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我們以時間為刻度來核驗中餐廚房。今天讓我們從炒灶、刀具、排煙、廚裝等方面來“觀摩”一場廚房的發(fā)展變化史。下面這些照片中的器物,您都還記得嗎?小編以圖片的形式來喚醒您內心深處的獨家記憶。
炒灶:由柴、煤到氣、電
廚房的炒灶一直在不斷變化發(fā)展,由改革開放初期的燒柴灶,到八九十年代的燒煤灶,再到后來的燃氣灶,以及今天常見的電磁炒灶,一步步地促使廚房整體環(huán)境質量的提升,使烹飪更加衛(wèi)生和便捷,同時, 也大大提高了廚師的工作效率,增強了廚師的工作積極性。現(xiàn)代的廚房更是從黑呼呼、油呼呼轉變?yōu)椤耙惶撞讳P鋼”,甚至比自家廚房都干凈。
改革開放初期廚房所用的燒柴灶,至今有的飯店還在堅持使用。
江蘇省徐州市土鍋叼肴館用燒煤的炒灶來做菜。
現(xiàn)在廚房普遍使用的燃氣灶。
雙頭設計的電磁炒灶,一口小鍋用來炒制,一口大鍋用來燉煮或者油炸,一位師傅同時負責兩口鍋。
切菜:由手工到機械
廚師手中的刀雖然變化慢,實際上也在不斷改進。一是由單種刀具向多功能多品類刀具轉變,使廚師的砧板工作達到精致化,廚房初加工的時間也大大縮減,進一步提高了整體出品效率;二是由手工向機械切割轉變,并開始使用更高級的自動切菜機,既可以切片,又可以切條,還可以切絲,關鍵是效率高。
改革開放初期,常用的各種廚刀。
九十年代廚房使用的老式菜刀。
現(xiàn)在廚房對刀具進行分色分類整理。
自動切菜機。
排煙:從抽煙機到排煙罩
進過中式廚房的朋友,腦海里都有一幅煙霧彌漫的場景。30年前的廚房中多使用排氣扇,油臟油臟的,排煙量不大,噪音卻不小。現(xiàn)在的廚房普遍使用排煙罩、排風機等,利用混合通風和置換通風原理,將廚房中的油煙凈化然后排出到室外。
八十年代,廚房普遍使用排氣扇。
現(xiàn)為廚房通風專門設計的排煙罩。
廚裝 :反映廚師地位變化
說起后廚里陪伴廚師時間最長的一樣東西,那一定是廚裝。廚裝40年的變化可謂不小 :從最初不透氣、不合身,到現(xiàn)在的人性化設計、多功能化,直接反映了廚師地位的提高。
第一套:普通斜紋的確良
廚師工作服多是一件普通斜紋的的確良上衣,一頂云朵般白布帽,為了耐臟,再戴上白色或藍色的圍裙,廚裝要穿到破了或污漬、油漬洗不掉了才會換,而且透氣性也不好。
第二套:軍便服式廚師服
改革開放以后,軍便式廚師服開始流行。廚裝的面料開始出現(xiàn)純棉、滌棉混紡等;白布帽子變成了帶帽檐的軍裝帽,穿起來更舒適一些(圖為王士發(fā)師傅)。
第三套:廚師長喜戴高帽
2010年前后,西式廚裝中的一些元素開始融入到中式廚裝中,最典型的就是通過廚帽形狀發(fā)生了變化, 戴高帽非常常見。廚裝面料更加柔軟透氣,每個廚師可以實現(xiàn)量體裁衣,一年四季可分春夏款短袖、秋冬款長袖(圖為王文漢師傅)。
第四套:烹飪藝術家有了專屬廚裝
今天的廚裝款式可根據(jù)不同的崗位要求來設計。防臟、防水面料也被用到了廚裝中,且穿著更舒適。
入行至今,
你的廚房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歡迎留言。
2019年《烹飪藝術家》雜志火熱預定
一個月一本,全年12本
1200道菜品學起來
來源:《烹飪藝術家》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