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2020年
Q
對自己好一點好像很困難,自我慈悲是自私的嗎?
有一些人對于自己想要快樂但又感到內(nèi)疚,我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可能有這種感覺:在對別人好之前,不能先對自己好……
“如果我們脫離了自己對快樂的渴望,我們怎么能希望別人快樂呢?”
“不幸的是,西方許多人被賦予了一種理解,當我們年輕的時候,自己想要快樂是自私的,因此我們對想要快樂感到?jīng)]有必要的內(nèi)疚。結(jié)果,即使擁有快樂,我們也會感到內(nèi)疚?!爱吘?,”反常的邏輯說,“帶著對自我快樂的所有自私的渴望,我怎么可能值得快樂呢?”這進一步產(chǎn)生了更加反常的信念,即如果我們要在精神上取得進步,我們將必定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如此根深蒂固的信念,使你從一開始就不應(yīng)該實踐慈悲,甚至根本上是邪惡的?!?/p>
這里有許多與慈悲和慈愛有關(guān)的聯(lián)系,但最主要的一點是我們的友善和慈悲應(yīng)該包括我們自己,因此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擁抱我們對快樂的渴望以及我們想要擺脫痛苦的渴望。快樂在這里并不意味著只是一件事,而且肯定不僅僅局限于微笑面對生活。是的,它包括喜悅,但也包括一種意義,成就感,目標與和平,包括接納不快樂的和平。面對自己的不快樂,我們可以快樂。
學(xué)會擁抱我們對快樂的渴望,我們可以在開始友善練習(xí)的過程中作為一種有意識的行動。學(xué)習(xí)擁抱我們與生俱來的想要擺脫痛苦的渴望同樣是我們開始培育慈悲時可以考慮的事情。
當我們接納一個真相,那就是我們想要快樂,而快樂卻很難找到,我們想要擺脫痛苦,卻又無法避免遭受痛苦,這就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深層驅(qū)動力,引起我們執(zhí)行的每一個動作。這些渴望助長了我們所做的一切。
當我們以這種方式反思時,就會有一種脆弱感。畢竟,生而為人并非易事。它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在快樂難以捉摸,苦難幾乎無處不在的宇宙中,很難想要快樂和免受痛苦的自由。接納脆弱會打開心扉。但是,當我們開放自己的脆弱時,我們總有一部分人愿意在生活中給予我們友善的支持和鼓勵。我們都需要這種支持。
與這些真相連接在一起,敞開心扉,與我們希望我們更好的那一部分連接在一起,對一個朋友,一個受苦的人,一個我們不認識的人,任何一個與我們有麻煩的人,做出同樣的反思并不難。我們可以考慮的任何人都想要快樂,發(fā)現(xiàn)快樂難以捉摸,想要擺脫痛苦并被痛苦束縛。但是奇跡的事情是,我們中的某些內(nèi)在部分希望他們安好。作為我們進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我們所有人都有一部分與他人的苦難產(chǎn)生共鳴,并希望他們自由,和平與快樂。
對于許多人來說,穿過他們的抵抗并接納快樂(無論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么)是一個有價值且正確的動機和目標,這當然可能會很痛苦。為了防止這種領(lǐng)悟,已經(jīng)豎起了內(nèi)疚圈層,將這些圈層剝離會很痛苦。很難接納感到脆弱,因為我們會將脆弱與懦弱混為一談,因此我們試圖對自己和他人隱藏我們的脆弱。但是,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當我們假裝自己沒有痛苦,生活中的一切都井井有條時,我們的防御就會變成挫傷和傷害他人的盔甲。我們變得冷酷無情,無所事事,我們不愿意看到別人的脆弱。在最壞的情況下,我們鄙視其他人的脆弱。
接受我們自己溫柔而脆弱的渴望,即快樂和擺脫痛苦是真正的慈悲的開始。最后,沒有自我慈悲或他人慈悲。僅僅只是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