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你又想起,長亭送別時的難舍難分。那一枝枝折下的柳條,輕輕垂下的,不是柳葉,而是花前月下的甜蜜,西窗剪燭的溫馨。而如今,風再吹時,已是芳草天涯。已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有人說,愛過,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卻不知,緣分是那薄薄的春幡,不起離別的一握揉皺。等縷縷的嘆息聲,在舌尖上舞蹈時,我們已老了。再彼此相望,才發(fā)現(xiàn)那張曾熟讀成誦的臉龐,早已不再相識。
作者: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于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滴跏迥辏?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wèi),后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后更名為《飲水詞》,后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賞析:這首詞寫別后相思。上片寫追憶往日的戀情。下片寫今日的相思。上片用了兩個細節(jié)描繪,便刻畫出當日相戀的幸福情景,其結句尤為鮮活動人。下片側重此時的心理刻畫,結句用一景語,余有不盡之意。上下片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其相思苦戀的痛苦憂傷更為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