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陳子昂一首《登幽州臺歌》寥寥二十二字卻勾畫出孤獨遺世的蒼茫與氣勢磅礴的悲愴,激起胸懷遠大抱負卻又抑郁悲憤的人們共鳴,是簡潔卻又含義深刻的典范。作為其跨世紀的老鄉(xiāng),對陳子昂還算熟悉,然而我并不是敘述他從紈绔子弟到大文豪的轉(zhuǎn)變之路。也不是講他千緡買琴,碎之顯才華的智慧。今天,我們來講講這短短四句詩背后所蘊藏的故事。
陳子昂
很多人問'幽州臺'是什么臺?幽州是古代天下十二州之一,大抵為今天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周召公封地于此,為燕國。因此幽州臺也叫“燕臺”或“薊北樓”,但它更為人所知的名字叫“黃金臺”?!包S金臺”位于河北省定興縣高里鄉(xiāng)北章村臺上,“金臺夕照“至今仍為燕京八景之一。戰(zhàn)國時期燕昭王勤治圖強,求賢不得,郭隗以“千金買骨”感之,筑高臺而置黃金于其上以招賢納士。燕昭王尊郭隗為師,是為黃金臺招徠的第一位賢才。自此之后,燕國禮賢下士之名傳開,引發(fā)了“士爭湊燕”的局面。成功地招攬了魏國的軍事家樂毅,齊國的陰陽家鄒衍,趙國的游說家劇辛等,一時間燕國人才濟濟,從一個內(nèi)亂外禍、滿目瘡痍,落后挨打的弱國逐步發(fā)展成了兵強國富的強國。黃金臺成為賢君明主禮賢下士的標志。
幽州臺
陳子昂有才能與遠見,任言官針砭弊政卻不為采納,甚至受政治株連。抱負難以施展,極為壓抑苦悶。自薦參謀隨武攸宜征討契丹,武攸宜輕率少謀略,兵敗情急之時,陳子昂請纓領(lǐng)萬人為前驅(qū)迎戰(zhàn),未允再進言即被降為軍曹。處報國無門之境,于此燕國之地,站在這幽州臺上,回想起燕昭王禮遇樂毅而連破齊七十城,千古留名;燕太子丹知遇田光與荊軻,絕唱猶在。這些就是古人,知遇之禮的人。然而于己而言,明君賢主遙遙無期,空有抱負,因而是來者不見。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句式與措辭借鑒了楚辭的風格。勾勒出遼闊空曠的意境以及永無絕期的孤獨感,同時也折射出其與屈原因直諫而受迫害的相同遭遇的悲鳴。
樂毅伐齊
《登幽州臺歌》作為吊古傷今的悲歌,全詩語言蒼勁奔放,風格剛健雄渾,意境深邃,奠定了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每讀此詩,磅礴氣勢使我有一種從空曠高空拋下的暢快感。而對于詩句背后隱藏的故事,更感唏噓。
陳子昂故里-金華山
陳子昂故里-金華山
讀書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