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侍墨(白馬晉一原創(chuàng)團隊成員)
吾家有女初長成,愿予柳府為書童。
忘敷胭脂勤耕筆,翰墨丹青勝腮紅。
說唱聲名贏票友,說文解字善女工。
集采山川百花譜,溢彩流光逗乃翁。
良苑天成三千界,逍遙文士古今同。
《妖精比凡人更殘忍嗎?女兒國有答案!》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首次提出了“神魔小說”的概念。該類小說在明清時期較為興盛。其中,《西游記》是明清神魔小說中最有名的,又被稱之為“神魔小說中的奇葩”。
《西游記》既然被稱之為“神魔小說”,自然是因為書中描寫了大量的妖魔鬼怪。這些妖精雖然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但是對于取經(jīng)僧的態(tài)度卻只有兩種:
一是食用(多見于男妖)。
二是實用(多見于女精)。
尤其是打著“為了支援八十一難,窮兵黷武也要打劫取經(jīng)人”旗號的各種空降兵,折騰取經(jīng)小團伙的手段,那可是五花八門。
某些有背景的妖精,在下界等候取經(jīng)僧的同時,為了彰顯自己“妖王”的實力,還刻意地為非作歹,害人性命。比如第76回在獅駝嶺的青獅、白象和大鵬,就制造了西游路上最恐怖的“屠城大案”——骷髏若嶺,骸骨如林。人頭發(fā)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人筋纏在樹上,干焦晃亮如銀。真?zhèn)€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難聞。東邊小妖,將活人拿了剮肉;西下潑魔,把人肉鮮煮鮮烹。
就連沒有后臺的妖精,居然也對人肉的烹飪方法頗有研究。比如青龍山玄英洞的那仨犀牛精,是“細切細銼,著酥合香油煎吃”;又如盤絲洞的七個蜘蛛精,她們會“人油炒煉,人肉煎熬,熬得黑糊充作面筋樣子,剜的人腦煎作豆腐塊片”;就連隱霧山折岳連環(huán)洞的小妖都知道“把唐僧拿出來,碎劖碎剁,把些大料煎了,香噴噴的大家吃一塊兒,也得個延年長壽”——可見妖精們吃起人來多么駕輕就熟。
那位說,妖精代表著邪惡,吃人又有什么奇怪。像黃獅精那樣,掏錢買豬羊的才是妖精中的另類——的確,在人們的傳統(tǒng)意識里,妖精都是罪惡累累的,不吃人,不作惡,那能叫妖精嗎?
但,作惡多端、殺人害命,似乎并不是妖精們的專利。
《西游記》第54回,唐僧師徒途經(jīng)滿城盡是仙子貌的西梁女兒國,這里,沒有窮兇極惡妖精,只有粉面桃花的女兒情。
唐僧慌了,八戒醉了;沙僧悚了,悟空煩了。
孫悟空覺得,她們“皆是女流之輩”,不會對他們造成傷害。
言下之意,是看不起女人。
他卻不知,這女兒國內(nèi),有個奇特的風(fēng)俗,就是將異性榨干后再害了性命,將其身上的肉割下,做成“香袋”。
大抵,這就是女兒國強盛的原因。
要么吃棒棒肉,要么吃紅燒肉——隱藏在女兒國美麗外表之下的,是凡人女子們蛇蝎一樣的心。
也就難怪會招惹到蝎子精這樣“性食同類”的妖怪做鄰居。
所以,在唐僧師徒進城之后,那老少婦女,全都高興得眉開眼笑:“人種來了!人種來了!”
滿臉都是是見到新鮮食材的表情。
我們看到妖精,會條件反射地想到“妖精會害人”;但,有誰想過,吃人最狠的,也許不是妖精。
魯迅先生說: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我也是人,他們想要吃我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