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馬能日行千里,而牛不能;牛能日耕百畝,而千里馬不能;雞能上樹打鳴,而鴨不能;鴨能浮水戲魚,而雞不能……
”
你看,能與不能,看你用什么標(biāo)準(zhǔn)衡量。
馬牛雞鴨如此,萬物皆如此。以它擅長的領(lǐng)域而言,它幾乎無所不能。但一旦進(jìn)入它不擅長的領(lǐng)域,它就一無是處。萬物皆能,萬物皆有其缺陷。
青鴨戲新波(資料圖)
魏惠王送了一顆葫蘆種子給惠施,惠施在春天種下了它,秋天的時候收獲了一個大葫蘆。但葫蘆太大了,用它裝水,葫蘆不夠堅(jiān)固,承載不了水的重量;把它剖開當(dāng)水瓢,又大得沒有水缸容得下。
惠施對莊子說,這個大葫蘆,就像你說的話,大而無用啊。莊子說:“你為什么不把它系在腰上,那樣不就可以浮游于江湖之上了嗎?”這是化無用為有用。
宋國有一家族,祖?zhèn)鞑积斒种?,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業(yè),一大家子辛辛苦苦,一年收入不過數(shù)金。
有一個商人聽說了,以一百金買下了這個藥方,把它進(jìn)獻(xiàn)給吳王。吳越兩國發(fā)生了戰(zhàn)爭,吳王任命這個商人為大將軍,在冬天的時候進(jìn)攻越國,兩國發(fā)生了水戰(zhàn)。
結(jié)果吳國的軍隊(duì)因?yàn)橛辛瞬积斒种?,大敗越國水師。吳王大喜,從自己的國土上分割了一塊地作為商人的獎賞。
莊子嘲笑惠施不會變通(資料圖)
同是一個藥方,漂洗家族只能用來漂洗絲絮,而商人用它來拜將封侯,這是化小用為大用。有用與無用,小用與大用,全在乎運(yùn)用而己?;酁樯衿?,非有道者不可。
老子說:“善于行走的,不會留下痕跡;善于說話的,沒有任何瑕疵;
善于計(jì)算的,不必使用籌策;善于關(guān)閉的,不用鎖別人也開不了;善于捆綁的,不用繩索別人也解不開。”
世界上真有這么神奇的人嗎?老子這是在形容道啊。道無足,卻周游不息,毫無蹤跡;道不說話,卻萬物以成,各盡其妙;道不算計(jì),又有誰逃過它的羅網(wǎng),“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道不關(guān)閉,無心的人永遠(yuǎn)進(jìn)不了它的殿堂,“下士聞道,必大笑”?。坏啦幻銖?qiáng),有心的人心甘情愿被它所縛,“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啊。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資料圖)
道不造不施,任物自然,所以老子說:“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p>
這里的“救”,并非指有人溺水,而是指救人性命,是“助”的意思。常善救人,就是常善助人?!爸痹诠盼睦锩?,就是“輔佐”的意思。
常善助人,就是去輔佐、輔助他人。說明什么?萬物有其本性,悟道的人,應(yīng)該處于助手的位置幫助它成為自己,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觀愿望來改造它、削剝它。
《莊子·達(dá)生》里面描寫了一個叫梓慶的神奇工匠,他用木頭鑿的鐘鼓架子,有的像虎,有的像熊,有的像馬,無不惟妙惟肖,被人嘆為鬼斧神工。
魯國國君在驚嘆之余,好奇地問:“你有什么秘訣呢?”梓慶說:“我哪有什么秘訣。不過有一點(diǎn)可以說一說。我在做鐘鼓架子之前,一定要先齋戒。
齋戒三天,沒有了獎賞爵祿的念頭;齋戒五天,沒有了毀譽(yù)巧拙的心思;齋戒七天,我忘了自己還有身體四肢。
這個時候,我進(jìn)入山林,觀察樹木的形狀,碰到合適的,就好像看到了現(xiàn)成的鐘架一般,這才加工制作。”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資料圖)
原來,鐘鼓架子的形狀,本來就藏在樹木里面了,但為什么只有梓慶做得那么好呢?因?yàn)樗麤]有任何外在的念頭,所以能夠把樹木本來的形狀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所以老子又說:“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其智大迷?!蹦悴粠е难酃鈦砜慈?、看物,就會發(fā)現(xiàn)萬物皆有其妙。
人類帶著功利的眼光來看人、看物,才有了善人與不善人的區(qū)別,善物與不善物的差距。
以道的眼光來看,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是善人的憑資。沒有不善人哪來善人?沒有善人哪來不善人?不尊重老師,不珍惜憑資,再聰明的人也會陷入困惑啊。萬物紛繁,各有其美?;ㄓ谢ǖ拿?,草有草的美,鳥有鳥的美,魚有魚的美……
只有在“道”里面,花呀,草呀,鳥呀,魚呀,才能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在人類的眼中,萬物皆有所缺,得了這一樣,就不會滿足那一樣;得了那一樣,就不會擁有這一樣。
但在道里面,萬物一無所缺,它本身就是美的,它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它不因人類而存在,也不因其它外物而存在。無論料峭春風(fēng),還是寂寥霜天,它都有它的美。
蘇軾說:“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病!币缘纴碛^物,萬物并無所缺。
修一顆道心,可如鵬鳥逍遙于九天,可如魚兒逍遙于江湖。孟浪之言,不怕被人笑,不笑不足以為道。
(編輯:見石)
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