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賢(1618-1689),字半千,明清之際最杰出的繪畫大師之一,“金陵畫派”領(lǐng)袖,“金陵八家”之首。本素材摘錄自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人美畫譜 龔賢》,陳文瑛著。臨摹范本:《山水冊》之十一(局部),紙本水墨。這是一張比較經(jīng)典的龔賢山水冊頁圖,延續(xù)了宋人沉郁深厚的筆墨境界。中心用很堅實的形象凝聚整體是此畫的特點。
一、樹法的用筆與石法一樣,中鋒為主,注意節(jié)奏。先畫前面的,再畫后面的,線的交叉注意避讓。
二、樹葉的畫法亦中中鋒用筆,一組一組加上,如寫字一般。為了方便墨色的自然變化,蘸墨時可用筆尖蘸重墨。
三、此圖已加兩遍墨。一定要待干再加,否則墨色發(fā)濁。
四、此圖用更淡的墨加到三遍。下一遍是前面的補充。
五、此圖是加到五遍墨。求蒼潤,求厚重。
六、加到七遍墨,樹與樹之間的關(guān)系更豐富,虛實聯(lián)系更微妙。
七、加到八遍墨時此圖基本完成。樹干是一兩遍畫出,樹葉多遍畫出。有對比,有張力。畫樹的剪影形時注意空白處的韻味,是所謂計白當(dāng)黑??傊徺t平平常常的一組樹石給人以無窮的享受,這即是龔賢山水的藝術(shù)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