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詩詞 唐·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tái)

作品中運(yùn)用到的《漢語大詞典》詞彙已以連接方式標(biāo)示出來。由於是電腦自動(dòng)分析,詞組劃分難免有誤,僅供參考。
金陵鳳凰臺(tái)(唐·李白
  七言律詩 押尤韻

鳳凰臺(tái)鳳凰遊,鳳去臺(tái)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偁?wèi)浮雲(yún)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評(píng)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píng)注)
《珊瑚鉤詩話》
金陵鳳凰臺(tái),在城之東南,四顧江山,下窺井邑,古題詠惟滴仙為絕唱。
《瀛奎律髓》
太白此詩與崔顥《黃鶴樓》相似,格律氣勢未易甲乙。此詩以鳳凰臺(tái)為名,而詠鳳凰臺(tái)不過起二語已盡之矣。下六句乃登臺(tái)而觀望之景也。三、四懷古人之不見也。五、六、七、八詠今日之景,而慨帝都之不可見也。登臺(tái)而望,所感深矣。金陵建都自吳始,三山、二水,白鷺洲,皆金陵山水名。金陵巧以北望中原唐都長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見長安為愁焉。
《唐詩品匯》
范德機(jī)云:登臨詩首尾好,結(jié)更悲壯,七言律之可法者也。劉須溪云:其開口雄偉、脫落雕飾俱不論,若無后兩句,亦不必作。出下崔顥而待勝之,以此云(“總為浮云”二句下)。
《歸田詩話》
崔顥題黃鶴樓,太白過之不更作。時(shí)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譏。及登鳳凰臺(tái)作詩,可謂十倍曹丕矣。蓋顥結(jié)句云:“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倍捉Y(jié)句云:“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睈劬龖n國之意,遠(yuǎn)過鄉(xiāng)關(guān)之念。善占地步矣!
《唐詩廣選》
王元美曰:《鳳凰臺(tái)》效顰崔顥,可厭。次聯(lián)亦非作手。律無全盛者,惟得此篇及“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兩結(jié)耳。
《唐詩直解》
一氣噓成,但二聯(lián)仍不及崔。
《藝圃擷馀》
崔郎中作《黃鶴樓》詩,青蓮短氣。后題鳳凰臺(tái),古今目為勍敵。識(shí)者謂前六句不能當(dāng),結(jié)語深悲慷慨,差足勝耳。然余意更有不然。無論中二聯(lián)不能及,即結(jié)語亦大有辨。言詩須道興、比、賦,如“日暮鄉(xiāng)關(guān)”,興而賦也?!案≡票稳铡保榷x也。以此思之,“使人愁”三字雖同,孰為當(dāng)乎?“日暮鄉(xiāng)關(guān)”、“煙波江上”,本無指著,登臨者自生愁耳,故曰:“使人愁”,煙波使之愁也。“浮云蔽日”、“長安不見”,逐客自應(yīng)愁,寧須使之?青蓮才情標(biāo)映萬載,寧以予言重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竊以為此詩不逮,非一端也。如有罪我者,則不敢辭。
《詩藪》
崔顥《黃鶴樓》、李白《鳳凰臺(tái)》,但略點(diǎn)題面,未嘗題黃鶴、鳳凰也?!使湃酥鳎耥嵆?,絕去斧鑿。
《唐詩選脈會(huì)通評(píng)林》
周敬曰:讀此詩,知太白眼空法界,以感生愁,勍敵《黃鶴樓》。一結(jié)實(shí)勝之。周珽曰:胸中籠蓋,口里吐吞。眼前光景,又豈慮說不盡耶?
《唐詩評(píng)選》
“浮云蔽日”、“長安不見”,借晉明帝語影出?!案≡啤币员鬅o人,中原淪陷;“使人愁”三字總結(jié)“幽徑”、“古丘”之感,與崔顥《黃鶴樓》落句語同意別。宋人不解此,乃以疵其不及顥作,覿面不識(shí),而強(qiáng)加長短,何有哉!太白詩是通首混收,顥詩是扣尾掉收;太白詩自《十九首》來,顥詩則純?yōu)樘埔粢印?/div>《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此二句,只是承上“鳳去臺(tái)空”,極寫人世滄桑。然而先生妙眼妙手,于寫吳后偏又寫晉,此是其胸中實(shí)實(shí)看破得失成敗,是非贊罵,一總只如電拂。我惡乎知甲子興必賢于甲子亡,我惡乎知收瓜豆人之必便宜于種瓜豆人哉!此便是《仁王經(jīng)》中最尊勝偈(“吳宮花草”二句下)??聪壬昂蠖馕模备髯灶D挫,并不牽合顧盼,此為大家風(fēng)軌。
《唐詩成法》
三、四熟滑庸俗,全不似青蓮筆氣。五、六住句,然音節(jié)不合。結(jié)亦淺簿。
《唐宋詩醇》
崔顥題詩黃鶴樓,李白見之,去不復(fù)作,至金陵登鳳凰臺(tái)乃題此詩,傳者以為擬崔而作,理或有之。崔詩直舉胸情,氣體高渾,白詩寓目山河,別有懷抱,其言皆從心而發(fā),即景而成,意象偶同,勝境各擅,論者不舉其高情遠(yuǎn)意,而沾沾吹索于字句之間,固已蔽矣。至謂白實(shí)擬之以較勝負(fù),并謬為“槌碎黃鶴樓”等詩,鄙陋之談,不值一噱也。
《李太白全集》
王琦注:劉后村曰:古人服善。李白登黃鶴樓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語,至金陵,乃作《鳳凰臺(tái)》詩以擬之,今觀二詩,真敵手棋也?!饵S鶴》、《鳳凰》相敵在何處?《黃鶴》第四句方成調(diào),《鳳凰》第二句即成調(diào);不有后句,二詩首唱皆淺稚語耳。調(diào)當(dāng)讓崔,格則遜李。顥雖高出,不免四句已盡,后半首別是一律,前半則古絕也。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
若論作法,則崔之妙在凌駕,李之妙在安頓,豈相礙乎?
《詩法度針》
按此詩二王氏并相詆訾,緣先啊《黃鶴樓》詩在其胸中,拘拘字句,比較崔作謂為弗逮,太白固已虛心自服,何用呶呶?惟沈(德譖)評(píng)云:從心所造,偶然相類,必謂摹仿崔作,恐屬未然。誠為知言。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陳德公曰:高迥遒亮,自是名篇。評(píng):起聯(lián)有意摹崔、斂四為二,繁簡并佳。三、四登臨感興。五、六就臺(tái)上所見,襯起末聯(lián)“不見”、眼前指點(diǎn),一往情深。江上煙波,長安云日,境地各別,寄托自殊。
《瀛奎律髓刊誤》
馮班:登鳳凰臺(tái)便知此句之妙,今人但登清涼臺(tái),故多不然此聯(lián)也(“三山半落”二句下)。又云:窮敵矣,不如崔自然。極擬矣,然氣力相敵,非床上安床也。次聯(lián)定過崔語,紀(jì)昀:原是登鳳凰臺(tái),不是詠鳳凰臺(tái),首二句只算引起。虛谷此評(píng),以鳳凰臺(tái)為正文,謬矣。氣魄遠(yuǎn)遜崔詩,云“未易甲乙”,誤也。陸貽典:起二句即崔顥《黃鶴樓》四句意也,太白縮為二句,更覺雄偉。
《唐宋詩舉要》
太白此詩全摹崔顥《黃鶴樓》,而終不及崔詩之超妙,惟結(jié)句用意似勝。
《詩境淺說》
(“吳宮”一聯(lián))慨吳宮之秀壓江山、而消沉花草、晉代之史傳人物,而寂寞衣冠。在十四字中,舉千年之江左興亡。付憑闌一嘆,與“漢家蕭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句調(diào)極相似,但懷古之地不同耳。
《李太白詩醇》
嚴(yán)滄浪曰:《鶴樓》祖《龍池》而脫卸,《鳳臺(tái)》復(fù)倚《黃鶴》而翩毿?!洱埑亍窚喨徊昏彛耳Q樓》寬然有余?!而P臺(tái)》構(gòu)造,亦新豐凌云妙手,但胸中尚有古人,欲學(xué)之,欲似之,終落圈圓。蓋翻異者易美,宗同者難超。太白尚爾,況馀才乎!
《唐詩鑒賞辭典》
李白很少寫律詩,而《登金陵鳳凰臺(tái)》卻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杰作。此詩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說是作者天寶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shí)所作。
開頭兩句寫鳳凰臺(tái)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gè)鳳字,卻不嫌重復(fù),音節(jié)流轉(zhuǎn)明快,極其伏美?!傍P凰臺(tái)”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于此山,乃筑臺(tái),山和臺(tái)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時(shí)代,鳳凰是一種祥瑞。當(dāng)年鳳凰來游象征著王朝的興盛;如今鳳去臺(tái)空,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fù)返了,只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著,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鳳去臺(tái)空”這一層意思進(jìn)一步發(fā)揮。三國時(shí)的吳和后來的東晉都建都于金陵。詩人感慨萬分地說,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jīng)荒蕪,東晉的一代風(fēng)流人物也早已進(jìn)入墳?zāi)?。那一時(shí)的烜赫,在歷史上留下了什么有價(jià)值的東西呢!
詩人沒有讓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對(duì)歷史的憑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盡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薄叭健痹诮鹆晡髂祥L江邊上,三峰并列,南北相連。陸游《入蜀記》云:“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山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陸游所說的“杳杳有無中”正好注釋“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隱半現(xiàn)、若隱若現(xiàn)的景象寫得恰到好處?!鞍樦蕖?,在金陵西長江中,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所以說“一水中分白鷺洲”。這兩句詩氣象壯麗,對(duì)仗工整,是難得的佳句。
李白畢竟是關(guān)心現(xiàn)實(shí)的,他想看得更遠(yuǎn)些,從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長安。但是,“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边@兩句詩寄寓著深意。長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陸賈《新語·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月也?!崩畎走@兩句詩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而自己報(bào)國無門,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安灰婇L安”暗點(diǎn)詩題的“登”字,觸境生愁,意寓言外,饒有余味。相傳李白很欣賞崔顥《黃鶴樓》詩,欲擬之較勝負(fù),乃作《登金陵鳳凰臺(tái)》詩?!盾嫦獫O隱叢話》、《唐詩紀(jì)事》都有類似的記載,或許可信。此詩與崔詩工力悉敵,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說:“格律氣勢,未易甲乙?!痹谟庙嵣希姸际且獾狡溟g,天然成韻。語言也流暢自然,不事雕飾,瀟灑清麗。作為登臨吊古之作,李詩更有自己的特點(diǎn),它寫出了自己獨(dú)特的感受,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fā)了憂國傷時(shí)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yuǎn)。
(袁行霈)
《漢語大詞典》:金陵  拼音:jīn líng
(1).古邑名。今 南京市 的別稱。 戰(zhàn)國 楚威王 七年(公元前333年)滅 越 后在今 南京市 清涼山 ( 石城山 )設(shè) 金陵邑 。 南朝 齊 謝朓 《鼓吹曲·入朝曲》:“ 江 南佳麗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別范宣》:“ 金陵 昔時(shí)何壯哉!,席卷英豪天下來?!?br>(2).中晚 唐 人常以指 潤州 (今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 唐 李紳 《宿瓜州》詩:“煙昏水郭津亭晚,迴望 金陵 若動(dòng)搖?!?唐 杜牧 《杜秋娘》詩序:“ 杜秋 , 金陵 女也。” 馮集梧 注:“…… 唐 人謂 京口 亦曰 金陵 ?!?宋 王楙 《野客叢書·北固甘羅》:“ 趙璘 《因話録》言 李勉 至 金陵 ,屢讚 招隱寺 標(biāo)致。蓋時(shí)人稱 京口 亦曰 金陵 ?!?br>(3). 北魏 拓跋珪 陵墓。在今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和林格爾縣 ,故 盛樂城 西北。《魏書·太祖紀(jì)》:“ 永興 二年九月甲寅,上諡 宣武皇帝 ,葬於 盛樂 金陵 ?!?br>(4).指 四川 銅陵山 。 唐 王勃 《為人與蜀城父老書》:“山分玉字,水向 金陵 ?!?蔣清翊 注引《后漢書·公孫述傳》注:“ 蜀 有 銅陵山 。”
《漢語大詞典》:鳳凰臺(tái)(鳳凰臺(tái))  拼音:fèng huáng tái
(1).古臺(tái)名。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南面。 唐 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tái)》詩:“ 鳳凰臺(tái) 上鳳凰游,鳳去臺(tái)空 江 自流?!?王琦 注:“《江南通志》: 鳳凰臺(tái) ,在 江寧 府城內(nèi)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 宋 元嘉 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羣附,時(shí)人謂之鳳凰。起臺(tái)于山,謂之 鳳凰臺(tái) 。山曰 鳳臺(tái)山 ,里曰 鳳凰里 ?!?宋 劉過 《題潤州多景樓》詩:“一朝放浪 金陵 去, 鳳凰臺(tái) 上望 長安 。”
(2).古臺(tái)名。在 甘肅省 成縣 東南的 鳳凰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漾水》:“﹝ 鳳溪水 ﹞上承 濁水 於 廣業(yè)郡 ,南逕 鳳溪 中,有二石雙高,其形若闕, 漢 世有鳳凰至,故謂之 鳳凰臺(tái) 。” 唐 杜甫 《鳳凰臺(tái)》詩:“亭亭 鳳凰臺(tái) ,北對(duì) 西康州 ?!?br>(3).指宮苑中的樓臺(tái)。 唐 駱賓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復(fù)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臺(tái)?!?唐 沈佺期 《壽陽王花燭》詩:“可憐桃李樹,更遶鳳凰臺(tái)?!眳⒁姟?鳳臺(tái) ”。
《漢語大詞典》:李白  拼音:lǐ bái
(701—762) 中國唐朝詩人。字太白,號(hào)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人(今四川江油)。才華橫溢。詩歌今存900首。
《漢語大詞典》:七言律詩(七言律詩)  拼音:qī yán lǜ shī
詩體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對(duì)仗及用韻,都有一定格律。 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詩評(píng)》:“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 崔顥 《黃鶴樓》為第一?!?span>《紅樓夢》第三七回:“將這題目謄好,都要七言律詩,明日貼在墻上,他們看了,誰能那一個(gè),就做那一個(gè)?!币嗍∽鳌?七言律 ”。 元 楊載 《詩法家數(shù)·律詩要法》:“五言律難於七言律,七言下字較粗實(shí),五言下字較細(xì)嫩?!?span>《紅樓夢》第四八回:“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細(xì)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百二十首 老杜 的七言律。”
《漢語大詞典》:鳳凰(鳳凰)  拼音:fèng huáng
亦作“ 鳳皇 ”。
(1).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通稱為鳳或鳳凰。羽毛五色,聲如簫樂。常用來象征瑞應(yīng)。《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岡?!?唐 韓愈 《與崔群書》:“鳳皇、芝草,賢愚皆以為美瑞;青天、白日,奴隸亦知其清明?!?br>(2).車名。以鳳凰為車飾,故名。《漢書·揚(yáng)雄傳上》:“於是乘輿乃登夫鳳皇兮翳華芝?!?顏師古 注:“鳳皇者,車以鳳皇為飾也?!?br>(3).琴名。《西京雜記》卷五:“ 趙后 有寶琴曰鳳凰,皆以金玉隱起,為龍鳳螭鸞古賢列女之象?!?br>(4).泛指美琴。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觀宴將士》:“醉客霑鸚鵡,佳人指鳳凰?!?仇兆鰲 注:“指鳳凰,彈琴也?!?br>(5).帝王宮中的池臺(tái)樓閣及宮殿名。《三輔黃圖·未央宮》:“ 武帝 時(shí),后宮八區(qū),有 昭陽 、 飛翔 、 增城 、 合歡 、 蘭林 、 披香 、 鳳皇 、 鴛鴦 等殿?!?南朝 陳 徐陵 《雜曲》:“宮中本造 鴛鴦殿 ,為誰新起 鳳凰樓 ?!?唐 楊炯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昭昭北斗,宮號(hào)文昌;隱隱西掖,池名 鳳凰 。”
(6).比喻地位高貴或德才高尚的人。 漢 劉楨 《贈(zèng)從弟》之三:“鳳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span>《南史·范云傳》:“昔與將軍俱為黃鵠,今將軍化為鳳皇?!?清 孫枝蔚 《將之屯留省五兄舟次》詩:“ 吳 生性孤直,知交惟數(shù)子。鳳凰無茍棲,鴛鴦肯獨(dú)止。”
(7).古代雜戲所用的器物。形制如鳳,供表演用。《魏書·樂志》:“六年冬,詔太樂、總章、鼓吹增修雜伎,造五兵、角觝、麒麟、鳳皇……以備百戲?!?br>(8).鳳形飾物。 唐 溫庭筠 《南歌子》詞:“手里金鸚鵡,胸前綉鳳凰?!?五代 和凝 《臨江仙》詞:“碧羅冠子穩(wěn)犀簪,鳳凰雙颭步搖金?!?div>分類:王宮雜戲高貴車飾樓閣宮殿形制
《漢語大詞典》:自流  拼音:zì liú
(1).自然地流動(dòng)。 唐 王勃 《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 長江 空自流。” 前蜀 韋莊 《過當(dāng)涂縣》詩:“ 采石 花空發(fā), 烏江 水自流?!?宋 楊萬里 《海鰌賦》:“其始也,自行自流,乍縱乍收。” 陳毅 《莫干山紀(jì)游詞》之六:“天外云自流?!?br>(2).比喻自行發(fā)展。《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夫地勢水東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穀得遂長:聽其自流,得其自生,則 鯀 禹 之功不立,而 后稷 之智不用?!?毛澤東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huì)第二次全體會(huì)議上的報(bào)告》六:“個(gè)體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jì)和手工業(yè)經(jīng)濟(jì),是可能和必須謹(jǐn)慎地、逐步地而又積極地引導(dǎo)它們向著現(xiàn)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fā)展的,任其自流的觀點(diǎn)是錯(cuò)誤的?!?br>(3).自求流放。 漢 劉向 《說苑·正諫》:“ 保申 趨出欲自流,乃請罪於王。”
分類:流放自行
《漢語大詞典》:吳宮  拼音:wú gōng
(1).指 春秋 吳王 的宮殿。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bào)士, 韓 國 趙 厠, 吳 宮 燕 市?!?唐 劉禹錫 《武陵觀火》詩:“ 晉 庫走龍劍, 吳 宮傷燕雛?!?br>(2).指 三國 吳 主的宮殿。 唐 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tái)》詩:“ 吳 宮花草埋幽徑, 晉 代衣冠成古丘?!?王琦 注:“ 吳 宮,謂 孫權(quán) 建都時(shí)所造宮室。” 明 李夢陽 《浮江》詩:“開窗問 赤壁 ,捩柁失 吳 宮?!?div>分類:吳王宮殿
《漢語大詞典》:花草  拼音:huā cǎo
泛指可供觀賞的花和草。《南史·蕭惠開傳》:“寺內(nèi)所住齋前,嚮種花草甚美?!?唐 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tái)》詩:“ 吳 宮花草埋幽徑, 晉 代衣冠成古丘?!?宋 王安石 《鐘山即事》詩:“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巴金 《滅亡》第三章:“花園里很靜,四周只有花草底清香。”
分類:花草
《漢語大詞典》:幽徑(幽徑)  拼音:yōu jìng
亦作“ 幽逕 ”。 僻靜的小路。 唐 王績 《贈(zèng)李徵君大壽》詩:“ 灞陵 幽徑近, 磻谿 隱路長?!?宋 楊萬里 《春晴懷故園海棠》詩:“一番過雨來幽逕,無數(shù)新禽有喜聲?!?陳毅 《游柏林失不雷河》詩:“林深樹廣,幽徑縱橫?!?div>分類:僻靜
《漢語大詞典》:衣冠  拼音:yī guān
(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裝。《管子·形勢》:“言辭信,動(dòng)作莊,衣冠正,則臣下肅。”《史記·孔子世家》:“故所居堂弟子內(nèi),后世因廟藏 孔子 衣冠琴車書,至于 漢 二百餘年不絶?!?br>(2).泛指衣著,穿戴。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元無有》:“未幾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異,相與談諧,吟詠甚暢。” 明 錢澄之 《客祁門寓十王寺雜詠》:“頗羨村翁古,衣冠似 漢 年?!?徐遲 《入峽記》:“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樣愛清潔,而且總是衣冠端正的?!?br>(3).專指禮服。 包天笑 《釧影樓回憶錄·記青州府中學(xué)堂(二)》:“我穿了素服,沒有衣冠,有所不便?!?br>(4).代稱縉紳、士大夫。《漢書·杜欽傳》:“ 茂陵 杜鄴 與 欽 同姓字,俱以材能稱京師,故衣冠謂 欽 為‘盲 杜子夏 ’以相別?!?顏師古 注:“衣冠謂士大夫也。” 唐 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tái)》詩:“ 吳 宮花草埋幽徑, 晉 代衣冠成古丘?!?span>《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 高公 見他説罷,曉得是衣冠中人,遭盜流落,深相憐憫?!?高旭 《元旦》詩:“劇憐肝膽存屠狗,失笑衣冠盡沐猴?!?br>(5).借指文明禮教。《宋史·胡銓傳》:“ 秦檜 ,大國之相也,反驅(qū)衣冠之俗,而為左衽之鄉(xiāng)。”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誦佛經(jīng)說下》:“知大地之廣,則能敬佛;知圣王之道,行於衣冠文物之邦,則不為怪謬之謬,謂三教同源。”
穿衣戴冠。 漢 劉向 《說苑·修文》:“ 孔子 見 子桑伯子 , 子桑伯子 不衣冠而處。弟子曰:‘夫子何為見此人乎?’曰:‘其質(zhì)美而無文,吾欲説而文之。’”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華原郡王 , 燕王 子也,性好晝睡,每自旦酣寢,至暮始興,盥濯櫛漱,衣冠而出?!?span>《花月痕》第五十回:“ 荷生 衣冠升帳,中軍傳呼 倭 目一人進(jìn)見?!?div>分類:衣冠衣著縉紳文明禮教穿戴士大夫
《漢語大詞典》:三山  拼音:sān shān
(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zèng)道士李榮》詩:“玄都五府風(fēng)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 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清 黃遵憲 《和沈子培同年》詩:“縹緲三山信 徐巿 ,橫縱六里聽 張儀 。”
(2). 福州 的別稱。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東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見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元 薩都剌 《入閩過平望驛》詩:“ 廣陵 城里別匆匆,一去 三山 隔萬重?!?br>(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詩:“數(shù)點(diǎn)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元 郭玨 《送友人從軍》詩:“七星戰(zhàn)袍襯金甲,三山尖帽飄猩紅。” 明 費(fèi)信 《星槎勝覽·占城國》:“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br>(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騅馬歌》:“蹄懸四跼腦顆方,胯聳三山尾株直?!?宋 黃庭堅(jiān)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家徒四壁書侵坐,馬聳三山葉擁門?!痹敗?三山骨 ”。
(5).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重壓迫。 郭沫若 《頌黨慶》詩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紅旗鮮?!?蕭華 《井岡山頌》詩:“推翻三山驚寰宇,社會(huì)主義日日新?!?div>分類:福州主義海上三神山中西帝國主義三重重壓壓迫
《漢語大詞典》:青天  拼音:qīng tiān
(1).指天。其色藍(lán),故稱。《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唐 孟浩然 《越中逢天臺(tái)太一子》詩:“上逼青天高,俯臨滄海大?!?span>《兒女英雄傳》第一回:“﹝ 女媧氏 ﹞煉成三百六十五塊半‘五色石’,補(bǔ)好了青天?!?老舍 《四世同堂》四:“他仰頭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麗,他知道自己還是在 北平 的青天底下?!?br>(2).晴天。喻光明美好的世界。《太平天囯歌謠·天囯起義在金田》:“帶領(lǐng)窮人除 清 妖,從此窮人見青天?!?賀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六幕:“今天咱們翻了身,今天咱們見青天!”
(3).喻指清官。《京本通俗小說·錯(cuò)斬崔寧》:“只見幾家隣舍,一齊跑上去告道:‘相公的言語,委是青天?!?span>《金瓶梅詞話》第十回:“正是:名標(biāo)書史播千年,聲振黃堂傳萬古。賢良方正號(hào)青天,正直清廉民父母。” 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劉清》:“ 劉松齋 清 ,以縣吏起家,著‘青天’名?!?巴金 《隨想錄〈小人·大人·長官〉》:“我常常想:倘使我自己不爭氣,是個(gè)扶不起的 阿斗 ,事事都靠 包青天 、 海青天 ,一個(gè)青天,兩個(gè)青天,能解決多少問題呢?”
《漢語大詞典》:二水  拼音:èr shuǐ
(1).指 漳河 上游的 濁漳河 、 清漳河 。 北周 庾信 《聘齊秋晚館中飲酒》詩:“ 漳 流鳴二水,日色下三臺(tái)?!?倪璠 注:“《漢書·地理志》曰:‘ 濁漳水 出 長子 谷鹿山 東,至 鄴 ,入 清漳 。’此言二水,蓋謂 濁漳 清漳 也?!?br>(2).方言。比喻重復(fù)的或不新鮮的事物。《揚(yáng)州評(píng)話選·火燒博望坡》:“‘這件事呀!愚兄已知道了久矣。’原來 張飛 還是弄的個(gè)二水。”
《漢語大詞典》:中分  拼音:zhōng fēn
(1).均分。《莊子·德充符》:“ 王駘 ,兀者也,從之游者,與夫子中分 魯 ?!?span>《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項(xiàng)王 乃與 漢 約,中分天下?!?唐 白居易 《同夢得酬牛相公初到洛中小飲見贈(zèng)》詩:“宮城煙月饒全占,關(guān)塞風(fēng)光請中分?!?br>(2).從中間分開。 唐 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tái)》詩:“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 白鷺洲 ?!?br>(3).分裂。 元 趙孟俯 《岳鄂王墓》詩:“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清 顧炎武 《羌胡引》:“是以禍成于 道君 ,而天下遂以中分。”
指房屋從梁到地面的部分。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技藝》:“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為上分;地以上為中分;階為下分。”
《漢語大詞典》:白鷺  拼音:bái lù
又叫鷺鷥,鸛的一種,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嚇
分類:白鷺
《漢語大詞典》:浮云(浮雲(yún))  拼音:fú yún
(1).飄動(dòng)的云。《楚辭·九辯》:“塊獨(dú)守此無澤兮,仰浮云而永嘆?!?a target="_blank">《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span>《周書·蕭大圜傳》:“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周而復(fù)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她早一會(huì)的顧慮,像是一片浮云,給一陣風(fēng)吹得了無蹤影?!?br>(2).駿馬名。《西京雜記》卷二:“ 文帝 自 代 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之駿馬也,一名浮云?!?唐 高適 《塞下曲》:“結(jié)束浮云駿,翩翩出從戎?!?元 本 高明 《琵琶記·新進(jìn)士宴杏園》:“[末白]鞍馬備辦了未曾?[丑白]告郎中:馬多在。先有一萬好馬……[末白]有甚么好名兒?[丑白]……絶塵、浮云?!?br>(3). 漢 代繼 黃巾 起義之后的一支農(nóng)民起義部隊(duì)。《后漢書·朱儁傳》:“ 浮云 、 白雀 …… 苦唒 之徒,并起山谷閒,不可勝數(shù)?!?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采薇翁》:“自古名將,止聞以智,不聞以術(shù), 浮云 、 白雀 之徒,終致滅亡。”
《漢語大詞典》:蔽日  拼音:bì rì
遮蔽日光。《楚辭·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舊唐書·劉迺傳》:“干霄蔽日,誠巨樹也,當(dāng)求尺寸之材,必后於椓杙?!?span>《花月痕》第八回:“﹝寺院﹞門前古槐兩樹,蔽日參天?!?div>分類:蔽日
《漢語大詞典》:長安(長安)  拼音:cháng ān
(1).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東漢 獻(xiàn)帝 初、 西晉 愍帝 、 前趙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shí),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shí),號(hào) 大興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zèng)行》:“ 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游?!?div>分類:古都定都于此
《漢語大詞典》:不見(不見)  拼音: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見其人。” 唐 韓愈 《琴操·拘幽操》詩:“朝不日出兮,夜不見月和星?!?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趕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擲過去,那蝦蟆一跳,便不見了。”
(2).謂不易看到。《左傳·成公十六年》:“怨豈在明,不見是圖?!?張舜徽 注:“謂防止怨恨不僅在明顯之仇恨,尚須圖謀不易見之細(xì)微怨恨?!?br>(3).不看,不讀。《梁書·任昉傳》:“ 昉 墳籍無所不見,家雖貧,聚書至萬餘卷?!?br>(4).用在“聞”“看”“找”等動(dòng)詞之后,表示行動(dòng)沒有結(jié)果。 清 李漁 《奈何天·驚丑》:“腳上那一種,做一頭睡,自然聞不見,不消慮他?!?柯巖 《快活的小詩·眼鏡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鏡怎么找不見?”
《漢語大詞典》:使人  拼音:shǐ rén
傭人,奴仆。《初刻拍案驚奇》卷四:“明日, 魏博 搜捕金盒,一軍憂疑。這里卻教了使人送還他去, 田承嗣 一見驚慌,知是劍俠,恐怕取他首級(jí),把邪謀都息了?!?蕭紅 《生死場》三:“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門前,地主們就連一塊銅板也從不舍棄在貧農(nóng)們的身上?!?br>奉命出使的人。《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趙孟 曰:‘牀笫之言不踰閥,況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聞也?!?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六:“沙糖中國本無之。 唐太宗 時(shí),外國貢至,問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span>《明史·太祖紀(jì)》:“六月戊寅, 察罕 以書來報(bào),留我使人不遣?!?/div>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精讀《唐詩三百首》074:李白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律詩
聽蒙曼品唐詩之六十一
《江南文脈》詩詞篇 12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tái)》
唐詩三百首 | 登金陵鳳凰臺(tái)
登金陵鳳凰臺(tái)
經(jīng)典詠流傳:李白《登金陵鳳凰臺(tái)》 | 一個(gè)人,一首詩,一座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