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小行星“Oumuamua”提出了一種有趣的可能性:如果物體從某個地方進入我們的太陽系,也許它以前就發(fā)生過。新的研究發(fā)現事實確實如此——而且那個星際物體已經在這里生活了很長時間。
這是我們太陽系中第一個未形成的永久固定裝置。
這顆小行星叫2015 BZ509,自從2014年被發(fā)現以來,它一直是一個謎。事實證明,這是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
太陽系中的大多數天體——包括所有的行星——都朝著同一個方向繞太陽公轉:逆時針方向,或推進。在成千上萬的小行星、彗星、小行星、行星和衛(wèi)星上,只有95顆行星以順時針或逆行的方式繞太陽運行。這使得它們非常稀有。
2015BZ509(被一些天文學家親切地戲稱為“Bee-Zed”)不僅是順時針繞太陽公轉,也是唯一一個與行星共享軌道的逆行天體。
Bee-Zed是與木星在1:1共振時的共同軌道,這意味著它在太陽的軌道上運行的速度或多或少與地球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木星與大約6000個已知的小行星共享其軌道空間,其中大部分都在同一個方向上。還有一些逆行的小行星,但沒有一個與行星共享的軌道共振。
根據去年發(fā)表的一篇論文,它與太陽和木星之間微妙平衡的引力關系使它保持了它的偏心軌道,它已經存在了至少100萬年。
這兩具殘骸的軌道相距僅1.76億公里(1.09億英里),是軌道的兩倍;木星在小行星上拖曳,這阻止了它在陽光下翻滾;太陽把它拽回來,阻止它落入木星。
“這顆小行星如何以這種方式移動,同時共享木星的軌道一直是一個謎,”法國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Fathi Namouni解釋道。
“如果2015BZ509是我們系統(tǒng)的原生生物,那么它應該與其他所有行星和小行星有著相同的原始方向,從形成它們的氣體和塵埃中遺傳下來?!?/p>
Namouni和巴西圣保羅大學的天文學家Helena Morais進行了計算機模擬,以觀察到其軌道穩(wěn)定性可以追溯到多遠。
他們發(fā)現,它一直追溯到45億年前太陽系的誕生,而其余的一切都是(它不會,因為太陽將會消亡),它可以保持這個軌道長達430億年。
建立了Bee-Zed的逆行軌道性質的圖像。
Morais說:“來自其他恒星系統(tǒng)的小行星移民,是因為太陽最初形成于一個緊密密集的星團,每個恒星都有自己的行星和小行星系統(tǒng)?!?/p>
“在行星的引力作用下,恒星的近距離幫助這些星系相互吸引、移除和捕獲小行星?!?/p>
如果以這種方式繞軌道運行,那么它就不可能與所有的物體一起形成一個進進軌道。這意味著它必須來自其他地方。
那么,太陽系的其他逆行天體也是來自其他星系的移民嗎?不一定。
當Wiegert和研究小組發(fā)現Bee-Zed的軌道已經穩(wěn)定了至少100萬年時,這比其他已經被木星和土星暫時捕獲的逆行共振小行星要長兩個數量級。
這意味著,它的起源可能與大多數逆行小行星不同。
但這也可能意味著目前太陽系中存在其他星際小行星。
識別這些,并更詳細地研究,可以幫助提供早期太陽系的線索,早在我們太陽誕生的恒星托兒所。
這項研究發(fā)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