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多在20歲到35歲之間,出身半自治的索國邦特蘭地區(qū),過去的身分包括漁民、民兵與技術(shù)專家,現(xiàn)在全都變成有錢人,開名車住豪宅,還娶少女為妾。近日他們頻頻作案,讓過去一年間穿越亞丁灣的商船保費暴增10倍,船公司付贖取回商船與船員的代價在30萬到150萬美元之間。
當?shù)孛癖娭赋?,部分出身漁民的海盜因為無法與拖網(wǎng)漁船對抗而被迫從事打劫,不認為自己是海盜。他說:“非法捕魚是海盜猖獗的根本原因。他們甚至自命為海岸防衛(wèi)隊。”
真正參與劫持行動的海盜只是少數(shù)人,整個不法勾當則涉及更多人。一名最近去過艾爾的男子表示:“負責打劫的通常是7到10人。他們配備快艇與重型武器,用鷹爪勾和拋索爬上商船后再接運同伙上船,約50人會留在船上,另外約有50人在岸上待命接應。”
據(jù)德新社11月20日報道 他們開著名車、住著豪宅、花天酒地,用的是最新款的手機,娶的是最漂亮的女人。
單看這些描述,就像在說那些炫目的說唱藝人,但這同樣可以用在索馬里海盜的身上,他們正搖身一變,成為“非洲之角”的新貴。
索馬里北部半自治的邦特蘭省港口城市博薩索的商人達希爾·薩拉德·穆斯說:“他們很招搖———開名貴的跑車,用價格不菲的手機和電腦,住寬敞的豪宅,娶漂亮的妻子。”
索馬里的海盜活動最早源于上世紀90年代一些漁民發(fā)起的運動,當時他們聯(lián)手反對非法捕魚和向海中傾倒污染物。
盡管這些強盜仍堅持這是他們的主要動機,但隨著航運公司不得不支付越來越昂貴的贖金來贖回船只,海盜也已成為一個暴利行當。
尤其是近幾年來,一些年輕人在看到自己的同齡人過著一擲千金的生活后,都搶著來分一杯羹,這個行當就像滾雪球一樣壯大起來了。
東非海員援助組織稱,目前有1000多名海盜在亞丁灣活動,而2005年還只有100多名。
由于這是索馬里唯一實現(xiàn)增長的產(chǎn)業(yè),邦特蘭甚至還出現(xiàn)了幾個海盜的避風港。
埃勒、加羅韋、哈拉爾代雷等海盜據(jù)點正成為蓬勃發(fā)展的新興城鎮(zhèn)———至少相對于索馬里其它地區(qū)來說是這樣。血腥的叛亂、干旱以及糧食和燃料價格的上漲使得數(shù)百萬索馬里人不得不靠糧食援助來維持生計。
難怪這些城鎮(zhèn)的居民對海盜的生活充滿憧憬。
在加羅韋開男士服裝店的穆罕默德·阿里·亞羅說:“海盜是最好的顧客,因為他們不會像其他人那樣討價還價,他們會買昂貴的襯衫、褲子和須后水。女孩子們喜歡和海盜約會,因為他們出手大方。”
邦特蘭的官員一方面盡力淡化海盜的受歡迎程度,一方面也承認,這些海盜通過炫耀財富贏得了更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