”。原美豐洋行現(xiàn)在保留三層磚木結構的清水花飾外墻,在其圍合的空間范圍內貼鄰建造60 米高且?guī)蓪拥叵率业母邔咏ㄖ@種創(chuàng)新的處理手法在上海尚屬首例?!霸O計到實踐的過程可謂一次漫長而艱難的跋涉?!?/p>
要知道,如果把原來殘存的兩面墻拆掉,原地重建一個新建筑,造價將遠遠低于新舊交融的模式,但只剩下了新建筑的意義,和歷史的關系就不見了,建筑的價值也迥然相異。面對推倒重建之后的新建筑,我們的情感將如何連接上城市的文脈?
圖說:大樓局部細節(jié) 官方圖
未來:和諧屬于歷史街區(qū)
負責建筑設計的英國大衛(wèi)·奇普菲爾德建筑事務所,同樣新舊結合的建筑改造模式,在歐洲并不少見,比如漢堡易北音樂廳經(jīng)過改造后就成為當?shù)匚幕碌貥耍?,在上海卻是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也是首創(chuàng)?!鞍倌昀辖ㄖ我粋€龐大的新建筑,那是不可能的,一定需要一個新的結構體系,需要支護,需要解決很多問題。最重要的,解決新舊兩個建筑之間的關系,它們可以是互動的關系,也可以是對比的關系,由此,才能體現(xiàn)出城市建筑的獨特性。不僅僅與原建筑和諧,更重要的是與歷史街區(qū)的和諧?!编崟r齡說。
為了解決新建筑的外觀,經(jīng)過多輪專家咨詢會的討論,最后采用了陶土磚外立面裝飾系統(tǒng)的方案,上海市房地產(chǎn)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洋告訴記者,“既延續(xù)了老建筑外立面的清水磚墻的外觀效果,也維護了外灘源歷史文化風貌的原汁原味?!?/p>
這種新舊結合的方式,尊重了原有城市和空間的比例關系,上海市歷史建筑修繕專家沈曉明認為,從歷史的腳印上非常和諧的生長出來的建筑,為城市街區(qū)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初步嶄露真容的原美豐洋行大樓站立在街角,筆直又帶著謙遜之態(tài)步步后退的外部線條,猶如一面張滿了風的紅帆。它更像上海歷史與未來的一個連接點,新與舊在此結合,讓走過的人看到歷史在此層層疊加的痕跡,對于歷史街區(qū)的改造與活化,才是一種真正的創(chuàng)新。(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馬上評|尊重每一棟建筑
在當今大規(guī)模城市更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城市的發(fā)展不應該以隔斷城市的文脈為代價,應該尋求一個合理的平衡點,歷史建筑的殘余價值也日益受到重視。上海的保護觀念從“拆、改、留”到“留、改、拆”,采用以保留保護為主的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尊重每個改造案例的獨特性,尊重歷史還原真實的歷史風貌環(huán)境,以便延續(xù)城市文脈、激發(fā)城市活力,實現(xiàn)城市面貌有序、有價值的新陳代謝。
原美豐洋行大樓,是一個歷史的起點,也是一個未來的立足點。(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