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句子的理解。
①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課文介紹鯨,為什么先要寫象呢?這里作者運用比較的說明方法,將不熟悉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相比較,由象“很大”到鯨“比象大得多”,以此來說明鯨之龐大。這樣寫,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發(fā)現(xiàn)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里,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腭,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作者先列舉具體數(shù)字來說明鯨的體重,用重量說明鯨大。然后又以我國發(fā)現(xiàn)的一頭鯨為例,從它的體重、身長、舌頭及口腔的寬大等四方面具體生動地說明鯨的確非常大。然而,這頭鯨雖然有4萬公斤重,可還不是最大的,已知的最大的鯨有16萬公斤重。通過這樣比較,更進一步說明鯨是體態(tài)龐大的海洋動物。這段話通過運用列數(shù)字、舉例子等說明的方法,敘述更加準確、清楚,使人對鯨是個龐然大物深信不疑。
③在很遠的古代,鯨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鯨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jīng)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適應了海洋的生活。
這段話主要講了鯨的進化過程。鯨的樣子發(fā)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其主要原因是:鯨生存的環(huán)境由陸地變?yōu)楹Q?,鯨為了生存下去,就要適應環(huán)境,因此慢慢地由爬行變?yōu)橛蝿樱眢w逐步變成了魚的樣子。這一進化過程是非常漫長的,作者用“在很遠的古代”“很長很長”“漸漸”等詞語加以說明。“退化”是指動物在進化過程中,某一部分器官逐漸變小,構造簡化,機能減退甚至完全消失。這里指鯨的后肢在進化過程中逐漸變小,最后完全消失。
④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出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等肺里吸足了氣,再潛入水中。
這里作者用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鯨呼氣時噴出來的氣比喻成“花園里的噴泉”。這種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說明的事物形象具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2)對詞語的理解。
上腭:口腔的上壁,通稱為上牙膛,前部由骨和肌肉構成,叫硬腭,后部由結締組織和肌肉構成,叫軟腭。
哺乳動物:指最高等的脊椎動物,基本特點是靠母體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體。哺乳動物大都是胎生的。
胎生:人或某些動物的幼體在母體內發(fā)育到一定階段以后才脫離母體,叫作胎生。
二、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jīng)驗、判斷、胎生、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fā)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的方法。
相關鏈接
鯨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80余種,我國海域有30多種。一般都將它們分為兩類。一類口中有須無齒,稱須鯨,鼻孔兩個,如,長須鯨、藍鯨、座頭鯨;另一類口中有齒無須,鼻孔一個,叫齒鯨,能發(fā)出超聲波,如,獨角鯨、虎鯨。鯨的體長從1米到30多米不等。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個頭都很大,已知的最小的一種體長也超過6米。
地球之最──藍鯨 藍鯨是地球上目前最大的動物,一頭成年藍鯨能長到非洲公象體重的30倍左右。藍鯨是真正的海上巨獸,平均長度約26米,最高記錄為33.5米,平均體重150噸。一頭藍鯨的舌頭厚3米多,其重量比一頭大象還重。藍鯨也是動物世界中絕無僅有的大力士。一頭藍鯨以每小時28千米的速度前進,可產(chǎn)生1 250千瓦的功率,相當于一個中型火車頭的拉力。曾有一頭藍鯨把一艘27米長的捕鯨快艇拖著游了8個半小時,平均時速為9千米,當時這艘快艇開足馬力向后退行,卻仍被它拉著向前行駛了74千米。
“口技專家”──白鯨 白鯨是鯨類王國中最優(yōu)秀的“口技”專家,它們能發(fā)出幾百種聲音,而且發(fā)出的聲音變化多端,讓人驚嘆不已。為了了解白鯨的聲音,科學家在河口三角洲白鯨度假地進行了現(xiàn)場水下錄音,結果大大出乎人的想象。他們竟然聽到了猛獸的吼聲、牛的哞哞聲、豬的呼嚕聲、馬的嘶鳴聲、鳥兒的吱吱聲、女人的尖叫聲,病人的呻吟聲、嬰孩的哭泣聲……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白鯨還可以發(fā)出鉸鏈聲、鈴聲、汽笛聲等。
海中霸王──虎鯨(逆戟鯨) 虎鯨屬于齒鯨類,是鯨類中較小的一種。它最大全長不過10米,體重7噸~8噸。雌的略小一些,也有6米~8米。游泳時,雄鯨高達1.8米的背鰭突出于水面上,頗與一種古代武器──“戟”倒豎于海面的形狀相似,虎鯨因此而另有“逆戟鯨”的別名?;ⅥL的口很大,上、下頜各有二十幾枚10厘米~13厘米長的銳利牙齒,大嘴一張,尖齒畢露,顯出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ⅥL身體強壯,行動敏捷。憑著它每小時55公里、在追撲獵物時還可加快一倍的游泳速度,不管海洋中什么動物,只要被它發(fā)現(xiàn)就難逃虎口,小到魚蝦海鳥,大到鯊魚海象甚至大型鯨類都是它經(jīng)常撲食的對象。它的胃口之大令人驚駭,有人曾在一頭長7米的虎鯨胃里發(fā)現(xiàn)13頭海豚、14只海豹;還有人發(fā)現(xiàn)過一頭虎鯨竟能一次吞下60頭海狗崽子。據(jù)推測,虎鯨每天的攝食量至少要占其體重的4%,就是說,一只8噸重的虎鯨每天要吃0.32噸重的食物。奇妙的是如此兇殘的虎鯨竟是鯨類王國中的“語言大師”。研究表明,虎鯨能發(fā)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qū)里的虎鯨,甚至不同的虎鯨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鯨方言”。有時候,某一海區(qū)出現(xiàn)大量魚群,虎鯨群從四面八方趕來覓食。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鯨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于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