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地理攝影師在加拿大拍攝的一支短視頻,時長僅1分鐘,卻讓無數(shù)人看得心疼。
一只餓到極致、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的北極熊,步履蹣跚地在覓食,當(dāng)它用盡全身力氣從廢棄油漆桶里獵取到“食物”時,卻發(fā)現(xiàn)只是垃圾……
北極熊需要浮冰作為平臺下水捕獵海豹,但因為全球變暖浮冰融化,這只北極熊所在的地區(qū)已經(jīng)沒有冰了,幾乎無法獲得食物,于是它只能在陸地上慢慢虛弱,等待死亡……
現(xiàn)場攝影師團隊的每個人看到這一幕幾乎喉間哽咽,但他們卻無能為力。
他們沒有麻醉槍,更沒有幾百斤的海豹肉,而且在加拿大給野生北極熊喂食是違法的。
人為投喂雖然會讓野生動物獲得暫時性溫飽,但長期如此,一是食物變垃圾污染環(huán)境,二是人類加工食品會對野生動物的健康造成負(fù)面影響,還會讓其喪失覓食能力,降低對人類的警惕程度。
說起來諷刺又矛盾,我們的“人為干預(yù)”導(dǎo)致它們走向滅絕,卻不能“人為干預(yù)”幫助它們生存,就這么眼睜睜地看著它們活活被餓死。
眼前這個瘦骨嶙峋的北極熊,它明明跟我們在紀(jì)錄片里看到的不是一個樣子,它們應(yīng)該有著雪白的毛發(fā),龐大的身軀,清澈的眼睛……
媽媽,我們?nèi)ネ嫜┌桑?/span>
初次見面不知道說什么好,要不劈個叉吧?
哇哦,雪可真好玩呀,來啊,快活?。?/span>
媽媽媽媽,你慢點哦,我要掉下來咯。
媽媽媽媽,我們是人類的好朋友嗎?
熊孩子,快跟媽媽回家!
就是這些溫馨有愛的畫面,或許在很多年很多年以后,都不復(fù)存在了……
真的心疼,卻也真的無能為力,短片里的北極熊,這個時候就算它能找到浮冰,也沒有力氣捕獵了吧。
多么希望你能活下去
令人心痛的,不止于此。
就在前段時間,有人在俄羅斯北部的一座小島上發(fā)現(xiàn)了200頭左右的北極熊,看著數(shù)量這么多,好像真實情況并沒有那么糟。
但其實,因北極浮冰逐漸融化,這些原本獨居的北極熊被迫集中到陸地上,捕獵不到食物,只能吃著死亡腐爛的鯨魚肉。
島上食物極少,這些北極熊最后也很有可能被餓死。
就像這只瘦成一張“毛毯”餓死的北極熊
就像這只饑不擇食吃掉幼熊的北極熊
為了生存,它們別無選擇。
早在1972年,美國頒布法律,除了生存需要,禁止捕獵北極熊;
1973年,北極熊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
2008年,北極熊已經(jīng)上了《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我們都知道“全球變暖”,可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們,似乎并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動物們的悲慘;“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zé)”,這耳熟能詳?shù)陌藗€字,好像也只是喊喊口號,實際行動差的太多。
可是你知道嗎?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每天都有動物因環(huán)境問題慘死,每天都有物種從這個地球上永遠(yuǎn)消失。
這只可憐的小鳥,因長時間被塑料袋緊緊包裹住,失去了飛翔的自由。
這只被化學(xué)污染物殘害了的海龜,身上的傷疤恐怕再也無法恢復(fù)。
萌萌的小企鵝,身上沾滿了船只泄漏的原油。
小海獅被海里的繩子纏住,脖子都要勒斷了。
生下來就被項圈套住的海龜,長大后內(nèi)臟和身軀扭曲變形。
一只死去的鳥兒,被分解后,體內(nèi)全是垃圾。
小海獅的鼻子困到了食品罐里,很難拔出。
找不到樹木棲身的考拉無助地發(fā)著呆
無處安身的白天鵝只能用垃圾做窩
現(xiàn)在人們關(guān)心最多的,好像只有房子、車子、明星的緋聞八卦,“環(huán)境問題”貌似很少能進入我們的視線。
但上面這些不堪入目的畫面,都是人類造成的。
油污中的鳥尸
曾看過這樣一段話:
地球里唯一最不像地球生物的就是人類,因為所有生物都在融入這個地球遵循自然規(guī)則,而人類為了個人利益不斷破壞地球的原生態(tài),當(dāng)人類慢慢站在都是柏油路而草地越來越少的時候,就是離死亡不遠(yuǎn)了……
如果可以,不如就從身邊小事做起:少用塑料袋,不要往河里或者其它地方亂扔垃圾,節(jié)水節(jié)電,不剩飯菜……
無法改變大環(huán)境,起碼盡點綿薄之力。
一只白天鵝在撿拾河里的垃圾,保護環(huán)境這么淺顯的道理,動物都懂,很多人卻嗤之以鼻。
人和所有的動物一樣,只是地球的過客,不是地球的主人,我們沒有資格肆意破壞它,更不能讓其他物種因為我們的為所欲為而消失。
一只北極熊無懼破冰船,想要推開船身,似乎訴說著這是它們的地盤,不歡迎船的靠近。
地球上很多生物正在慢慢滅絕,如果人類選擇避而不見,繼續(xù)享受著大自然帶來的恩惠,一味索取,最終的結(jié)果,只會是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