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道觀里,最常聽到道長說的兩個詞是“隨緣”和“功德”。
偶有求簽問卜之事,事后想要給祖師的功德箱放一些卦金,值殿的道長總說“隨緣”。這讓很多人為難了,隨緣究竟是該給多少呢?待要進一步追問,道長便說:“是多是少,都是功德?!焙喓唵螁蝺蓚€詞,一般人卻聽得云遮霧罩。
隨緣與功德,確實是道人們的口頭禪。在這句話的背后,還包含著很多的道教修行道理。
《道德經(jīng)》中說: “道法自然?!?隨緣正是自然的一種表現(xiàn)。 順應自然,而不是隨波逐流。 不論強者還是弱者,不論貧者還是富者,在命運面前,都要把發(fā)生的一切遭遇當成是注定的緣分,不去強求改變,坦然接受已經(jīng)發(fā)生的一切事情。這就是隨緣。
但緣也分內(nèi)外。真正的智者能夠制己之內(nèi)緣,同時靈活應對外緣。因為在自然變易中含有恒常不變的東西,不變的就是自身的根本立場和原則。只有站定立場,抱定原則,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措施,才不會被環(huán)境所迷惑、污染,反而會處處逢源。所謂“隨緣”,便是不對生活強做奢求的態(tài)度。“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善于隨緣的人,總會在人生處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而心隨緣了,所做出來的一切事情也就少了功利心和目的性。功為善行,德為善心。心行合一,名為功德。努力行善,通過行善累積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
但功德不等同于利益。很多善信誤以為功德等同于金錢、誦多少卷經(jīng)文、做多少件好事,積累到來世可以換取相應的福報,要知道這種善功還稱不上功德。這是因為功德只有隨緣、隨心才能得到,不去計較多寡,而是發(fā)一善心。《道德經(jīng)》上講:“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痹绞遣挥嫽貓蟮母冻觯玫降幕貓缶驮绞谴?。而不執(zhí)著于回報,始終持守內(nèi)心中的那份清靜,這就是功德。
所以,道人口中的“隨緣”與“功德”,正是說給世間癡迷眾生的醒悟之方,是在勸誡人們不要執(zhí)迷于名和利。若能對生命遇到的一切人和事都抱有感恩之心,并愿意用自己的點滴善行去為他人提供幫助,因這份隨緣之心而得到的福報便是功德。隨緣是不求,功德是自來。道教修行,講的正是不求自來的人生道理。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