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的教與學
教學目標:
能運用不同的文體知識對不同的文章進行閱讀,提高自身閱讀能力。
掌握同類文章的寫作方法、同類知識的運用規(guī)律,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以“一篇”帶“多篇”。
1.記敘文“六步”閱讀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閱讀一切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記事、繪景、狀物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章。
如:消息、通訊、特寫、日記、游記、參觀記、訪問記、回憶錄、人物傳記、報告文學等等。
其具體為六個步驟:
①看標題,辨對象,明類型。
“看標題信息”,類似作文審題;而“揣摩記敘類型”,即通過對題意的揣摩,能辨出該文的記敘對象,在寫人、記事、繪景、狀物中,到底以哪個為主。
②抓要素,解內(nèi)容。
記敘文的內(nèi)容,無論哪種類型,一般都離不開六個要素。
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③理線索,分層次。
領悟文章的脈絡、順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準確地劃分全文的層次。
④辨方法,理布局。
辨析所讀文章采用的是順敘還是倒敘,有無插敘、補敘等敘述方法。
⑤挖中心,會意義。
目的是理解作品意義,這是記敘文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要達到的一個終極目標。
⑥析手法,借寫作。
是從寫作特點方面分析記敘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為自己的習作尋求借鑒。
一般可從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象征、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現(xiàn)手法,錘詞煉句及比喻、擬人等種種修辭手法幾個角度去考慮。
2.說明文“五步”閱讀法
其具體閱讀步驟為:
①抓住說明特征。
閱讀說明文,只有把握住文章所要說明的事物特征,才能清楚地認識作者介紹的對象。
②弄清說明順序。
說明文都是由說明對象本身的特點出發(fā)來安排說明順序的,所以不同的說明對象運用的說明順序也不同。一般大體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事理順序)。
③把握說明結(jié)構。
常見的結(jié)構形式有:總分式、遞進式、連貫式。
④區(qū)分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列圖表、列數(shù)字、作比較、作詮釋、摹狀貌、引用等,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句正確的分析說明方法的特點和作用。
⑤體會說明語言。
同其他文章相比,說明文更強調(diào)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科學性,尤其要注意表修飾、限制性詞語的運用,從寫作對象上分為事物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從語言上分為平實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3.議論文“五步”閱讀法
這種閱讀法適用于閱讀一切以論述、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表達作者觀點、主張為主要內(nèi)容的各種類型的議論性文章。
其具體閱讀步驟為:
①通讀文章,掌握議論類型。
尤其要吃透題目,掌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明確文章是立論性的還是駁論性的議論方式。
②理清思路,明確中心論點。
這是議論文的靈魂,是閱讀議論文時解開全文的鑰匙。要注意辨析中心論點提出的方法,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間的關系等。
③精讀文章,分析論據(jù)作用。
論據(jù),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正確的理由和根據(jù)。任何論點,只有被充分的事實證明后,才有說服力,一般有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
④剖析結(jié)構,劃出文章層次。
剖析結(jié)構就能進一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議論文常見的結(jié)構類型有四種:并列式、對照式、層進式、總分式。一般說來,幾種論證結(jié)構式是綜合使用的。
⑤賞析論證方法,借鑒寫作手法。
論證方法靈活多樣,而且多數(shù)是交錯在一起使用的,常見的論證方法有:例證法、引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歸謬法(引申法)、類比法等多種方法,使文章論證有力,富有說服力。
4.小說“四步”閱讀法
這是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也適用于閱讀一般寫人的比較復雜的記敘文。
①理故事情節(jié),弄清結(jié)構特點。
即按照小說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這一情節(jié)結(jié)構,通讀全文,弄清情節(jié)線索及結(jié)構安排特點。
②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意義。
將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環(huán)境中去理解;通過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等方面分析人物;通過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性格。
③憑其三要素,把握小說主題。
即根據(jù)小說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的具體描寫,把握作品反映的社會本質(zhì),從而揭示小說主題。④賞寫作特色,揣摩借鑒運用。
是指從寫作角度欣賞小說的創(chuàng)作手法,目的是為練習寫復雜記敘文尋求寫作借鑒。
5.散文“六步”閱讀法
這是根據(jù)散文特點來閱讀一切以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為主的散文,包括雜文、小品、隨筆、寫景狀物、游記、傳記文學等。
其具體步驟為:
①抓“文眼”。
就是抓住表現(xiàn)或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拔难邸笔俏恼戮冢蚪沂绢}旨,或點明寫作緣起,依此可窺見作品的感情基調(diào)。
②明“散聚”。
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不要被散文材料“松散”的表象所迷惑,要抓住它的“神聚”實質(zhì),明白所有的材料都是為中心服務的,是為中心鋪墊的。
③得“神韻”。
就是要欣賞散文的語言美、景物美、意境美、表現(xiàn)手法美。
④重“感情”。
就是留意所描繪的具體形象,著重體會所融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散文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⑤識“線索”。
常見的線索有:思想感情的變化、時空的變化、某事物、某人物、見聞等等。閱讀散文抓住線索,就能看出材料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⑥扣“中心”。
散文一般都不直接點明中心,往往是借助具體形象,通過聯(lián)想,在具體形象中,寄托自己的感情。
6.文言古詩文“七步”閱讀法
學習文言古詩文,有助于繼承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提高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修養(yǎng),增強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能力。
其具體閱讀步驟為:
①簡介作者,了解背景。
這是學習文言古詩文的基礎。從作品的相關背景和作家的生平簡歷資料入手,準確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傾向、句子的原意。
②整體把握,感知內(nèi)容。
在文言文學習中,為避免枯燥,還應重視多角度,全方位的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文章整體內(nèi)容有所感知,并試用一句話概括其主要內(nèi)容,因為這是學生個性化的初步閱讀體驗,不必強求一致。
③注重誦讀,疏通文意。
應緊緊抓住強化誦讀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誦讀培養(yǎng)學生理解力,通過誦讀領悟,訓練學生理解記憶,同時,加強誦讀指導,提高誦讀能力,才能較好的掌握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進而理解重點句子,結(jié)合注釋翻譯文章。
④掌握內(nèi)容,劃分結(jié)構。
從文章所寫的具體內(nèi)容入手,把握各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對文章信息進行提煉概括,對所述事件或說明的道理進行綜合與推理,理清文章結(jié)構。
⑤體味思想,把握感情。
從作家的風格和語言特點中去領悟詩句的含義和表達的感情,也可從文章的情理入手,透過一事、一言、一行去探究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透過作者對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貶好惡,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還可體味詩詞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聯(lián)想把握詩歌所抒寫的情懷。
⑥抓關鍵句,領會主旨。
從中心句、主旨句、情感句上著手,結(jié)合個人的認知體驗,闡發(fā)閱讀體悟,分析概括,挖掘詩文主旨,汲取精神營養(yǎng)。
⑦品味賞析,借鑒寫作。
文言古詩文的寫作特點一般可從文章所用的修辭手法,語言句式,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去進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