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紐維多·切利尼《楓丹白露的狄安娜》,青銅浮雕
創(chuàng)作于1543 - 1544年,現(xiàn)收藏于法國巴黎盧浮宮
十六世紀二十年代開始,意大利美術界流行了一股“樣式主義”風潮,樣式主義的藝術家們往往有意識地追求極端的形式美,熱衷于表現(xiàn)復雜的形象和動作。這種風格體現(xiàn)在雕塑作品上,則改變了文藝復興時期單純質(zhì)樸和一目了然的風格,華麗而富有裝飾性,圓雕作品則追求雕像從各個角度上觀賞的美感,人體雕刻作品中還經(jīng)常采用夸張人體造型的方法。樣式主義雕塑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雕塑家切利尼,這件《楓丹白露的狄安娜》就是其浮雕作品的著名代表作之一。
狄安娜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和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她的形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古希臘以來的雕塑作品中。這件作品是切利尼為法國王室所作,用于法國楓丹白露宮的弧形窗裝飾性浮雕,被認為是意大利樣式主義和法國樣式主義相結合的典范。雕像的正中間是一個探出雕刻畫面的鹿的頭部,女神狄安娜身體向外扭轉(zhuǎn)著斜臥在下面,背景充斥著各種動物形象作為裝飾,同時也體現(xiàn)了狩獵女神的身份。作品在形態(tài)的處理上明顯受到了米開朗基羅為美第奇陵墓所作雕像的影響,但切利尼夸大了人物形象,頭部被縮小,四肢被拉長,整個身軀幾乎被推到了浮雕的最前景。
這件作品是樣式主義的代表作之一,對法國文藝復興美術的形成曾起到過很大的作用。
貝紐維多·切利尼簡介:
貝紐維多·切利尼(Benuveto Cellini,1500-1571) 意大利十六世紀后半期雕塑家、美術評論家,樣式主義雕塑的代表人物。原為金銀工藝師,后受到米開朗基羅的影響,開始制作大型的雕塑。他到過意大利的許多城市,不僅受寵于羅馬的教皇和佛羅倫薩的執(zhí)政者美第奇家族,也被當時的法國國王所器重。他為法國王室和意大利統(tǒng)治者制作了大量金銀工業(yè)品和雕塑作品,手法極其富于裝飾性,藝術技巧十分出色。切利尼的藝術風格不局限于舊日的陳規(guī),作品中有著明顯的雕鑿修飾性,人物姿態(tài)華美,顯得過分注重形式美,體現(xiàn)了貴族思想所特有的優(yōu)越感,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傾向。他本人多才多藝,一生富有傳奇色彩,曾留下一部充滿文學趣味的自傳,所以后人稱他為戲劇性的浪漫主義藝術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青銅雕像《珀耳修斯和美杜薩》、裝飾性浮雕《楓丹白露的狄安娜》、工藝品《弗朗西斯一世的鹽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