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微軟全球技術支持中心的部門經理,一個是普普通通的出租車司機,他們之間發(fā)生的對話卻引起了上萬網(wǎng)民的高度關注。昨天,記者電話聯(lián)系到了近日引起網(wǎng)上熱議的博客文章主人公———位于上海的微軟全球技術支持中心部門經理劉潤。 他的個人博客在網(wǎng)上相當有人氣。
事情是從劉潤一次前往機場開始的。據(jù)了解,在劉潤公司所在的美羅大廈前,他上了一輛出租車。在博客中,劉潤寫到,“像上了一堂生動的MBA案例課”。原來,在去機場的路上,司機向他講述了一系列開出租車的“竅門”,對開出租車的成本核算居然“量化”到了分鐘計算,而對乘客的細分也精確到了從外表就能判斷是否是最有價值的客戶……劉潤在下車后,在飛機上就將這個故事寫在了自己的筆記本上,并發(fā)表于個人博客上。本來,劉潤當時就向司機發(fā)出了邀請,希望他昨天能夠到公司做一場演講,但當記者昨日下午與劉潤聯(lián)系上時,他說最終未能成行。不過,這個故事以及文中的出租車司機,通過博客在網(wǎng)上引起了熱議,僅僅在劉潤的個人博客上就有超過12000人閱讀,并發(fā)表上千評論。遺憾的是,當記者希望通過劉潤這個惟一的線索聯(lián)系到該出租車司機時,劉表示將先得到本人同意后才能公開身份。
出租車司機給我上的MBA課
“去哪里……好的,機場。我在徐家匯就喜歡做美羅大廈的生意。這里我只做兩個地方。美羅大廈,均瑤大廈。你知道嗎?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羅大廈門口兜了兩圈,終于被我看到你了!從寫字樓里出來的,肯定去的不近。”
“做出租車司機,也要用科學的方法。”他說。
“要懂得統(tǒng)計。我做過精確的計算。我說給你聽啊。我每天開17個小時的車,每小時成本34.5元。”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380元,油費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時,平均每小時固定成本22元,交給公司,平均每小時12.5元油費。這是不是就是34.5元?”,我有些驚訝。
“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只能按時間算。你看,計價器有一個“檢查”功能。你可以看到一天的詳細記錄。我做過數(shù)據(jù)分析,每次載客之間的空駛時間平均為7分鐘。如果上來一個起步價,10元,大概要開10分鐘。也就是每一個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鐘的成本,就是9.8元。不賺錢??!如果說做浦東、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飯,做10元的客人連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
“千萬不能被客戶拉了滿街跑。而是通過選擇停車的地點,時間,和客戶,主動地決定你要去的地方。”我非常驚訝,這聽上去很有意思。“有人說做出租車司機是靠運氣吃飯的職業(yè)。我以為不是。你要站在客戶的位置上,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這句話聽上去很專業(yè),有點象很多商業(yè)管理培訓老師說的“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 ”。
“給你舉個例子,醫(yī)院門口,一個拿著藥的,一個拿著臉盆的,你帶哪一個。”我想了想,說不知道。
“你要帶那個拿臉盆的。一般人病小痛的到醫(yī)院看一看,拿點藥,不一定會去很遠的醫(yī)院。拿著臉盆打車的,那是出院的。住院哪有不死人的?今天二樓的誰死了,明天三樓又死了一個。從醫(yī)院出來的人通常會有一種重獲新生的感覺,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健康才最重要。那天這個說: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說他會打車到人民廣場,再去做青浦線嗎?絕對不會!”
“再給你舉個例子。那天人民廣場,三個人在前面招手。一個年輕女子,拿著小包,剛買完東西。還有一對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個是個里面穿絨襯衫的,外面羽絨服的男子,拿著筆記本包。我看一個人只要3秒鐘。我毫不猶豫地停在這個男子面前。這個男的上車后說:延安高架、南北高架……還沒說后面就忍不住問,為什么你毫不猶豫地開到我面前?前面還有兩個人,他們要是想上車,我也不好意思和他們搶。我回答說,中午的時候,還有十幾分鐘就1點了。那個女孩子是中午溜出來買東西的,估計公司很近;那對男女是游客,沒拿什么東西,不會去很遠;你是出去辦事的,拿著筆記本包,一看就是公務。而且這個時候出去,估計應該不會近。那個男的就說,你說對了,去寶山。”
“那些在超市門口,地鐵口打車,穿著睡衣的人可能去很遠嗎?可能去機場嗎?機場也不會讓她進啊。”
“很多司機都抱怨,生意不好做啊,油價又漲了啊,都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我說,你永遠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你永遠不能提高。從自己身上找找看,問題出在哪里。”這話聽起來好熟,好像是“如果你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你自己”,或者Steven Corvey的“影響圈和關注圈”的翻版。“有一次,在南丹路一個人攔車,去田林。后來又有一次,一個人在南丹路攔車,還是去田林。我就問了,怎么你們從南丹路出來的人,很多都是去田林呢?人家說,在南丹路有一個公共汽車總站,我們都是坐公共汽車從浦東到這里,然后搭車去田林的。我恍然大悟。比如你看我們開過的這條路,沒有寫字樓,沒有酒店,什么都沒有,只有公共汽車站,站在這里攔車的多半都是剛下公共汽車的,再選擇一條最短路經打車。在這里攔車的客戶通常不會高于15元。”
“所以我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我聽十幾個總裁講過這句話,第一次聽出租車司機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