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陜盡美(二)
《鎮(zhèn)北臺》
鎮(zhèn)北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位于陜北榆林的紅山頂上。明萬歷年間,由延綏巡撫涂宗浚主持修建,是明長城遺址中最宏偉壯觀的建筑之一。
中國長城的要隘,就數(shù)“三關一臺”: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和鎮(zhèn)北臺。鎮(zhèn)北臺號稱“萬里長城第一臺”,據(jù)高臨下,北瞰河套,南蔽三秦,鎖長城要津,控南北咽喉,是長城現(xiàn)存最大的要塞之一。
鎮(zhèn)北臺呈四方棱臺,下大上小,青磚砌成,共四層,高30多米,長76米,寬64米,占地面積5056平米。
經(jīng)長長的臺階或馬道,才能進入大門。
內(nèi)有磚木踏步直通各層,
每層臺上均砌2米高的垛口,并留瞭望口。
站在臺頂,舉目四望,數(shù)十里晉北景致盡收眼底。
塞外風光,經(jīng)數(shù)十年的綠化,沙漠已向北退縮。殘缺的夯土長城、磚砌的城臺和敵臺,無聲敘述出歷史的斷壁殘垣,悲壯蒼涼。
站在臺頂,憑欄遐想,一首邊塞詩躍上心頭:“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會盟館、紅山墩,還有榆溪河在臺邊靜靜流過。
“紅山墩”,是殘存的烽火臺,如今只剩下12米。
榆林衛(wèi)的長城文化回廊,通衢門、懷柔門及城臺
“超然亭”,得之安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謂之超然。
通衢門遺址,
小心帽子掉了。
長城博物館,一座展示萬里長城、及陜西長城、延綏長城的主題博物館。展現(xiàn)出“長城兩千年,飄渺立人間”,“朔風卷大漠,黃土壘九邊”的風姿。
當年種下的老榆樹,依然生機勃勃,
高臺百尺凌空,威鎮(zhèn)長城古雄。高大堅實的城墻,固若金湯。在秦長城和隋長城的基礎上,修筑成為明長城,歷經(jīng)了1800年。
款貢城,款貢城周長668米,占地2公頃,是蒙漢官方敬獻貢品,贈送禮物,洽談貿(mào)易的城池,與鎮(zhèn)北臺構(gòu)成完整的榆林長城建筑體系。
詩《鎮(zhèn)北臺》,由陜西三邊總督、兵部右侍郎劉敏寬巡視鎮(zhèn)北臺所寫。
與鎮(zhèn)北臺同齡的樹,依然生機勃勃。
鎮(zhèn)北臺傲立在藍天白云下,
萬里長城第一臺。
《紅石峽》
榆林紅石峽,與“山高水遠幽深險峻”對不上號,但是,至少在華北地區(qū)相當有名。
之所以有名,不在崖高,不在谷深,在于數(shù)百年來駐守榆林衛(wèi)的文臣武將,過往墨客,喜好到此抒發(fā)壯志豪情。
榆林衛(wèi)是九邊重鎮(zhèn),人材自然少不了,雅興酒性大發(fā)時,拔筆揮毫。歷史的積滇,紅石峽成為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
東西山崖,有明朝以來摩崖石刻字幅185塊,被譽為“塞上碑林”。
其中東崖有石刻126塊,
西崖壁59塊。
石刻題材有詠詩、喻景、抒懷等等,書法字體,真草隸篆俱全,書法石刻愛好者不妨多多駐足。
崖壁上開鑿出許多石窟,因遭天災人禍,目前僅剩33窟,有圣母殿、大雄殿、三教殿、睡佛殿等等。
殿很多,窟很小。
榆溪河貫穿整個峽谷,
河上橫跨兩座橋,遙相呼應,一座叫普渡橋,
另一座是吊索橋。
秋色正濃,把紅石峽裝扮得分外美麗。
《榆林古城》
榆林地處黃土高原與蒙古草原的接壤區(qū),是農(nóng)耕民族防御游牧民族南侵的屏障,歷代重兵布防。
榆林,中國十大古城之一,古代榆林不但是軍事重地,邊貿(mào)中心,還是西北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地方。
榆林,九邊重鎮(zhèn),是國都北京的戰(zhàn)略安全屏障?;实蹥J定,唯一允許榆林城墻高度可以超過北京紫禁城,中國沒有第二個例子,可見榆林在國防的重要性,及在朝廷心目中的地位。榆林,你為皇上站崗,你為百姓守關,享受這等待遇,應該。
榆林居山臨水,虎踞龍蟠,氣勢非凡。老街樓閣相望,衙署相連,皇帝行宮別致,明武宗曾夸獎“榆林真乃小北京也”。
漫步老街,陜北特色的商鋪,五花八門,各行俱全。
美食小吃,琳瑯滿目。榆林特色風味:米脂驢板腸、綏德油旋、定邊爐饃饃、清澗煎餅、佳縣馬蹄酥等。
累了饞了,來碗羊雜湯,滿滿一碗,熱氣騰騰、濃香四溢。羊雜為主,輔以油泡絲,貨真價實,老板還送半碗炸土豆絲,美得一個字:贊!
榆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順老街一路行,文昌閣,萬佛樓,星明樓,鐘樓,凱歌樓(皇帝行宮),鼓樓,遙相呼應,堪稱大觀。
當彩燈點亮騎街六樓、牌坊,頓時彩霓輝煌。
《雨岔大峽谷》
雨岔大峽谷,分布在甘泉縣下寺灣鎮(zhèn)和橋鎮(zhèn),因此又叫甘泉大峽谷。
大峽谷是紅沙地質(zhì),屬丹霞地貎。億萬年前陜北大地震,大山裂了條巨縫,又歷經(jīng)數(shù)千萬年風沙切割和流水沖刷而形成。
目前開放:樺樹溝、牡丹溝、雄獅溝和龍巴溝,而樺樹溝最為精華。因溝內(nèi)滲水,每天要排水,所以通常每天只開放其中的一條二條,雨天不開,就看運氣。
各溝大同小異,能看到樺樹溝最好。
凹凸有致,線條流暢,奇色異彩,勝過美國羚羊谷。
睛空、中午,陽光從崖頂照入峽谷,巖壁頓時呈現(xiàn)出美麗的色彩,隨著陽光射角的移動,巖體魔幻般五彩斑斕。陽光強弱的變化,色彩也會微妙改變。
溝內(nèi)常有水,所以千萬不要顧上不顧下。峽谷極窄,常常只容一人通過。
優(yōu)雅的線條,細膩的紋理,奇妙的色彩,光影交織的夢幻世界,等著你來。
《下寺灣毛澤東舊居》
1935年11月2日至4日,毛澤東長征來到下寺灣。
在此召開了中央常委會議,糾正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制止了肅反擴大化,釋放了劉志丹等一百多位好同志。
毛澤東所居住的窯洞。
張聞天的窯洞。
院子。
《統(tǒng)萬城遺址》
榆林到靖邊縣統(tǒng)萬城遺址,需要穿越內(nèi)蒙古烏審旗。
內(nèi)蒙小鎮(zhèn),
公路兩邊大片大片的瓜田里,西瓜在曬太陽。沒人買就爛在地里,很肉痛。
又大又好的西瓜,統(tǒng)萬城二塊錢吃個夠,20斤大西瓜十元一個;波浪谷15斤的只要五元一個,能賣掉一個是一個。
“英雄無定河,紅色策源地”,無定河從統(tǒng)萬城南城墻邊流過。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統(tǒng)萬城遺址,
西漢時期,匈奴分兩支,一支西域匈奴,一度非常強大,蘇武牧羊,張騫出使西域,衛(wèi)青、霍去病抗擊匈奴,匈奴西征歐洲的故事,就與這支匈奴有關。另一支是東晉時期,南匈奴所建的大夏國,國都就是統(tǒng)萬城,這支匈奴也稱作大夏匈奴,沒有西域匈奴強大。
匈奴是游牧民族,逐草而居,攻擊掠奪成性。大夏匈奴由強變?nèi)?,從進攻轉(zhuǎn)防御時,才建城池,定國都,由南匈奴貴族赫連勃勃建成了統(tǒng)萬城,所以也叫赫連城。匈奴崇尚白色,《漢書》中有南匈奴飲白馬血誓盟的記載。造城的主要材料是“蒸白土”,即用高嶺土、石英砂和石灰混合成白色的“三合土”,蒸土筑城。筑成的城市成了白色,百姓便叫白城子。
二千多年來,這里從草原變成沙漠,近三十年來植樹種草,毛烏蘇沙漠又逐漸變成了綠洲。
考古專家組經(jīng)過長期發(fā)掘、考察,推想出當年統(tǒng)萬城的大致模樣。
西南角樓只剩下這個土堆,
永安臺遺址與復原圖,
西門甕城現(xiàn)狀,與復原圖
甕城角上一棵樹,頑強地生長著,講解員小李稱它為“孤獨的守望者”。小李是當?shù)厝?,這樹陪伴他長大,如今大學畢業(yè)回到統(tǒng)萬城,其實他才是“孤獨的守望者”。
北宋初年,羌族領袖李繼遷以統(tǒng)萬城(當時稱夏州)為根據(jù)地,與北宋對抗。公元994年,宋軍攻破夏州,宋太宗趙光義下發(fā)《廢夏州舊城詔》,命令焚城。600年的統(tǒng)萬城付之一炬,只剩下白色的斷墻殘垣。
兇極一時的匈奴退出了歷史舞臺,僅留下唯一的遺址,見證他們曾經(jīng)的存在。他們有驕人的輝煌,他們有沒落的悲涼。
《波浪谷》
波浪谷在陜北靖邊縣,由紅沙巖構(gòu)成。景區(qū)聞名時間不長,至今不要門票,只收景交費,由當?shù)卮迕癫僮?,定人定車,結(jié)束收錢。景區(qū)似乎看不到有人管理,甚至連編號還沒統(tǒng)一,或用字母ABC或數(shù)字123,玩就是了。
1億5千萬年前,侏羅紀沉積成巨大的沙丘,并不斷被地下水浸漬的紅沙,一層層覆蓋,形成層疊狀結(jié)構(gòu)。風和水又用了數(shù)百萬年的時間,雕琢紅沙巖,成為了奇妙的世界。
巨大的巖體,有的流水狀,
有的波浪形,
有的象旋渦,
于是,人們叫作波浪谷。
新疆五彩灘造了棧道和觀景臺,避免踩踏損壞;而這里游客隨意攀登,脆弱的紅沙巖易遭損壞。大自然用了數(shù)百萬年的時間,在紅沙巖上完成了杰作,或許再用數(shù)百萬年風化損壞它;而游客的攀爬踩踏,也許十多年,甚至幾年就能磨平紋理,巖石上磨下的沙就在訴說。
第二個景區(qū)是水上丹霞,
第三個景區(qū),最后一站,就在食宿地的上面,同行的兩輛大巴百多人,大多進飯店等晚飯。
也許就因玩的人少,這里的紋理更完美。
接著爬坡的只有八九個,
默默站在那里的,只剩我們倆個。企盼?直覺?鬼使神差?說不出為什么。忽然,太陽沖破云層,眼前頓時出現(xiàn)金色奇觀,璀璨華貴。堅持執(zhí)著,或許就有回報。
《黃土高坡》
從山西寧武,經(jīng)偏關,進入陜西神木、榆林,直到靖邊。然后過安塞、米脂、綏德,轉(zhuǎn)回到山西呂梁。繞著晉陜黃土高原,劃了個大圈。
那年聽了歌曲《黃土高坡》,印象就是大風勁吹,漫天黃沙,現(xiàn)在一路見到的黃土高原,已帶上綠意。
小米,
玉米,開景交小車的村民告訴我們,小米和玉米畝產(chǎn)只有二百多斤。全因干旱缺水,土地貧脊,耕作粗放。
安塞,山頂上豎著個大腰鼓,是安塞的地標。安塞腰鼓,以男性為主,從幾人到上千人同奏,英姿勃勃,氣勢磅礴,國家非物質(zhì)遺產(chǎn),譽為天下第一鼓。
米脂的婆姨,
綏德的漢。
還有黃土高原。
(手機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