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性沉深機警,多智數(shù)。及贊政,毅然有獨任之志。受顧命于主少國疑之際,遂居首輔,手攬大政,勸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聽納。十年內(nèi)海寓(內(nèi))肅清,四夷詟服,太倉粟可支數(shù)年,冏寺積金至四百余萬,成君德,抑近幸,嚴考成,綜(核)名實,清郵傳,核地畝,詢經(jīng)濟之才也。惜其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鉗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寵奪情時,本根已斷矣。威權(quán)震主,禍萌驂乘。何怪乎身死未幾,而戮辱隨之。
張居正,貫湖廣荊州衛(wèi),軍籍。荊州府學(xué)生,治《禮記》。字叔大,行二,年二十三,五月初五日生。曾祖誠,祖鎮(zhèn),父文明,母趙氏。
張居正是中國十大名相之一,乃明朝萬歷時期的內(nèi)閣首輔,在其執(zhí)政期間,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改革頗具成效,讓有著明顯傾頹跡象的明王朝重新振作。
但把明王朝拉出泥潭的張居正,在死后并沒有受到應(yīng)有的殊榮,反而被他的學(xué)生萬歷皇帝狠狠清算,他被萬歷皇帝抄家,家人或被餓死、或自殺、或被流放,他本人生前所獲得的榮譽被全部收回,連尸體都差點沒有被開棺鞭尸。
作為曾經(jīng)的大明首輔,也作為皇帝的老師,張居正為何會遭受此等對待呢?或者說,萬歷皇帝為何在張居正剛死沒多久就迫不及待地清算他的老師呢?
難道是張居正權(quán)臣亂國,把明王朝治理得一塌糊涂嗎?
很明顯不是,張居正為政十年,海內(nèi)安寧,國富兵強。尤長于用人,籌邊料敵,如在目前。
所以,萬歷皇帝清算張居正有著其他原因。
一、威權(quán)震主
這恐怕是萬歷皇帝清算他最主要的原因,張居正做首輔十年,大權(quán)獨攬,幾乎把萬歷皇帝當(dāng)成了一個擺件,萬歷皇帝年紀小的時候還能忍受,但隨著年紀漸長,就對張居正的大權(quán)獨攬感到不滿。
而張居正也感知到萬歷皇帝的不滿,但他不在意,反而對萬歷皇帝更加嚴厲,動輒訓(xùn)斥!因為他覺得自己交好李太后,有李太后的支持,自己可保無虞。
李太后的確對張居正極為支持,把張居正視為明王朝的保護神。每次訓(xùn)斥萬歷皇帝的時候,她都會搬出張居正,說讓張居正教訓(xùn)萬歷皇帝。但李太后不知道的是,她每一次訓(xùn)斥萬歷皇帝,萬歷皇帝都在默默地積累對張居正的仇恨。
萬歷皇帝漸漸地把張居正當(dāng)作權(quán)臣,認定張居正蔑視主上,所以在張居正死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清算自己的老師。
二、舊有利益集團反撲
張居正改革涉及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多個方面,而在改革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碰觸到各個方面的利益。
其實舊有利益集團一直在對他進行反抗,但張居正處理的方法很是粗暴,強行壓制各種反對意見,不知變通轉(zhuǎn)圜。漸漸地,整個朝廷,除了他自己任用的私人,大部分官員都視他為寇仇。
他一死,這些視他為寇仇的官員立馬跳了出來,不斷地彈劾他,誓要把他搞臭。
張居正被清算的主要原因基本上就這兩點。縱觀史書,封建王朝的改革派大多沒有好下場,比如說曾在秦朝變法的商鞅就被五馬分尸而死,張居正也不例外,唯一值得慰藉的地方可能就是他是死后才被清算,而且后來的天啟皇帝給他恢復(fù)了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