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奔跑是人類的潛能,那跑鞋就讓這種潛能有了不斷突破極限的可能。一雙好的跑鞋到底要如何挑選?多數(shù)消費者往往先從外觀和直觀試穿體驗去判斷,上跑道跑了幾圈才發(fā)現(xiàn),那鞋子似乎并不適合我。
從性能構(gòu)造和不同人群使用需求考慮,球鞋的選擇真的是一門大學問。今天咱們從理工生角度為大家剖解如何從“中底”里挑選合適自己的跑鞋。
把球鞋鞋底看成一層層的堆疊,構(gòu)造大致能分為幾類:
大底(Outsole)——防滑和抓地力
中底(Midsole)——穩(wěn)定性、緩沖和回彈
內(nèi)底(Indsole)——通常會用鞋墊代替
鞋面(Upper)——包裹與透氣
假設(shè)把一只鞋子看作一輛汽車,大底就是車輪,中底相當于懸掛系統(tǒng),鞋面則是車身。沒有中底,跑步時的震動會持續(xù)對身體造成運動傷害,這將有多少條腿要被跑殘。由此可見,中底是一雙跑鞋的靈魂與精髓,也是最具科技含量的部分,絕大多數(shù)品牌廠商會在這里爭個你死我活。
實質(zhì)上,中底材質(zhì)主要是EVA(含Phylon)、PU(含TPU)和橡膠。各運動品牌又會將這些材質(zhì)進行改造和混合,在“分子層面”上形成自己的獨門絕技。
技術(shù)和原理各不相同,一般消費者很容易眼花繚亂。最簡單的辨認方法是看鞋側(cè)的標示,多數(shù)鞋款的系列名就是中底緩震技術(shù)的名號。
分不清楚沒關(guān)系,下面挑選5個品牌具體聊聊它們的中底看家本領(lǐng)。
由日本鬼冢八喜郎先生創(chuàng)立的跑鞋之王Asics(亞瑟士),在國內(nèi)影響力不算大,但多數(shù)跑者都了解:馬拉松首選Asics。
1980年發(fā)明的GEL緩震硅膠,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大賣點。到底有多厲害?雞蛋從6米高空墜落在GEL減震膠上,一點都沒有破!
這種物質(zhì)介于固體和液體之間,早前只應用于太空、潛水艇、防彈衣等高科技產(chǎn)品,全世界唯有Asics將它加進了跑鞋中底里。加入GEL緩震硅膠之后,Asics還有數(shù)之不盡的跑鞋中底黑科技,減震能力可以用出類拔萃來形容。
從最普通的EVA改進成SpEVA減震中底再到Solyte輕量中底,直到演變至今的FluidRide雙中底和FlyteFoam系列,每一種都應用至今。
競賽選手更注重輕量化,建議選擇Solyte中底,只是相對壽命不高;
對于業(yè)余愛好者來說,長壽命應該比輕量更重要,SpEVA更適合;
ASICS 女式 nitrofuze 2訓練鞋
-點擊圖片,即刻擁有- ?
ASICS GEL-PULSE 8 男鞋
-點擊圖片,即刻擁有- ?
頂級系列FluidRide雙中底則是前兩者的結(jié)合,輕量和壽命雙管齊下;
2016年才推出的FlyteFoam中底,緩震性最好。
復合型中底結(jié)合GEL緩震硅膠,“跑鞋之王”的名號果然名不虛傳。
ASICS gel-pursue 3 男式訓練鞋
-點擊圖片,即刻擁有- ?
ASICS GEL-KAYANO 24 女式跑步鞋
-點擊圖片,即刻擁有- ?
全宇宙都認識的Nike(耐克),品牌進入跑鞋領(lǐng)域時間并不長,進步還是有的。
大家最熟悉的一定是氣墊了。從第一雙氣墊球鞋Air Force 1到大名鼎鼎的AJ系列,從基礎(chǔ)氣墊 Air-sole、氣量充足的高底盤開窗設(shè)計Air Max再到頂級高性能氣墊Air Zoom,鉤子的Air技術(shù)覆蓋大部分產(chǎn)品線。
氣墊僅僅是內(nèi)置在中底結(jié)構(gòu)里的一部分,耐克現(xiàn)在大肆鼓吹的中底減震技術(shù)叫做Lunarlon。
它是耐克與NASA聯(lián)合研制了36年的產(chǎn)物,靈感來自“走在月球上的宇航員”,通過一種類似材料折疊回彈的原理把Lunarlon泡棉包覆于Phylon中作為跑鞋中底。
Lunarlon+飛線組合幾乎是如今耐克的跑鞋代表,特點是軟、輕、靈敏,夸張一點說有蹦床的感覺。
軟是真軟,但不適合長跑,那只會讓你有一種深陷泥潭的感覺。另外也有用戶反應Lunarlon不耐操,穿一段時間泡棉被踩實,登月般的腳感就沒有了。
一句話總結(jié):Zoom突破反饋快,跑鞋首選;Max大塊頭緩沖,籃球中鋒首選;Lunarlon適合高富帥。
Nike Lunarglide 9 男士跑鞋
-點擊圖片,即刻擁有- ?
很多人覺得adidas做跑鞋很業(yè)余,面對咄咄逼人的強大對手,最近幾年也沒有示弱。
阿迪的中底科技主要有天足、Bounce、ADIPRENE、ADIPRENE+以及現(xiàn)在最火的boost。其中天足因?qū)@蛞殉蔀槔弦淮貞?;Bounce技術(shù)直接對抗耐克的Shox技術(shù),均已逐漸沒落。
ADIPRENE和ADIPRENE+只相差一個加號,實質(zhì)區(qū)別很大。前者用于后跟減震,落地平穩(wěn)不晃動;后者則是高彈性釋放,有利于前掌迅速啟動。
重點聊聊席卷全球的boost中底科技,它的出現(xiàn)直接沖擊了整個球鞋生態(tài),大有取代傳統(tǒng)EVA的趨勢。
之前NMD火得一塌糊涂,還有紅極一時的ultra boost和“椰子”,這三個系列都用了德國BASF公司開發(fā)的緩震材料——boost。
boost中底肉眼就能看出來,成千上萬顆泡沫粒聚合在一起,人稱“爆米花”。制作相當于將高硬度TPU放在高壓鍋里爆米花,每一粒就是一個微型能量膠囊。如果說耐克的Lunarlon是棉花的軟糯感,那阿迪boost捏起來就有手打牛肉丸的Q彈。
用它制作球鞋中底,腳掌踩下去的瞬間吸收沖擊力,抬起腳掌又反彈提供支撐力。它不是單純的緩震還有儲能,不讓膝蓋和腳掌承受過多沖擊力,無論你體重大小都能體驗到那種踩屎感。
彈力有多牛?一個金屬球跌落測試就能說明一切,普通EVA在它面前根本不是對手。
無論全掌還是后跟都能通用,還有很強的耐寒耐熱性(-20至40度),磨損程度極低是標準EVA中底的3倍,比耐克的Lunarlon強多了。
幸好財大氣粗的阿迪達斯花高價買斷了boost,否則如今有可能成為Puma和特步的囊中物。
adidas Energy Boost W 女士跑鞋
-點擊圖片,即刻擁有- ?
圣康尼Saucony
全球四大慢跑鞋之一的美國Saucony(圣康尼)被譽為“運動鞋中的勞斯萊斯”,很多人對它還很陌生。
其GRID后跟減震+EVA中底是全球第一個能同時提供緩震和穩(wěn)定功能的中底系統(tǒng),號稱可以適應不同人的腳型和步態(tài)。
GRID的科技原理就像打網(wǎng)球。鞋后跟是網(wǎng)球拍,你的腳是網(wǎng)球,每一次著地就像擊球一樣形成三維彈性網(wǎng)格,從而吸收沖擊力并緩震。
最近幾年,圣康尼產(chǎn)品線開始換成了TPU材質(zhì)Everun中底,和阿迪的boost類似能看到爆米花顆粒。
boost是直接做成中底,回彈強穩(wěn)定性稍弱;圣康尼則把Everun做成鞋墊和中底之間的3mm夾層,保證回彈之余強化穩(wěn)定性。
對某些使用者來說這樣的“雙層鞋墊”可能有些擠腳,直到今年新發(fā)售的Freedom ISO才使用純Everun中底,售價較高。
Saucony FREEDOM ISO 女士跑步鞋
-點擊圖片,即刻擁有- ?
U4IC中底在美津濃專業(yè)跑鞋中最常見,它讓鞋子重量減輕30%,依然擁有和前代AP+相同的運動性能和舒適度,重量輕透氣好對于長跑有很大幫助。
正如GEL之于亞瑟士,WAVE波浪減震科技就是MIZUNO(美津濃)最引以為傲的本領(lǐng)。
波浪插片夾在中底和大底之間,利用波浪形狀分散沖擊力并吸震,將穩(wěn)定性和減震二合為一。
光是這波浪片,美津濃就針對不同跑者研發(fā)了多款鞋型。
平行波浪(PARALLEL):基礎(chǔ)標準WAVE,分散沖擊均勻分布;
扇形波浪(FAN SHAPED):內(nèi)外側(cè)不同高度,適合運動量較大和輕微扁平足運動者;
雙層扇形波浪(DOUBLE FAN SHAPED):適合大體重大運動量和扁平足運動者;
無限波浪(INFINITY):腳感偏硬,適合跑步和綜合訓練;
閃電形波浪(ZIGZAG):Z形曲折形狀防止橫向移位變形,適合籃球和排球運動。
除此之外還有綜合了各種材質(zhì)、構(gòu)造和形狀的交互運用——Compact、Skeleton和X Wave,為專業(yè)人士所準備。
Mizuno WAVE PROPHECY 6 男士跑步鞋
-點擊圖片,即刻擁有- ?
看了這么多,光是一塊鞋底就有那么多講究(何況還有大底內(nèi)底和鞋面),仿鞋想要100%做到真品跑鞋的腳感,恐怕挺難啊。如果你想堅持一項運動比較長時間,那最好針對這些技術(shù)選一雙適合自己的專業(yè)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