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漢
(301——347)46年
氐族,建都成都,被東晉所滅
1、李特:(301——304)3年
李雄之父,成漢政權(quán)的建立者人,率秦、雍二州六郡流民徙居巴蜀。
301年,因益州刺史羅尚的壓迫起義,六郡流民共推李特為鎮(zhèn)北大將軍。
302年,河間王司馬颙討伐李特。
303年,羅尚煽動蜀民叛亂,軍大潰,李特陣亡。
其弟李流之子李雄繼統(tǒng)余眾,敗而復振。
306年,成都王李雄稱帝。
2、武帝:李雄:(304——334)30年
303年,李流病逝后,將兵權(quán)交給李雄,李雄自稱大將軍,不久攻克成都。
304年,稱成都王,建元建興。
306年,稱帝,國號“大成”,改元晏平。
324年,立侄子李班為太子。
前凉文王張駿,遣使給李雄一封信,勸他去掉皇帝尊號,向晉朝稱藩做屬臣,并向李雄借道向晉朝報送表彰。
3、哀帝:李班:(334——)
334年,李雄病死,李班即位,不久被李雄之子李越殺掉。
4、幽公:李期:(334——338)4年
334年,李雄之子李越殺死李班,李期即位皇帝,改元玉恒。
338年,被堂叔李壽廢為邛都縣公,幽禁別宮,不久李期自縊。
5、昭文帝:李壽:(338——343)5年
338年,率軍攻克成都,廢李期自立,改元漢興,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
6、歸義侯:李勢:(343——347)4年
343年,李壽去世,李勢繼位,改元太和,
347年,東晉大將桓溫率軍進攻李勢,李勢兵敗投降,成漢滅亡。
前趙(漢趙)
(304——329)25年
匈奴人,建都平陽(臨汾)
1、光文帝:劉淵:(304——310)6年,永風。
劉淵是西漢時期首領冒頓單于的后裔,本姓攣鞮,因漢高祖嫁公主給冒頓單于和婚,并約為兄弟而改劉姓,南匈奴單于于夫羅之孫,左賢王劉豹之子,呼延氏所生,五胡十六國時期趙國開國國君。劉淵在父親死后接管部屬,直至“八王之亂”時,諸王相互攻伐,劉淵乘朝廷內(nèi)亂而在并州自立,稱漢王,建立漢國(后改趙,泛稱前趙),
308年,稱帝,改元永風。
東漢建武初年(25年),烏珠留若鞮單于的兒子右奧鞬日逐王自稱,南單于進入西河。
184——190年,羌渠單于派其子于夫羅率兵援助東漢,討平黃巾軍,接著是董卓叛亂,于夫羅派兵劫掠太原、河東,后駐扎河內(nèi),于夫羅死后,其弟呼廚泉繼位,任命于夫羅之子劉豹為左賢王,劉豹即劉淵的父親,后來曹操將呼延泉的兵分為五部,任命劉豹為左部帥。
太康年間(280——290)設置都尉,匈奴各部:左部居住太原的茲氏(高平)、右部居住祁地,南部居住蒲子、北部居住在新興(忻州)、中部居住在大陵。
(隨何、陸賈和漢高祖,周勃、灌英和漢文帝)。
春秋由余,漢代金日磾
咸熙年間(264——265),曹魏權(quán)臣司馬昭厚待,
秦始年間(265——275)晉武帝司馬炎賞識。
咸寧五年(279)其父劉豹去世。
太康十年(289)晉武帝拜劉淵為北部都尉。
永熙元年(290),晉恵帝繼位,外戚楊俊輔佐朝廷,楊俊任命劉淵為建成將軍,五部大都督,元康末年,成都王司馬穎鎮(zhèn)守鄴城,上表推薦劉淵為守朔將軍,監(jiān)五部軍事。
“八王之亂”戰(zhàn)火再起,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和長沙王司馬乂先后以軍事力量上臺掌權(quán),司馬倫篡位稱帝,天下大亂。
劉淵的堂祖父劉宣說“我們先人和漢朝約為兄弟,憂和喜共享,漢朝滅亡以來,魏晉繼而興起,我們單于徒有一個空虛名號,不在擁有土地基業(yè),從王侯慢慢下降成了平民,現(xiàn)在司馬氏骨肉相殘,天下動蕩,我們建立國家,復興祖業(yè)的時機到了。
永安元年(304),司馬穎擊敗司馬乂,成為皇太弟,東海王司馬越和陳珍、晉惠帝征討司馬穎,晉惠帝戰(zhàn)敗,不久并州刺使司馬騰、安北將軍王浚,起兵討伐司馬穎,司馬穎想送皇上回洛陽,被劉淵勸阻,劉淵回到左圍城(離石),劉宣便給劉淵上大單于稱號,定都離石。王浚派大將祁弘,率鮮卑兵進攻鄴城,司馬穎戰(zhàn)敗,于是挾天子朝南朝洛陽逃竄。
304年,劉淵在南郊筑壇設祭自稱漢王,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
立妻呼延氏為皇后。
永嘉2年(308),劉淵正式稱帝,改年號永風,遷都平陽,有人從汾河得到玉璽,上面的文字是“有新保之”,大概是王莽時玉璽。
不久,劉聰和劉曜進攻洛陽,東海王司馬越迎戰(zhàn)。
永嘉四年(310)七月,劉淵臥病,同年八月,劉淵在光極殿去世,其子劉和即位,不久劉聰殺劉和自立。
2、廢帝:劉和:(310——310)1年
永嘉三年(309),劉和被立為太子。
310年,劉和繼位,決意要消除諸王勢力,尤其是劉聰勢力,不久被弟弟劉聰所殺。
3、昭武帝:劉聰:(310——318)8年
310年,劉聰?shù)腔?,立劉乂為皇太弟,立劉淵妻單氏為皇太后,生母張氏為帝太后,立妻呼延氏為皇后。
劉聰繼位三個月后,進攻洛陽,俘獲晉懷帝和皇后羊獻容及傳國玉璽,一起送往平陽。
永嘉之亂后,又命劉曜和劉粲進攻長安,長安淪陷,不久又被逼撤出長安,退回平陽。
313年,在于群臣宴會中,殺晉懷帝和晉舊臣。
同年四月晉懷帝被殺的消息傳到長安,長安皇太子司馬鄴繼位為愍帝。
316年,劉曜逼長安,愍帝出降被送到平陽,西晉正式滅亡,晉愍帝被殺。
315年,設上皇后、左皇后、右皇后、次封妃嬪,造成“三后并立”。
4、隱帝:劉粲(318——)1年
317年,立為皇太子。
318年,劉聰去世,劉粲繼位,改年號為漢昌,劉粲繼位后,沉湎酒色,甚至與父親的四位皇后淫亂,不久靳準將其殺害。
尊劉聰?shù)幕屎蠼蠟榛侍?,樊氏稱弘道皇后,武氏稱弘德皇后,立妻子靳氏(靳準之女)為皇后。
諸位公卿象商代伊伊,霍光代漢那樣攝政。
318年,劉粲準備討伐石勒,
靳準發(fā)動政變,殺了劉粲,又挖掘了劉淵、劉聰?shù)牧昴?,斬斷劉聰?shù)氖w,焚毀劉氏宗廟。
319年,靳準被部下所殺,靳明把傳國玉璽送給劉曜。
5、昭文帝:劉曜:(318——328)10年
劉曜由漢趙建國就已經(jīng)為國征戰(zhàn)了,參與了覆滅西晉的戰(zhàn)爭,并于西晉滅亡后鎮(zhèn)守長安,后于靳準之亂中登上帝位,遷都長安。
319年,改國號“大趙”,同年趙王石勒自立,國家分裂。
320年,劉曜大舉用兵涼州張氏政權(quán),張氏政權(quán)的奠基者,是安定烏氏張軌,張軌是西漢常山王第十七代孫,西涼張茂向劉曜稱臣。
328年,石虎攻蒲阪(永濟),劉曜率軍迎敵,在洛陽之戰(zhàn)中劉曜被石勒生擒,后被殺。
劉曜娶羊獻容。
6、劉熙:(328——329)1年
前趙昭文帝劉曜之子,母:獻文皇后——羊獻容。
329年,劉熙逃亡上邽(清水),石虎乘勝追擊,上邽被攻破,石虎擒獲劉熙,前趙自此滅亡。
后趙
(319——351)32年
羯族,襄國(邢臺),被冉閔滅亡。
1、明帝:石勒:(319——333)14年,建平。
十六國時期后趙的建立者,也是世界歷史上唯一一個奴隸皇帝。
投靠前趙劉淵,前趙平陽政變后正式與劉曜決裂。
319年稱趙王,定都襄國。
329年,吞并關中取上邽,滅前趙,北伐代國,
石勒的祖先是匈奴別部羌渠部落的后裔,祖父名叫耶奕于,父親周曷朱。
東晉大將祖逖
320年石勒繼位皇帝,改年號建平。
333年,石勒病逝,其子石弘繼位。
“黃瓜”——原名胡瓜,漢朝張賽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始明“黃瓜”開始于后趙,石勒是入塞的胡人,非常煩惱,下令不準說“胡”。
2、文帝:石弘(333——334)1年
石勒去世,石弘繼位,朝中大權(quán)由石虎掌握。
334年,石弘被迫禪讓石虎,石弘被囚禁在崇訓宮,不久被殺。
3、武帝:石虎:(334——349)15年
334年,石虎廢殺石弘,自稱為居攝趙天王。
335年,首都從襄國遷到鄴城。
337年,石虎自稱天王。
349年,稱帝,改年號太寧。
4、正帝:石世:(349——
石虎之子,母:前趙帝劉曜幼女安定公主。
349年,石虎去世,石世繼位,大權(quán)皆掌握在劉太后和張豺手中,彭城王石尊得知石虎去世,立即率軍攻回鄴城,殺張豺,石尊自稱帝位,不久石世和劉太后被殺。
5、成帝:石尊:(349——
349年,石世繼位,以石尊、石鑒為左右丞相,不久石尊殺石世,自立為帝,改元青龍。
母:鄭櫻桃。
石尊的大將:冉閔、符洪,符洪投靠東晉。
349年十一月,石尊召石鑒和樂平王石苞、汝陰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石鑒借故外出把石尊要殺冉閔的消息傳遞出去,冉閔派人殺死了石尊。
6、仁武帝:石鑒:(349——350)1年
349年,冉閔率軍入宮弒殺石尊,擁立石鑒為帝,后被冉閔所控制。
350年,冉閔改國號”魏“,年號”青龍“,廢殺石鑒,自立為帝。
東晉大臣:庾亮。
7、興武帝:石祗:(350——351)1年
石虎之子。
350年,冉閔殺石鑒自立,建立冉魏政權(quán),石祗聞石鑒已死,于是在襄國稱帝,改元永寧。
351年,冉閔攻打襄國,石祗非常害怕,去掉帝號,該稱趙王,派使者向前燕慕容俊、姚戈求救,恰逢石琨前來援救,三方大軍大敗冉閔,石祗大將劉顯秘密投降冉閔,劉顯殺石祗,將石祗首級送至鄴城。
冉魏
(350——352)2年
漢族,定都鄴城(臨漳),被前燕滅亡
1、平帝:冉閔:(350——352)2年
350年,冉閔殺石鑒自立,建立冉魏政權(quán),定都鄴城。
351年,石祗為部下劉顯所殺。
352年,冉閔攻破了襄國,消滅了后趙的殘余勢力,前燕慕容俊南下冀州,冉閔率軍抵抗,兵敗被俘,前燕軍攻入鄴城,冉魏亡。煽動民族仇恨,下殺胡令,殺胡 20萬。
前秦
(350——394)44年
氐族,定都長安,被西秦滅亡
1、惠武帝:苻洪:(350——)1年
十六國時期前秦政權(quán)的奠基者,先后歸附前趙和后趙,后趙內(nèi)亂時,試圖謀取中原,后被降將毒殺。
當時正逢永嘉之亂,319年前趙皇帝劉曜在長安稱帝,蒲光逼迫苻洪投降前趙,苻洪被劉曜封為率義候。
328年,劉曜和后趙交戰(zhàn)中兵敗被俘,苻洪又請求投降石虎,石虎又上表薦舉苻洪擔任監(jiān)察六夷軍事。
333年,后趙明帝石勒去世,石弘繼位,石虎任宰相,苻洪自稱雍州刺史,向西依附前涼君主張俊,石虎派麻秋討伐苻洪,苻洪再次率兵投降石虎。
338年,苻洪因?qū)伊?zhàn)功,被授予大將軍。
349年,石虎即皇帝位,苻洪被任命為車騎將軍。
349年,石虎去世,妻子石世繼位,石虎第九子石尊殺害石世篡奪帝位。石尊解除了苻洪的都督職務,苻洪非常憤怒,派使者向東晉投降。
350年,東晉朝廷授予苻洪為氐王,使持節(jié),征北大將軍。苻洪俘獲麻秋,任命為軍師,同年麻秋利用宴會的機會,讓苻洪喝下有毒的酒,苻健將麻秋抓住并殺死。
315年,苻健即天王位,建立前秦政權(quán),
苻家水池中長出蒲草,當時都稱他家為”蒲家“,于是便以”蒲“為姓。
349年,苻洪以應”草苻稱王“,改姓為”苻“。
2、景明帝:苻健:(350——355)5年
350年,苻洪去世,苻健繼父位,統(tǒng)領部眾,并成功入關,定都長安。
351年,僭稱天成,建立前秦,年號秦始,國號”大秦“,史稱”前秦“。
352年,即皇帝位。
354年,桓溫率軍進攻長安,桓溫大敗,
355年,太子在于桓溫之戰(zhàn)中中流矢而死,苻健立苻生為太子。
3、廢帝:苻生:(355——357)2年
355年,苻健去世,苻生繼位,改元壽光,尊母強氏為皇太后,立妻梁氏為皇后。
一只眼皇帝,生性殘暴。
4、宣昭帝:苻堅:(357——385)28年
苻堅,氐族,略陽臨渭(秦安)人。
重用漢人王猛。
383年,發(fā)動”淝水之戰(zhàn)“,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軍的北府兵,國家已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亂獨立,苻堅最終遭羌人姚萇殺害。
357年,苻堅殺死苻生繼位,并降號天王,稱”大秦天王“,改年號永興。
大將:呂光、王鑒、王猛。叛將:慕容垂。
369年,苻堅以不履行盟約為借口出兵前燕,攻陷鄴城生擒慕容暐,前秦正式吞并前燕。
371年,派兵進攻仇池,前仇池滅亡。前涼君主張?zhí)戾a向前秦稱藩,吐谷渾亦向前秦稱臣。
376年,苻堅以張?zhí)戾a”雖稱藩受位,然臣道未純“為借口出兵進攻前涼,前秦直攻姑臧張?zhí)戾a被逼出降,前涼至此滅亡。隨著先后攻滅前燕、前仇池和前涼三個割據(jù)政權(quán),北方唯一割據(jù)的政權(quán)就是拓跋氏建立代國。
376年,苻堅攻伐代國,當時代王拓跋什翼犍,先后命白部、獨孤部和南部大人劉庫仁抵御,但都失敗,什翼犍退回漠南,返回云中郡盛樂(和林格爾)的都城,此時拖把什挑撥什翼犍子拓跋定君,令其兵殺死父親,前秦軍聞訊亦立刻出兵云中,代國于是崩潰為前秦所滅。
苻堅隨后殺死拓跋斤和拓跋寔君,什翼犍孫拓跋珪尚幼,苻堅聽從燕風的話,分別以劉庫仁及劉衛(wèi)辰分統(tǒng)代國諸部,借兩人之間的矛盾互相制衡,至此前秦成功統(tǒng)一了北方,只剩下占據(jù)江南地區(qū)的東晉。
378年,苻堅派苻丕、慕容垂、姚萇進攻襄陽,,彭超進攻彭城,形成東西并進之勢,晉兗州刺使謝玄奉命救援彭城。
375年,王猛去世,臨終之前一再告誡希望不要對東晉有所圖謀,鮮卑、羌虜都是我們的仇敵,終會成為禍患,應該將他們除去,以利社稷,不過苻堅在統(tǒng)一北方后未聽從王猛之言。383年,苻堅一意孤行,決心伐晉,便下令大舉出兵東晉,苻堅攻陷壽陽,苻堅和苻融從壽陽城觀察晉軍,見其軍容整齊,連八公山上的草木都以為是晉軍,于是說“這也是勁敵”。
“淝水之戰(zhàn)”后,前秦元氣大傷,慕容、羌等部落紛紛叛亂,建立割據(jù)政權(quán),慕容垂建后燕、慕容沖建西燕、姚興建后秦、呂光建后涼。
前燕滅亡時,慕容沖和姐姐清河公主一道為苻堅納入宮中,作為孌童侍奉苻堅,姐弟專寵旁人莫進。
慕容暐準備聯(lián)合族人襲殺苻堅,消息走漏,苻堅誅殺慕容暐父子及族人。
苻堅逃到五將山(岐山縣東北),姚萇包圍了苻堅,向苻堅索要“傳國玉璽”,最后殺了苻堅。
5、哀平帝:苻丕:(385——386)1年
苻堅去世,苻丕繼位,改元太安。
6、高帝:苻登:(386——394)8年
宣昭帝苻堅的族孫。
386年,苻丕去世,苻登繼位,改元太初。與后秦屢次征戰(zhàn)。
394年,苻登在山南與姚興交戰(zhàn),戰(zhàn)敗被姚興殺。
7、末帝:苻崇:(394——
394年,其父苻登東征后秦戰(zhàn)敗,被姚興所殺,苻崇奔往湟中即位,改元延初。
苻崇被西秦武元王乞伏乾歸驅(qū)逐后被殺。
后秦
(384——417)33年
羌族,長安,被東晉滅亡
1、武昭帝:姚萇:(384——393)9年
姚萇,南安赤亭(隴西)仁,羌族,十六國時期后秦的開國君主,羌族首領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
357年,在于前秦的作戰(zhàn)中,姚襄戰(zhàn)死,姚萇就率余部盡降前秦。
373年,前秦攻下東晉的益、梁二州,姚萇出任寧州刺史。
376年,滅前涼。
383年,淝水之戰(zhàn)中從蜀地率軍進攻東晉,戰(zhàn)敗,姚萇逃到渭北牧馬場,當?shù)厍甲搴缽娤蛞θO投降,并推姚萇為盟主,姚萇于是在380年,自稱大將軍,改元“白雀”,建立后秦政權(quán)。
385年,姚萇殺苻堅。
385年十月,已據(jù)長安的慕容沖,攻伐姚萇,被后秦軍擊敗。
386年,西燕國內(nèi)發(fā)生政變,開始棄守長安東歸,姚萇進攻長安,取長安后,姚萇就于同月即位為帝,改年號“建初”,建國號“大秦”,史稱“后秦”。
2、文桓帝:姚興:(393——416)23年
393年,姚萇死時,正值苻登攻打后秦,姚興密不發(fā)喪,待至次年擊敗苻登后,才即帝位,改元皇初。
401年,姚興攻滅后涼(呂光),前秦(苻登)、西秦(乞伏國仁),親迎龜茲鳩摩羅什入長安,組織大規(guī)模的翻譯佛經(jīng)事業(yè),支持法顯赴印度取經(jīng)訪問。
416年,姚興病死,太子姚泓繼位,南涼禿發(fā)傉檀,北涼沮渠蒙遜、西涼乞伏乾歸等將復叛。417年,為東晉劉裕所滅,后秦亡。
3、末帝:姚泓:(416——417)1年
姚興長子,五胡十六國時期后秦政權(quán)的最后一位君主。
416年即位,改元永和。
417年,后秦被東晉所滅,姚泓投降,后被押送到東晉都城健康,在鬧市中斬首。
東晉太尉劉聰總領大軍討伐姚泓,派遣冠軍大將軍檀道濟自淮、淝攻入。
西秦
(385——413)46年
鮮卑族,金城(皋蘭),被胡夏所滅
1、宣烈王:乞伏國仁:(385——388)3年
鮮卑乞伏部首領乞伏司繁之子,五胡十六國時期西秦政權(quán)的建立者。
371年,乞伏司繁被前秦苻堅所敗,乞伏國仁接替父職。
376年,乞伏司繁去世,乞伏國仁接替其父鎮(zhèn)守勇士。
383年,前秦苻堅任命乞伏國仁為前將軍。苻堅進攻東晉(淝水之戰(zhàn))。
385年,苻堅被姚興所殺,九月乞伏國仁逐叛前秦,自稱大都督,建立西秦,年號建義。
鮮卑族乞伏首領,原游牧于漠北一帶,傳至其父乞伏司繁時,因?qū)沂芎筅w皇帝石虎的侵犯和掠奪,迫于無奈,才率部族逐漸南下到陜西,和漢人雜居,因此,乞伏鮮卑又稱為隴西鮮卑。
387年,前秦高帝苻登派使者任命乞伏國仁為使持節(jié)。
388年,乞伏國仁去世,百官推舉乞伏國仁的弟弟乞伏乾歸為大都督。
2、武元王:乞伏乾歸:(388——412)24年
乞伏國仁死后,乞伏乾歸推舉為主,改年號“太初”,遷都金城(蘭州),前秦王苻登封他為西秦王,后投降南涼康王禿發(fā)利鹿孤,又歸降后秦。
391年,苻登約乞伏乾歸共同攻打鮮卑大兜國,在返回金城的路上被后涼武懿帝呂光的弟弟呂寶的攻打,后戰(zhàn)敗,呂寶投河自殺。
394年,苻登被姚興所逼,求救乞伏乾歸,并進封為梁王,娶苻登妹妹東平公主為梁王后,適逢姚興弒殺苻登。
395年,遷都西城(靖遠)。
396年,呂光攻打乞伏乾歸大敗,呂延戰(zhàn)死。
398年,南涼武王禿發(fā)烏孤派使者和親。
400年,姚興攻打西秦,乞伏乾歸逃亡苑川,接著到金城,最后跟國人淚別,自己歸附南涼康王禿發(fā)利鹿孤,后秦撤退之后,南羌梁弋派使者來招撫乞伏乾歸,乞伏乾歸準備反叛,謀劃泄漏,禿發(fā)利鹿孤派人監(jiān)視,乞伏乾歸害怕被禿發(fā)利鹿孤殺害,隨留妻兒禿發(fā)熾磐做人質(zhì),自己投降后秦,西秦滅亡。
402年,乞伏熾磐從西平投奔后秦。
409年,乞伏乾歸回到苑川,下臣勸乞伏乾歸稱王,眾望所歸,乞伏乾歸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僭稱秦王,西秦再度復國,復稱王,改年號為“更始”。
411年,乞伏乾歸攻打南涼景王禿發(fā)傉檀。
412年攻打吐谷渾,后被兄弟子乞伏公府所殺。
皇后:邊氏
3、文昭王:乞伏熾磐:(412——428)16年
乞伏乾歸長子,五胡十六國時期西秦國君主。
400年,西秦第一次亡國后,被送往南涼做人質(zhì)。
402年,乞伏熾磐自南涼奔后秦與乞伏乾歸會合。
409年,乞伏乾歸逃回西秦舊地,在稱秦王,西秦復國。
412年,乞伏乾歸去世,乞伏熾磐繼位,改元永康。
414年,禿發(fā)傉檀滅亡南涼,復稱秦王,其后主要與北涼作戰(zhàn)。
428年,乞伏熾磐去世。立妻子禿發(fā)氏為王后。
4、厲武王:乞伏暮末:(428——431)3年
西秦文昭王乞伏熾磐第二子,五胡十六國時期西秦國君主。
428年,乞伏熾磐去世,乞伏暮末即位,改元永弘。
430年,因受北涼所迫,乞伏暮末欲歸附北魏,未料為大夏所阻。
431年,大夏攻西夏都城南安,乞伏暮末出降,西秦滅亡,同年六月,乞伏暮末為大夏皇帝赫連定所殺。
前燕
(337——370)33年
鮮卑慕容族,鄴城(臨漳),被前秦所滅亡
1、文明帝:慕容皝:(337——348)11年
慕容皝是西晉遼東慕容廆第三子,五胡十六國時期前燕的建立者。
337年,自稱燕王,建立前燕,定都昌黎、棘城(義縣)。
342年,遷都龍城,(遼寧朝陽),平定內(nèi)亂,擊敗宇文部和段部,擊敗后趙進攻,破高句麗。
334年,晉成帝授慕容皝遼東公。
336年,慕容皝平定慕容仁。
337年,慕容皝即燕王位。
2、景昭帝:慕容雋:(348——360)12年
348年,慕容皝死,即燕王位,后稱帝。
350年,慕容雋率十萬大軍進攻后趙。
352年,慕容雋乘后趙內(nèi)亂之機,滅了冉魏,建年號元璽,追謚祖父慕容廆為皇帝,父親慕容皝為太祖,把首都南遷薊,不久又遷到鄴城。
皇后:可足渾世。
3、幽帝:慕容暐:(360——370)10年
360年,慕容暐即位皇帝,改年號建熙,立其母可足渾世為皇太后,慕容恪為太宰,慕容評為太傅,慕容垂為大都督。前期在慕容恪攝政之下,能保持國家穩(wěn)定,但后期在慕容評的主持下,漸漸衰落,最終被前秦所滅。慕容暐在國亡后成前秦臣子。淝水之戰(zhàn)后前秦衰落,慕容暐的叔叔慕容垂和弟弟慕容泓先后舉兵建立政權(quán)。
369年,東晉大司馬桓溫進攻前燕,派慕容垂、慕容德迎敵,并降前秦求救,桓溫大敗。
慕容垂逃到前秦苻堅哪里,苻堅大將王猛。
370年,苻堅又派王猛攻打前燕,俘獲慕容暐,前燕滅亡。
383年,“淝水之戰(zhàn)”后,苻堅大敗,慕容垂叛秦建后燕,慕容泓建西燕,慕容暐準備殺苻堅來響應他們,但事情敗露被苻堅所殺。
西燕
(384——394)10年
鮮卑族,長安,被后燕所滅
1、歸帝:慕容泓:(384——
昌黎棘城(義縣)人,鮮卑族,
前燕景昭帝,慕容俊之子,五胡十六國時期西燕開國皇帝。
370年,前秦苻堅滅前燕,慕容泓遷徙長安,
383年,淝水之戰(zhàn)失敗后,時任北地史的慕容泓聞慕容垂與河北起兵反秦,集關內(nèi)外鮮卑,自稱都督。
384年,慕容泓以復興燕國為號召,建元“燕興”。
慕容沖投靠慕容泓。
同年慕容泓被部下所殺,共同推薦中山王慕容沖統(tǒng)領全軍。
2、威帝:慕容沖:(384——386)2年
前燕景昭帝慕容俊之子,母:皇后可足渾世。
385年,慕容沖在長安阿房宮即位皇帝,國號燕,史稱西燕,建都長安。
370年,前燕中山王慕容沖和姐姐清河公主,作為戰(zhàn)利品被前秦皇帝苻堅收入皇宮
370——373年,3年間慕容沖和姐姐共同侍寢苻堅。
384年,慕容沖圍困長安。
385年,苻堅逃離長安,最后苻堅自縊。
386年,慕容沖開始了屠城,自己也被部下所殺。
3、武桓帝:慕容永:(386——394)8年
是慕容部首領慕容廆之弟慕容運的孫子,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堂侄,西燕威皇帝慕容沖的叔叔,五胡十六國時期西燕末任皇帝。
前燕滅亡后,被押往長安。
384年,慕容沖稱帝,慕容永被封為黃門郎。
386年,西燕左將軍殺掉慕容沖,立段隨為燕王,慕容永晉升為尚書令,后又殺掉段隨,立慕容顗為燕王,然后率40萬鮮卑人離開長安,回歸故土。到了臨晉,慕容恒的弟弟慕容韜殺死了慕容顗。慕容恒又立慕容沖的兒子慕容瑤,慕容永當機立斷,殺掉慕容瑤,立慕容泓之子慕容忠,結(jié)束了鮮卑人內(nèi)部殘殺,繼續(xù)向東前進。
386年十月,慕容永打敗前秦國君苻登,占據(jù)長子(山西長子西南),龍袍加身,登上皇帝寶座,改元中興。
393年,慕容垂攻打慕容永,認為慕容永稱帝大逆不道,他們是堂兄弟。
394年,慕容永在后燕的進攻下,向東晉和北魏救援,北魏軍還沒趕到,后燕已進攻都城,西燕滅亡。
后燕
(384——409)25年
鮮卑慕容族,定都中山,被北燕滅亡
1、成武帝:慕容垂:(384——396)12年
慕容垂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母:蘭淑儀,后燕的建立者,史稱后燕成武帝。
慕容垂是晉十六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一手締結(jié)了后燕,中興了燕室,一代“戰(zhàn)神”。
351年,領導前燕于枋頭之戰(zhàn)大敗桓溫,反被慕容評排擠,后出奔前秦。
357年,前燕派慕容垂進攻塞北,攻取敕勒(又名丁零高豐)大敗之。
358年,慕容垂娶段末木丕女段氏。
369年,東晉桓溫北伐前燕,慕容垂大敗桓溫。
383年,參加淝水之戰(zhàn),前秦打敗后,護駕北返。
384年,慕容垂中興燕室,自立為帝,建立后燕。慕容德為侍中。段業(yè)為皇后。
386年,慕容垂率軍南下,將勢力推進到淮北,后燕在南征北戰(zhàn)的過程中,留下一內(nèi)一外兩大隱患:內(nèi)部隱患——慕容家好內(nèi)斗、外部隱患——北魏外交。后燕和北魏的矛盾,事件的導火索始于慕容子弟強行扣留拓跋觚引起,導致兩國絕交。
后燕攻打西燕,拓跋珪不念燕魏從前多年同盟關系,積極出兵援助西燕慕容永。
394年,臺壁之戰(zhàn)后吞并西燕,斬首慕容永,西燕滅亡。
395年,后燕和北魏參合坡(內(nèi)蒙古涼城岱海)之戰(zhàn),燕軍統(tǒng)帥慕容寶慘敗。
396年,隨后慕容垂率軍再攻北魏,當走到了參合坡之戰(zhàn)的舊戰(zhàn)場時,看到堆積如山的燕軍尸體,慕容垂病情加重,在退軍時病逝于上谷郡的沮陽(懷來)。
397年,柏肆之役,后燕二度慘敗給北魏。
2、安武帝:慕容祥:(396——397)1年
397年,后燕不敵北魏的進攻,皇帝慕容寶撤出都城中山,城內(nèi)大亂,慕容祥不及撤退,被推為盟主,以抵御北魏的攻擊,同年不久即位皇帝,改元建始。
3、順武帝:慕容麟:(397——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之子,惠愍帝慕容寶之弟。
397年,北魏進攻后燕都城中山,慕容麟反叛,欲殺慕容寶,慕容寶撤出中山,慕容祥自立皇帝,由于慕容祥嗜酒好殺,中山城民遂迎慕容麟入城,殺慕容祥,亦稱帝,改元延平。但隨后被北魏擊敗,南奔鄴城,投靠范陽王慕容德,并不稱帝。
398年,慕容麟謀發(fā)動政變,奪取皇位,不了事情敗露,被慕容德逼令自殺。
4、惠愍帝:慕容寶(396——398)2年
后燕慕容垂第四子,母:段皇后。五胡十六國時期后燕皇帝。
慕容垂死后,慕容寶繼位,改元永康。
398年,慕容垂舅父蘭汗擔任尚書,心懷野心,迎接慕容寶入龍城,不久被蘭汗謀殺。
5、昭武帝:慕容盛:(398——401)3年
398年,慕容寶被蘭汗殺死,慕容盛得以不死被蘭汗封為侍中。慕容盛乘機離間蘭汗、蘭提、蘭難三兄弟,慕容盛引兵蔣蘭汗亂刀砍死,于是繼位改元建平。
401年,慕容盛暗中遇刺而死。
6、昭文帝:慕容熙:(401——407)6年
慕容垂之少子,五胡十六時期后燕君主。
401年,慕容盛被叛軍所殺,慕容熙繼位,改元光始。
母:丁太后
妻:苻娀娥、付訓英為貴妃,苻訓英尤其受寵,丁太后怨恨遂謀廢慕容熙,事泄,丁太后被殺。
398年,蘭汗篡位,當時慕容垂兒子只剩下慕容熙,不久慕容熙的侄子慕容盛殺蘭汗復國,
401年,慕容盛被叛軍所殺,丁太后(慕容盛的伯母,慕容熙的嫂子)。當初,慕容熙與丁太后私通,所以丁太后立慕容熙為皇帝,慕容熙納了前秦中山伊苻謨的兩個女兒為妃,長女苻娀娥、幼女付訓英。
403年,立貴嬪付訓英為皇后,慕容熙又向北攻契丹,大敗契丹。
407年,被慕容云所殺。
7、惠愍帝:慕容云:(407——409)2年
惠愍帝慕容寶養(yǎng)子,五胡十六時期后燕的最后一位皇帝。
397年,慕容寶之子清河公慕容會謀反,慕容云襲擊并打敗慕容會及叛軍,慕容寶收他為養(yǎng)子,賜姓慕容氏。
407年,馮跋反叛殺害皇帝慕容熙,在馮跋支持下,慕容云即天皇位,改國號正始,國號大燕
慕容云,本名高云,其祖父高和是高句麗的旁支宗族,自稱是高陽氏的后代,故以“高”為姓,前燕皇帝慕容皝擊敗高句麗時,將慕容云的祖父遷往青山一帶,從此他們便世代成為前燕的臣民。
407年,慕容熙的皇后付訓英下葬,馮跋威迫慕容云乘機殺死了慕容熙,慕容云于是即天王位,恢復高姓,改年號為正始,國號大燕。
409年,慕容云被自己侍衛(wèi)殺死。
南燕
(398——410)12年
(后燕分裂出的鮮卑族)、定都廣固(益都)、被東晉滅亡
1、獻武帝:慕容德:(398——405)7年
昌黎棘城(義縣),鮮卑族。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幼子,母:公孫氏。
前燕景昭帝慕容雋,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為其兄,五胡十六國時期南燕開國皇帝。
369年,在枋頭之戰(zhàn)中隨兄慕容垂打敗東晉大軍。慕容垂投靠苻堅時,慕容德受牽連被免職。
370年,前燕被苻堅所滅,慕容德被遷到長安,苻堅任命他為張掖太守,數(shù)年以后免職回家。
384年,慕容垂叛秦復國,建立后燕,任命慕容德為車騎大將軍,復封范陽王。
前燕慕容雋繼位,封慕容德為梁公,慕容暐繼位時,封慕容德為范陽王。
398年,北魏攻陷中山,又進攻鄴城,慕容德準備從鄴城遷移到滑臺,遇到大風,船只沉沒,魏軍就要趕到,當天晚上,漳河河面上漂浮的冰塊凍合在了一起,封住了河面,當夜軍隊渡過了河。第二天早晨,當魏軍來到,河面上的冰塊已經(jīng)分裂了,慕容德便把黎陽津改為天橋津。到達滑臺,景星在尾宿箕宿出現(xiàn),又從漳水得到白玉形狀如璽,于是慕容德依照燕元舊例,自稱燕王,史稱“南燕”。慕容德進入廣固(益都)。
400年,慕容德正式稱帝,改元建平。立段秀妃為皇后。
401年,慕容德去齊城登上營丘,看見了晏嬰之墓。當時東晉桓玄準備篡奪東晉政權(quán)。
405年,立兄子慕容超為太子。
2、文帝:慕容超:(405——410)5年
南燕獻武帝慕容德的侄子,北海王慕容納之子,五胡十六國時期南燕最后一位皇帝。
370年,前秦苻堅攻破鄴城,前燕滅亡,苻堅任命慕容納為廣武太守,九年后慕容納辭去官職。
383年,慕容德南征時,留下金刀離開,慕容納之兄慕容垂在山東建立后燕時,前秦把慕容納和慕容德的諸子全部誅殺,慕容納的妻子當時懷孕沒有誅殺,后生下慕容超。
祖母公孫氏去世,臨終前把金刀傳給慕容超并說:“如果天下太平,你能夠向東回歸故土,可以將這把刀還給你叔叔慕容德”。呼延平又帶著慕容超母子投奔后涼國主呂光,到呂隆統(tǒng)治時期向后秦姚興投降,慕容超又被遷往長安。
慕容超因為自己的叔父都在東邊,擔心被姚興抓起來,就裝瘋行乞。
405年,慕容的去世,慕容超即位皇帝,改年號為太上。
409年,劉裕進攻南燕,大軍圍困廣固城,四邊合圍。
410年,廣固城被攻破,慕容超被押送到建康,南燕就此滅亡。
北燕
(407——436)29年
漢族,昌黎,被北魏滅亡
1、文成帝:馮跋:(409——430)21年
馮跋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北燕的建立者,祖父和永嘉之亂時避難于上黨(長子縣),父安曾仕于慕容永,永敗亡后遷居和龍(朝陽),成為鮮卑化漢人,與慕容寶養(yǎng)子慕容云友善,寶弟慕容熙嗣位后,為政暴虐。馮跋等政變推翻慕容熙,擁高云為天王。
柔然可汗郁久閭斛律要求娶馮跋的女兒樂浪公主馮跋許之,庫英奚虞出庫真請求通商互市,馮跋答應,馮跋娶郁久閭斛律的女兒為昭儀。
西燕亡,馮跋東徙龍城,為后燕禁衛(wèi)軍將領,
407年,馮跋等政變推翻慕容熙,擁立后燕主慕容寶養(yǎng)子慕容云為主,云稱天王,以拔為使持節(jié),掌軍國大權(quán)。
409年,慕容云被寵臣離班所殺,馮跋又殺離班,自稱燕王,仍以燕為國號,定都龍城,史稱“北燕”。
430年,馮跋病逝,其弟馮弘自立,其后北魏連年進攻北燕。
2、明成帝:馮弘:(430——436)6年
北燕文成帝馮跋之弟,五胡十六國時期北燕國的君主。
430年,馮跋死后,馮弘逼迫馮跋之子馮翼自殺,自立為君,年號大興。
431年,馮弘繼位后,該年號大興,封夫人慕容氏為皇后。廢掉原妻王氏,又廢掉王氏所生的長子馮崇,馮崇投靠北魏太武帝。
431年,馮弘請求北魏和解,太武帝拒絕。
435年,弘遣使請高句麗出兵迎弘,
436年,北魏大軍又攻龍城,馮弘東渡遼水,奔高句麗,北魏攻占龍城,北燕亡。兩年后被高句麗王所殺。
前涼
(314——376)62年
漢族,姑臧(武威),被前秦滅亡
1、前涼武王:張軌:(301——314)13年
2、明王:張寔:(314——320)6年
前涼政權(quán)的建立者,前涼武王張軌之子,張軌死后,張寔繼任涼州刺史。
314年,張軌病死,晉閔帝下詔,任命張寔為西涼刺史。
315年冬天,張寔得到“皇帝璽”。
316年八月,劉曜進攻長安,晉愍帝準備投降劉曜。
318年,愍帝駕崩,
318年三月,司馬睿在建鄴即皇帝位,改年號為太興,
320年,劉弘派人把張寔殺死。
3、成王:張茂:(320——325)5年
前涼武王之子,明王張寔之弟,前涼政權(quán)的建立者。
4、文王:張駿:(325——346)21年
明王張寔之子,
346年,張駿去世,晉穆宗贈溢忠誠公。
酒泉南山就是昆侖山的山體,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就是此山。
5、桓王:張重華:(346——353)7年
346年即位,后趙石虎進攻西涼,西涼派大將謝艾御敵大勝。
6、哀王:張耀靈:(353——354)1年
張重華之子,年僅10歲的張耀靈繼位。
7、威王:張祚:(354——355)1年
354年,張祚稱帝,廢棄愍帝年號,改和平元年,張祚荒淫殘暴,先于張重華的母親通奸,又與張重華之妻裴氏通奸。
8、敬悼公:張玄靚:(355——363)8年
355年,張玄靚即位,又恢復太興年號。
9、悼公:張?zhí)戾a:(363——370)13年
文王張駿少子,張重華、張祚的弟弟。
376年,前秦進攻前涼,姚萇率軍攻陷都城,張?zhí)戾a向姚萇投降,前涼政權(quán)滅亡。
383年,苻堅攻打東晉,即淝水之戰(zhàn),苻堅在淝水之戰(zhàn)中失敗,張?zhí)戾a歸附東晉。
后涼
(386——403)17年
氐族,姑臧(武威),被后秦滅亡
1、懿武帝:呂光:(386——399)1年
呂光的祖先是漢高祖皇后呂雉的族人,周勃誅諸呂,其先人呂文和逃脫,西奔略陽(今甘肅莊浪西南)與氐人雜居,世為猷豪。
呂光的父親呂婆樓,曾輔佐苻堅登位,立有大功,后管至太尉。
呂光,五胡十六國時期后涼的建立者,原為前秦將領,戰(zhàn)功赫赫,淝水之戰(zhàn)前夕受命征討西域。降焉耆、破龜茲威震西域,諸國盡皆歸附。
384年,東歸占據(jù)涼州,收到苻堅死訊后,駐兵割據(jù),并自稱使持節(jié),改元太安。
389年,稱三河王,改元麟高。
396年,復改稱天王,國號“大涼”,改元龍飛,立石氏為妃。
在位末期內(nèi)政不修,各族叛離,埋下亡國因子。
秦(天水)、涼(武威)。
399年,呂光病重,傳位太子呂紹,自稱太上皇,并以呂纂太尉,呂弘為司徒。
2、隱王:呂紹:(399——
后涼武懿帝呂光之子,五胡十六國時期后涼第二位君主。
399年,呂紹和兄太原公呂纂率軍討伐北涼,北涼王段業(yè)向南涼王禿發(fā)烏孤求救,禿發(fā)烏孤派遣其弟車騎大將軍禿發(fā)利鹿孤前去救援,段業(yè)準備迎戰(zhàn),段業(yè)按兵不動,呂紹、呂纂只好帶著大軍回去。
呂光去世,呂紹封鎖消息,暫時不辦喪事,呂紹讓位呂纂,纂不授,后不久纂殺呂紹。
3、靈帝:呂纂:(399——401)2年
后涼武懿帝呂光庶長子,后涼隱帝之兄,
399年,其父呂光病重,以呂纂為太尉,統(tǒng)領六軍,輔佐呂紹,呂紹繼位不久,呂纂篡位自立,改年號咸寧。
呂纂繼位不久,其弟呂弘起兵反叛,呂弘兵敗。
401年,呂纂被堂兄弟呂隆、呂超等人殺害,呂隆即位。
4、平帝:呂?。?401——403)2年
后涼武懿帝呂光之弟呂寶的兒子,五胡十六國時期后涼國君主。
401年,呂隆的弟弟呂超殺天王呂纂,擁立呂隆,改元神鼎。
403年,在南涼和北涼的夾攻下,呂隆被迫投降后秦,后涼滅亡。
416年,呂隆因與其子呂弼謀反而誅殺。
南涼
(397——414)17年
鮮卑族,樂都,被西秦滅亡
1、武王:禿發(fā)烏孤:(397——399)2年
河西鮮卑人,五胡十六國時期南涼國的建立者。與北魏拓跋氏同出一脈,八世祖匹孤率領其部落從塞北遷徙到河西。匹孤死后,其子壽闐(禿發(fā)壽闐)嗣位。當初,壽闐的母親胡掖氏再壞他的時候,因為睡覺而在被子里生下他,鮮卑稱“被子”為“禿發(fā)”,因此以“禿發(fā)”為姓。
禿發(fā)烏孤的父親禿發(fā)思復鞬死后,繼任禿發(fā)部首領之位。
396年,后涼王呂光,派使任禿發(fā)烏孤為征南大將軍,禿發(fā)烏孤不受。
397年,叛后涼,自稱大都督,西平王,改年號太初,建立南涼。
即出兵伐后涼,攻克金城,在街亭打敗后涼軍隊。
398年,改稱武威王。
399年,飲酒后墜馬傷其肋骨,回宮后病情加重,后不治而死。其弟禿發(fā)利鹿孤繼位。
2、康王:禿發(fā)利鹿孤:(399——402)3年
禿發(fā)烏孤之弟,五胡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君主,
399年,禿發(fā)烏孤遷都樂都(青海樂都),同年后涼呂紹討伐北涼,北涼王段業(yè)求救,禿發(fā)烏孤派禿發(fā)利鹿孤求援,禿發(fā)烏孤去世,禿發(fā)利鹿孤繼位,就將都城遷到西平。
401年,禿發(fā)利鹿孤稱河西王。同年攻伐后涼。
402年,禿發(fā)利鹿孤攻破魏安,同年禿發(fā)利鹿孤去世,禿發(fā)傉檀繼位。
(漢昭帝八歲即位,金日磾,霍光輔弼)
399年,后涼主呂光去世。
400年,禿發(fā)利鹿孤,改年號為建和。
呂纂攻打南涼,禿發(fā)傉檀迎戰(zhàn),大敗,轉(zhuǎn)而又攻北涼,段業(yè)求救,禿發(fā)傉檀馳援大敗呂纂。西秦國王乞伏乾歸被后秦皇帝姚興打敗。來投南涼禿發(fā)利鹿孤,后又投靠后秦姚興。
401年,南涼境內(nèi)出現(xiàn)祥瑞,禿發(fā)利鹿孤于同年稱河西王。
3、景王:禿發(fā)傉檀:(402——414)12年
鮮卑禿發(fā)部首領禿發(fā)思復鞬之子,南涼武王禿發(fā)烏孤,南涼禿發(fā)利鹿孤的弟弟,五胡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君主。
402年,禿發(fā)利鹿孤去世,禿發(fā)傉檀繼位,自稱涼王。遷都樂都,改元弘昌。
414年,禿發(fā)傉檀投降西秦乞伏熾磐,南涼滅亡。次年被乞伏熾磐毒死。
西涼
(400——421)21年
北涼分離出的漢族,敦煌,被北涼滅亡
1、武昭王:李暠:(400——417)17年
隴西成紀(秦安)人,西漢將領李廣十六世孫。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quán)的建立者。
397年,段業(yè)自稱涼州牧,以李暠為欲谷縣令,后升為敦煌太守。
400年,李暠自稱大將軍,改元庚子,建立西涼政權(quán),以敦煌為都城。改年號建初。
410年,李暠打敗北涼君主沮渠蒙孫。
417年,李暠去世。
李暠高祖父:李雍。
曾祖父:李柔:在晉朝做官,歷任郡守。
父親:李旭。
2、武郡王:李歆:(417——420)3年
西涼武昭王李暠第二子,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涼君主。
417年,李暠去世,李歆繼位,自稱大都督,涼州牧,改元嘉興。
420年,李歆被北涼國主沮渠蒙孫所殺,西涼滅亡。
418年,沮渠蒙孫討伐西涼。
3、宣王:李恂:(420——421)1年
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子,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quán)的君主。
420年,北涼擊敗西涼殺死李恂,隨即占領酒泉,李恂逃亡北山,后李恂被擁立為君主。自稱涼州刺史,改元永建,不久,沮渠蒙孫派兵討伐,李恂閉城不戰(zhàn)。
421年,北涼軍引水灌敦煌,攻克敦煌,李恂自殺,西涼滅亡。
北涼
(397——460)63年
后涼分離出來的匈奴盧水胡族,建都張掖,被北魏滅亡。
1、文王:段業(yè):(397——401)4年
段業(yè)初為后涼武懿帝呂光部將杜進的僚屬,跟從杜進征討西域,因戰(zhàn)功被任命為建康(酒泉)太守,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涼政權(quán)的建立者。
397年,段業(yè)被沮渠成男等人推舉為主,改元神璽,建立北涼。
398年,后涼呂弘放棄了張掖,段業(yè)便把自己的都城遷到張掖,段業(yè)準備去追呂弘,沮渠蒙遜勸他說:“回家親切的部隊不要阻截,走投無路的強盜不要追趕”,這是兵家大忌。
399年,段業(yè)自稱涼王,改元天璽。
401年,沮渠蒙遜發(fā)動兵變,將段業(yè)殺害。
2、武宣王:沮渠蒙遜:(401——433)32年
沮渠蒙遜,臨松盧水(張掖)人,匈奴族。沮渠蒙遜的祖先是匈奴的左沮渠(匈奴官名),于是便以官名為姓,稱為沮渠氏。
沮渠蒙遜的伯父沮渠羅仇,沮渠麹粥跟隨呂光征討河南,呂光的前軍打了敗仗,不久沮渠羅仇,沮渠麹粥被呂光殺害,沮渠蒙遜對大家說:“當中漢國運中道衰敗,我祖先輔佐竇融,是河西得到安寧”。
397年,沮渠蒙遜和沮渠易成一起推舉段業(yè)為建康公,改元神璽。
401年,沮渠蒙遜反叛,最后殺害了段業(yè),眾人推舉沮渠蒙遜為張掖公,建立北涼,高年號為永安。
412年,沮渠蒙遜遷都姑臧,沮渠蒙遜即河西王位。改元年玄始。
3、哀王:沮渠牧犍:(433——439)6年
北涼武宣王,沮渠蒙遜第三子,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涼國君主。
433年,沮渠蒙遜去世,沮渠牧犍即位,河西王,改元永和。
434年,沮渠牧犍派人出使南朝劉宋文帝劉義隆下詔,任命沮渠牧犍為都督?jīng)觯夂游魍酢?/p>
437年,拓跋燾把妹妹武威公主嫁給沮渠牧犍娶為妻。
沮渠牧犍與他的嫂子李氏通奸,他們?nèi)溯喠骱退嗪茫谑抢钍吓c沮渠牧犍的姐姐合謀,下毒害死武威公主。
439年,拓跋燾以為女兒報仇為名,進攻沮渠牧犍,于是柔然求救在城南出城迎戰(zhàn)魏軍,北涼軍戰(zhàn)敗而退,拓跋燾導到達姑臧,北魏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涼滅亡。北魏統(tǒng)一華北,沮渠牧犍也成為五胡十六國時期最后一位君主。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大平八年(447年),有人密告沮渠牧犍謀反,遂被太武帝賜死。
北魏拓跋燾迎娶沮渠蒙遜的女兒為夫人,沮渠牧犍派左丞相宋繇護送他的妹妹興平公主到北魏。拓跋燾封興平公主為右昭儀。
4、拓王:沮渠無諱:(439——444)5年
北涼武宣王沮渠蒙遜之子,沮渠牧犍時期封為沙州刺史,北魏滅北涼后,受北魏封為酒泉,不久北魏以其終為邊患又派兵征討,無力抵抗。遂和弟弟安周西涉流沙,占領西域鄯善、高昌之地,向劉宋稱臣,受封于河西王,以圖共同抗衡北魏。
433年,沮渠牧犍娶西涼君主李暠的女兒李敬愛為妻。
437年,沮渠牧犍又娶北魏的武威公主為妻,
439年,北魏攻打北涼,攻陷北涼都城姑臧,沮渠牧犍投降北魏。
440年,沮渠無諱占領酒泉。
444年,病死,其弟安周繼位。
5、武拓王:沮渠安周:(444——460)16年
沮渠蒙遜第七子。
439年,北魏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沮渠安周奔吐谷渾。
吐谷渾王慕利延,自安周等人聽說北魏攻克涼州,非常害怕,率眾西盾翻越沙漠,而沮渠安周則前往敦煌,與兄長無諱會合。
441年,北魏再克酒泉,威脅敦煌,計劃西渡流沙逃亡高昌,西攻鄯善,(樓蘭)。
442年,無諱放棄敦煌,西行與安周會師,不久占領高昌,
444年,無諱死,安周繼位,不改元,南朝宋封安周為使持節(jié)、河西王。
460年,柔然攻高昌,沮渠安周被殺,北涼滅亡。
胡夏
(407——431)24年
鮮卑吐谷渾,統(tǒng)葛(橫山),被北魏滅亡。
1、武烈帝:赫連勃勃:(407——425)18年
匈奴鐵弗部人。赫連勃勃,原名劉勃勃,是匈奴右賢王去卑的后代,與前趙光文帝劉淵同族。赫連勃勃的曾祖父劉虎,在趙昭武劉聰在位時,因為宗室的原因封為樓煩公,劉虎被鮮卑拓跋倚戶打敗,于是出居塞外,赫連勃勃的祖父劉務桓召集部落。后趙皇帝石虎派使者任命劉務桓為左賢王,丁零單于。赫連勃勃的父親劉衛(wèi)辰入居塞內(nèi),前秦天王苻堅任命他為西單于。
前秦國內(nèi)戰(zhàn)亂時,劉衛(wèi)辰擁有朔方之地,后來北魏攻打,胡夏打敗,魏軍渡過黃河,俘獲劉衛(wèi)辰并被殺掉。赫連勃勃便投奔叱干部,他們要把他送給北魏,結(jié)果最后送給了后秦姚興的高平公沒奕干那里,沒奕干把女兒嫁給了赫連勃勃。
413年,改姓赫連,立妻子梁氏為王后,
418年,乘東晉劉裕滅后秦急于南歸之機攻取長安,在灞上(藍田)稱帝。
425年,死于帝位,其子赫連昌繼位。
431年,赫連定被殺,大夏被北魏所滅。
2、德武帝:赫連昌:(425——428)3年
大夏武烈帝赫連勃勃第三子,五胡十六國時期大夏國君主。
425年,赫連勃勃去世,赫連昌繼位,改元承光。
426年,北魏大舉攻夏,攻克長安。
427年,北魏攻取統(tǒng)萬,赫連昌逃亡上邽(天水),
428年,北魏攻上邽,會戰(zhàn)中赫連昌因馬失前蹄墜地而被生擒,赫連昌之弟赫連定在平?jīng)鲑苑Q帝號。
3、平武帝:赫連定:(428——431)3年
大夏武烈帝赫連勃勃第五子,五胡十六國時期大夏國皇帝。
428年,北魏攻上邽,赫連昌被擒,赫連定逃奔到平?jīng)?,即位皇帝,改元勝光?/p>
430年,西秦國主乞伏暮末深受北涼的威逼,派使臣向北魏求救,北魏許諾把尚在夏國掌握中的平?jīng)隹ず桶捕し饨o乞伏暮末。向東前往上邽,赫連定發(fā)兵抵抗。北魏軍接連攻克平?jīng)?、安定,赫連定逃跑。
431年,赫連定從治城渡過黃河,打算襲擊北涼國主沮渠蒙遜,奪取北涼國土。吐谷渾可汗慕容慕乘夏軍渡河一半之際,截擊夏軍,赫連定被生擒,胡夏亡。次年(432年),吐谷渾可汗慕容慕將赫連定獻給北魏,北魏將赫連定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