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英說:我一直都認為,工筆畫不要拘泥于固定形式,丑也是美。
何家英從寫意轉向工筆畫領域,僅用了短短的一年時間,但隨著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美術進入一個全面反思時期,何家英的藝術也在不斷的自我推翻和重新構建中進入一個新的領域,那個時期,生活體驗和對自然人性的贊美成為美術界的風潮,在河北狼牙山體驗生活的何家英,把創(chuàng)作的觸角直接深入到了泥土之中。
說到境界,自然想到工筆人物畫的風格問題。工筆人物畫要有境界,立意之外,繪畫語言最為關鍵,語言不應被單純看成一個技巧問題,它以畫家的才情、格調、心智為支撐?,嵥?、僵滯、纖弱、繁縟,這些“工筆病”統(tǒng)統(tǒng)被稱為“匠氣”,它們最終還是“人”的病。深情、高格需用心養(yǎng),用心不深,下筆即俗。相反,養(yǎng)心為用,其格必高,格高就有境界,所畫就不小氣。工筆畫的語言,上乘是平和、含蓄、不激不厲、不拋不露,它是中庸有度的,特要祛除瑣碎,要有大的感覺,故要有主勢,有整體的韻律;要有筆意,使之有生機,既要堅實,又要靈透。除此之外,其意境還應從人物造型本身生發(fā),從造型中體現出一種引人人勝的韻致,通過眼睛揭示出人的精神本質。
80年代末,何家英工筆人物畫創(chuàng)作達到最高峰,如果說他的早期作品讓我們更多的感受到視覺的驚奇化,那么此時的作品,則讓人們獲得極大的愉悅,或傷感,或迷茫,乃至莫名的心靈感傷,何家英不僅成功引領了工筆畫的變革,以及影響到后來工筆重彩和巖彩畫的興起,其最大價值還在于對工筆畫新的開發(fā)和挖掘,以及從根本上對工筆繪畫進行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和革命。人們在贊嘆畫家獨具匠心的同時,更驚詫于何家英對女人,無論從神態(tài)、服飾、還是女紅的那種精到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