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過專注力的文章,提到關于注意力的集中時間:孩子的專注時間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完善。按研究標準來看的話,在0~1歲的時候,寶寶的專注力集中時間不超過1分鐘,如果有新的刺激,孩子的注意力也容易被轉移;1~3歲的時候,專注時間在2~8分鐘;3~4歲,專注時間可以達到5~8分鐘。
后來收到留言問:“這個時間的參考幅度怎么那么短?平時早教班的老師都說,‘我覺得你家孩子坐不住,45分鐘就堅持不了了,專注力不太好’,很想了解,到底哪個標準才是對的?!?/p>
答案很簡單,早教班老師的說法,當然是錯的。讓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保持45分鐘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強度,說真的,100個孩子里面可能都沒有1個。
而且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我就好奇了,到底有多少成人能夠達到。比如長期寫作的人,可以考慮給自己設定一個45分鐘的鬧鐘,期間不能分心,要關掉手機,不能離開座位,只能盯著屏幕寫稿。
45分鐘后,再看看自己的狀態(tài),會不會覺得疲倦不堪?特別是中午犯困的時候,那種頭腦的擠壓感,真的會讓人感覺舒適嗎?
所以,連大人都感到超負荷的事情,連自己都不能穩(wěn)定地實現(xiàn)和做到,憑什么用這種方式來給孩子貼標簽呢?
其實很多人在給孩子貼這個標簽的時候,并不真正了解孩子的注意力情況。用超出孩子年齡標準的尺度,去定義孩子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高壓管教。當孩子稍微出現(xiàn)一點“正常的好奇心”,反倒是成了必須得管教的對象,這便是本末倒置的教育方式。
我們的注意力其實是分等級的,不同的等級對應不同的能力和階段特征。而且,注意力是可以訓練的,最好的方式是陪伴式的游戲,而不是技能訓練。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想和大家談談注意力的不同等級,以及一些好用的,可以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玩出”注意力的好方法,不管是早教領域的老師,還是家長,其實都是可以用起來。
其實注意力分為四個不同的等級,分別是:
初級注意力(Unfocused Attention)
中級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
高級注意力(Active Attention)
頂級注意力(Reflective Attention)
初級注意力
簡單來說就是“心不在焉”,我們經常說的“分心”、“人在心不在”,也是這個現(xiàn)象。
3歲前的孩子常常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感覺孩子在“敷衍”我們。
比如表面上看,孩子是在安靜地聽我們說話,但實際上,心思卻放在其他地方了。他也許被你座位旁邊的小玩具吸引了,或者正在發(fā)呆。
所以如果你發(fā)現(xiàn),當你興致勃勃地和孩子說一通,但是孩子的眼神已經飄去其他地方了,這也是孩子初級注意力的表現(xiàn)方式,他被內心更好奇的東西牽引走了。
中級注意力
簡單來說就是“隨心所欲”,當我們感覺到孩子非常隨性、好動、總是風風火火地跑動和切換的時候,恰恰是孩子的中級注意力在發(fā)揮作用。
比如你發(fā)現(xiàn)寶寶非常堅持,一定要把紐扣扣上,或者讓吸管塞進一個小孔里,雖然總是失敗但是卻契而不舍;
或者你發(fā)現(xiàn)寶寶在話都還沒想清楚前,就噼里啪啦說一通,聽得旁人云里霧里,說明孩子正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
或者你讓孩子幫忙拿點東西,可能開了個頭,說“幫我取個水杯”,然后孩子還沒聽清水杯放在哪里,就風風火火跑去昨天放水杯的地方,想著“水杯肯定在那里”。
高級注意力
是我們認為的“有效關注”,指的是我們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地只想著一件事情,即便想不通透,也會不放棄繼續(xù)鉆研。
雖然中級注意力的寶寶也會出現(xiàn)“即便失敗也不放棄”的探索行為,比如一定要把紐扣扣上,或者讓吸管塞進一個小孔里,但是高級注意力的特點在于,孩子會開始探索如何旁征博引、尋找答案的方法。
比如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紐扣扣不上去,但是他拿了一個透明膠過來把紐扣貼上去;或者發(fā)現(xiàn)吸管塞不進去一個小孔,就用小剪刀把孔開大一點,再把吸管塞進去;這樣的過程,便是高級注意力的表現(xiàn)。
頂級注意力
是最高層級的注意力,又稱之為“思考式的注意力”。
表面上看,頂級注意力的行為方式和初級注意力是相似的,比如你看到寶寶目不轉睛的盯著一個東西,不做任何動作,深深地注視也不說話。
但是頂級注意力的寶寶腦海中的思考方式卻是專注而忙碌的,不會轉移到其他地方,也不會選擇放棄探索,他會先在腦海中迅速過濾各種有效的方案和想法,最終作出判斷,并找其中的一些方式來嘗試,試圖攻破自己的難題和任務。
這四種注意力等級,不僅僅嬰幼兒身上會有,很多成人身上也存在,可能會在每一天的不同的時間里交替出現(xiàn)。
比方說當我們出席一個特別枯燥的會議時,可能自己也會動用“初級注意力”,玩玩手機,想一下其他的事情,一眨眼會議結束了自己什么也沒記住。
而當我們要趕工一個項目,我們也會動用更多的高級、頂級注意力,讓我們可以去全身心地投入,盡善盡美地完成任務。
孩子同樣也是有差異化的,以我家兩個孩子為例,他們兩的注意力情況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年長一點的Joshua,注意力級別肯定更高,不管是高級注意力還是頂級注意力,都能很大比例地出現(xiàn),而Eric的注意力級別更多是在中級注意力往高級注意力過渡的過程,現(xiàn)在仍不穩(wěn)定。
所以每次三個人讀繪本的時候,我都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Eric的表情,如果發(fā)現(xiàn)他眼神不怎么聚焦到我手引導的方向時,我都會用肢體語言或者聲音輕輕地提醒他,“Eric,你有注意到這朵小花嗎?”這些都是一些很溫和,但是有很有效的注意力引導方式。
我們當然都希望每個孩子擁有高級、頂級的注意力,但如果沒有中級注意力的鋪墊,就沒有高級注意力的萌芽。真正的引導,一定要基于理解和認知的基礎,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發(fā)展自身的高等級能力。
專注力游戲挺多的,我給家里孩子也玩過不下幾十個,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我的感受是,不同專注力游戲的實施效果,也和孩子的個性有一定的關系。
比如Eric大部分時間都風風火火,所以要讓他專注玩迷宮游戲來提升注意力,必須我在旁邊非常細心、認真地陪著引導才行;但如果設計成肢體動作類的專注力游戲的話,那他就能自己比較游刃有余地調整注意力狀況,讓自己更主動地集中注意力到活動中,這個過程其實也更自然地鍛煉自己的高級和頂級注意力。
所以我和大家分享幾個有效提高孩子專注力的小游戲吧,我的推薦分為好動寶寶清單、好靜寶寶清單、多人專注力游戲三種,大家也可以繼續(xù)延伸開,關鍵是要去試,找到最合適自己孩子的專注的方向。
1、好動寶寶適合的專注力游戲
羽毛球/乒乓球障礙賽
給孩子手里拿一個羽毛球拍,上面放好羽毛球,然后設計好路線,讓孩子拿著羽毛球行走,路上會有各種障礙,比如用話語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走來走去制造一些障礙物。
我家Joshua還會騎著平衡車晃來晃去,然后就看Eric能否專心捧著球拍順利達到終點,羽毛球也不會掉下來。
羽毛球也可以換成乒乓球來加大難度。周末時我們在家一起玩了乒乓球的,還在接板上用軌道來限定球的走動范圍,很緊張刺激呢。
踩線走
在家里地上貼上有顏色的貼紙,或者大家一起沿著地板的騎縫線來走,雙腳一定要在線上,保持身體的平衡,不要走出線外。
這個游戲我們的“優(yōu)陪計劃”也有,是我真人出鏡呢,大家也可以去看看。
截自「小芽啟萌·優(yōu)陪計劃」游戲課
當時視頻里的小魚已經是3歲了,所以也加入了一些玩偶游戲的小設計,但是小月齡的寶寶不需要那么復雜,直接踩線走就好了,可以播放3~5分鐘的輕音樂,看看孩子一次能走多長時間,一點點延長就好了。
2、好靜寶寶適合專注力游戲
走迷宮
只要是迷宮,都可以幫助孩子去集中精力思考路線圖。孩子的迷宮也需要和年齡搭配起來的,所以配套合適的教材,然后和孩子一起玩迷宮,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
玩迷宮的時候,主要是參考設計的邏輯,不要跨太高的難度;要記住,陪在孩子身邊才能更好地引導。比如我家Eric他那么好動的話,其實做迷宮他的畏難心就比較大,前期挺需要我的持續(xù)關注。
找不同
找不同游戲大家也不陌生,可以結合生活情景、故事繪本和訓練手冊一起做起來。其實也是從生活情景中切入的示范,大家可以結合起來看。
找不同游戲,也可以設計成準備兩張找不同的圖,讓孩子猜猜其中的區(qū)別在哪里。
或者是給孩子一些線索,讓孩子幫助你找東西,隨便一個以圖畫為主的繪本都可以實現(xiàn)。
截自「小芽啟萌·優(yōu)陪計劃」游戲課
3、合多人玩的游戲
當然是多米洛骨牌、抽積木這些啦,關鍵的是有輪流玩的游戲氛圍,以及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游戲效果,所以如果不專注的話,分分鐘骨牌就垮下來了。
給大家看我和孩子們的多米洛骨牌的效果,這個真的是假期的游戲法寶呢。
介紹了那么多注意力的活動,我最想說的是,我們之所以想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并不是讓孩子不管何時何地,都保持高度集中,而是讓孩子在想高度集中的時候,他能夠輕易地切換,并且從容地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讓自己沉浸在思考之中。
我當然明白,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具備高度注意力和頂級注意力的人,因為在人生披襟斬棘的過程中,需要我們對方向的判斷、對答案的追求,甚至具備旁征博引的能力。
但最好的啟蒙在游戲,最好的引導在陪伴,想要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一定是在細水長流的陪伴式游戲里。
我們不需要因為別人一句無由來的標簽,而忐忑不安,但我們應該清晰自己能做什么,自己的孩子想做什么,自己能夠幫助孩子做到什么,最終讓孩子自己具備這份受益一生的專注力。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chuàng)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