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康熙王朝中朱國治因上奏撤藩差點丟掉小命,出于他的一片忠誠,康熙沒有殺掉他來撫慰三藩,反而給他加官進(jìn)爵,任他為云南巡撫,監(jiān)督吳三桂。
在任云南巡撫期間,朱國治也是恪盡職守,絲毫沒有懈怠。直到后來吳三桂要起兵反叛,朱國治為了沒有后顧之憂,勸自己的夫人自殺,繼而又殺掉了自己的一雙兒女,然后孤身前往吳三桂處,勸降吳三桂,被吳三桂殺了祭旗。完全是一個忠義無比,慷慨赴國難的形象。
那么歷史上的朱國治真的是這樣一個正義的形象嗎,其實不然。
歷史上的朱國治,乃漢軍正黃旗人,在任江蘇巡撫期間搜刮無度,人稱“朱白地”,曾以抗糧為名,制造江南奏銷案;又在哭廟案中,羅織罪名殺害金圣嘆、倪用賓等人。1671年,康熙將其補(bǔ)云南巡撫,加太子太保兼少保,本來是指望其監(jiān)視吳三桂的,誰想其到云南上任后,收銀子可是明碼實價標(biāo)了價的。光是見面禮,一等州府的知府每人都得三千兩銀子,其他州府每人兩千,縣令一級,一等縣每人一千,二等縣八百,三等縣六百,許多不許少。當(dāng)時的大理知府算是鳳毛麟角級的清官,因為拿不出這筆見面銀子,被“朱白地”逼得都哭了出來,最后還是吳三桂替他墊了三千兩銀子,這才勉強(qiáng)對付過關(guān)。
對于吳三桂,朱國治不但沒有監(jiān)督,還極力討好和奉承。所以歷史上朱國治實在算不上一個好官,但是他最后確實是被清廷列入“忠義”死難臣子之列了,在勸降吳三桂這一點與康熙王朝中是一致的。
吳三桂決定起兵造反后,曾勸朱國治加入他的陣營,但是被朱國治強(qiáng)烈拒絕了,朱國治也勸吳三桂投降,但是沒有成功,被吳三桂斬殺了,身為吳三桂將士分而食之,骸骨無一存。
從為官來看,朱國治是個貪官,但是對于清朝他還是忠誠的,在最后一刻表現(xiàn)出了國家大義,守住了最后的防線,所以最終被清廷列入“忠義”死難臣子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