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10g,黃芪30g,丹參30 g,降香10g,葶藶子30 g,制附子10 g,豬苓、云苓各30g,白術(shù)15 g,澤瀉10 g,桂枝10g,車前子30 g(包煎),甘草8 g,大棗10枚(劈)。 功能:益氣活血、強心通脈、溫陽利水。
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屬于中醫(yī)陽氣虧虛、陰寒水盛血瘀者,臨床表現(xiàn)為心悸氣短、咳喘胸滿、浮腫唇紺等癥。
用法:上藥先用冷水浸泡1小時以上,其中人參打碎后煎煮半小時,然后再與其他藥同煎。諸藥煮沸40分鐘后,過濾取藥250~300毫升,藥渣再加熱水煮沸20分鐘,過濾取藥液150~200毫升,兩次藥液混合。每日空腹溫服2~3次,每次服150~200毫升,每日1劑,15日為1個療程。
方解:強心通脈飲由參附湯、葶藶大棗瀉肺湯、五苓散等多方化裁而成。方中人參能大補元氣,與附子同用可回陽救逆;與黃芪、云苓、白術(shù)、甘草同用可健脾益氣固本;與丹參、降香、桂枝同用能益氣活血、溫通經(jīng)脈;與澤瀉、豬苓、車前子同用,能益氣利水消腫??傆^全方有補氣強心、瀉肺平喘、活血通脈和利水消腫作用。按現(xiàn)代藥理分析,人參、黃芪、附子、葶藶子及桂枝有強心作用,白術(shù)、云苓、豬苓、澤瀉、車前子能利尿消腫,丹參、降香可以改善心肌供血和抗凝血,甘草有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大棗含有多種營養(yǎng)成分。由此可見該方可強心、利尿、活血,用于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
臨床應(yīng)用: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臨床上常見的危重病癥,與中醫(yī)的心悸、喘病、水腫等有相似之處,該方在臨床使用時應(yīng)隨癥加減。如伴有大便干燥者,加當(dāng)歸、川軍(后入);伴有頭暈、頭脹等陰虛陽亢表現(xiàn)者,去附子、桂枝或減量,加地龍、石決明、川牛膝等;伴有咳嗽吐痰等支氣管感染表現(xiàn)者,加金銀花、黃芩、魚腥草、白果等;伴有肢冷便溏等脾腎陽虛表現(xiàn)者,加炮姜、仙靈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