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呆久了,總會有一種膩歪的感覺,是那種沒有什么能吸引自己去體驗的感覺,哪怕是在別人向往的城市-廈門,當逛完了所有景點,心里就總是想呼吸一下不一樣的空氣。但因為不是假期,時間上有種種限制,也難怪現(xiàn)在周邊游這么火熱,周邊游已是我們的不二之選。首先距離上不是很遠,既緩解了工作日帶來的壓力,也可以放空身心,不至于旅途勞累,還能享受不一樣的美景。 而在廈門周邊,就有這么一處美景,值得你多次光顧,那就是號稱“閩南第一山”的靈通山,絕對是爬山愛好者的不二之選。
靈通山,號稱“閩南第一山”,位于漳州市平和縣西南部,是大溪鎮(zhèn)閩臺客家文化的生態(tài)旅游城鎮(zhèn)主要景點之一。2011年入選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2012年入選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它得名于黃道周,素有“小黃山”的美譽,匯聚險峰、奇石、飄云、清泉、幽谷、迷洞、名寺、飛瀑等奇景,是難得的自然饋贈。
據(jù)專家考察,靈通山的地形是1.13億年前由陸相沉積,火山多次噴發(fā)形成的深切割中山地貌類型,真的可算是全國罕見,獨特的地理造就了它與眾不同的風景,可以說是福建獨一無二,集觀光攬勝、宗教朝圣、登山運動、避暑療養(yǎng)為一體的旅游勝地。
而從廈門島內出發(fā),經(jīng)海滄大橋、廈漳大橋,交通也很方便,一路高速直達。從山底一直到寺廟,都是已修葺好的階梯,共計1100余石梯,這也是最考驗體力的時候。
一路上走走玩玩拍拍,到達靈通寺已是正午。差不多花了兩小時,靈通寺,是一座建在懸崖絕壁上的小寺廟。據(jù)記載,靈通寺最早起源于唐代,由”開漳圣王“陳元光從中原帶來觀音菩薩的香火,并奉祀于靈通巖,千百年來香火十分鼎盛,并流傳至今。
靈通山可開車到景區(qū)半山腰,而后登臺階直達更上面的靈通寺,這樣可以節(jié)省很多體力,但也會錯過很多景點,一般老玩家要想真正游覽所謂“靈通十八景”美景,必須徒步而行從平和縣大溪鎮(zhèn)后時坪塘村進入,途經(jīng)“菊花引路、五鯉朝天、仙人聚會、和尚背尼、神碑庇航、畫眉跳架、云梯取月、珠簾化雨、石蟬飲露、玉洞回風、七井排星、巨石擎天、猛虎守峽、九牛拖車、三蟲游斗、獅峰眺海、擊鼓回音、三童弄獅”,可謂是險處有險景。
有些人會感覺一路上就是爬山,并沒有柳暗花明那種感覺,就是一路爬臺階,不過爬到懸空寺,再回頭一看,遠眺村鎮(zhèn)、蜿蜒山路,近看大小山峰,抬頭是懸空寺上面的巨石,俯視山谷,聆聽各種鳥聲、溪流聲,安靜點的話小松鼠會跑出來,這種感覺是你從未體驗過的,是一種突然之間超然物外的愉悅。
“云以山為體,山以云為衣”,飄云是靈通四絕之一,有“足底閑云屐齒生“的說法。那虛無縹緲的云霧,在你的身旁環(huán)繞,有時從山底冉冉升起,就像炊煙裊裊;有時在山間纏繞,輕柔如絹,就像一條白色條帶;當風起時,上下翻騰,云浪滾滾,宛如仙境。
登山中,清幽雅致,越呼吸越舒暢。美景不時閃現(xiàn),大山的神奇巍峨令人嘆服,草木蟲鳥的奇特豐富也叫人大開眼界,尤其是半山腰附懸落空的寺廟,更使人點贊能工巧匠的膽魄和慧靈。
一路行來,雖然已是深秋,但南方的天氣仍然很是燥熱,而在大山里就不一樣了,空氣是那么清涼,雖然爬的過程出了一身汗,但只要一停下休息,馬上涼颼颼的直打寒戰(zhàn),不得不繼續(xù)前行。
這里真是一個天然的氧吧,植被層層疊疊覆蓋著山間小路,從石崖上輕璇飄落的山泉化作顆顆鉆石灑落,在陽光的照射下更加閃亮,涓涓細泉從幾十丈高的巖石飛流而下,化為珍珠般的水滴飄落。如果趕上大雨過后,水流飛濺,猶如珠簾高掛,景色很美。
過了懸空寺,往上就是擎天峰,上面就是真正的獵奇之旅了,可惜不太適合老人和小孩,就是成人也要思量一番,準備充分才敢上爬,這不得不算此行的一個遺憾了。
很遺憾的是這次沒能爬上山頂,飽覽一片美景。但人生不就這樣嗎,總是有一點是不完美的,而旅行的目的,放松心情才是主要,留一些遺憾,這樣下一次爭取完成,也許會更有收獲,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