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路”的渴望,長三角向來有之,但于今為烈。
上海鐵路局披露,2019年長三角鐵路建設全年計劃投產新線996公里,其中高鐵757公里。
不久前,江浙滬晥四省市交通部門負責人在虹橋樞紐——被網(wǎng)友戲稱為“全宇宙中心”——開會盤算:2018年省級“斷頭路”共開工19條,通車2條;2019年,還要繼續(xù)推進17條“斷頭路”的建設。
在剛剛落幕的全國兩會上,長三角話題的熱度一浪接一浪;回望滬蘇浙皖,四省市積極對接的動作也一個追著一個。
作為區(qū)域發(fā)展的基礎和先導,交通建設當然很重要,但如此令人眼花繚亂的高密度、大手筆,奔向一體化的長三角,到底想求什么、“化”什么?
全長248公里的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開工,4年后建成通車,南京到上海的車程,由10個小時左右降到3個小時。
滬寧高速通車量達440萬輛次;2018年則接近3500萬輛次,是剛通車時的近8倍。
這個數(shù)據(jù)意味著什么?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說:“1998年,當時世界前100強跨國公司,超過半數(shù)到滬寧高速沿線投資;2018年,沿線蘇州、無錫、常州的地區(qū)生產總值是通車前的9倍?!?/p>
交通大動脈的建設、省際間互聯(lián)互通,對發(fā)展的先導作用可見一斑。
可以這樣說,沒有高質高速的路,長三角不可能一體化。
然而,從江蘇省現(xiàn)有的過江通道和未來的過江通道中,不難看出。大部分過江通道,集中在南京周圍,對解決過江擁擠問題仍有不足。
滬通大橋是比較靠東的一條長江大橋,目前還在建設當中,未來它將成為江蘇省東部和上海主要的過江通道。極大程度上解決節(jié)假日期間往返蘇南和蘇北的擁堵問題。
現(xiàn)在,滬蘇浙皖高度重視打通“斷頭路”,是為了消除行政壁壘帶來的交通阻隔,更是為了提高生產要素跨區(qū)域的流通效率。
本月上旬,滬通大橋迎來開工建設5周年,并力爭在明年6月實現(xiàn)大橋通車。
滬通鐵路長江大橋北接南通九圩港,南接張家港十三圩,是魯東蘇北與上海、蘇南、浙東地區(qū)間最便捷的鐵路運輸通道。建成后將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
對于上海來說,滬通長江大橋帶來的最大影響還是滬通鐵路的工程,從上海到長江以北的南通地區(qū),路面交通還有更近的滬崇啟長江大橋。
從上海市的角度來說滬通鐵路是上海一個通向南京、杭州兩個方向以外的另外一條鐵路,滬通長江大橋也正是這條鐵路的必經(jīng)之地。
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說,滬通長江大橋的名字也是來自于滬通鐵路,因為這一個長江大橋的一段是南通市、另一端是蘇州市,與上海并沒有關系。
滬通長江大橋建設初始的目的是滬通鐵路,但是未來從上海直接通向長江以北的鐵路都會經(jīng)過這座大橋。
滬通大橋和滬通鐵路建成后,上海至南通火車有望1小時內到達,比現(xiàn)在乘汽車時間縮短1小時,對提高過江通道能力,完善區(qū)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增強上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長三角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南通不斷轉型升級,增添新產業(yè),轉換新動能。
隨著滬通大橋的開通,作為江蘇“潛力股”,南通正發(fā)力成為“績優(yōu)股”,在長三角協(xié)同發(fā)展中發(fā)揮特殊的紐帶作用。
未來的南通完全有可能成為與無錫并駕齊驅的城市,成為江蘇的大城市,成為長三角的“黑馬”!
前段時間,一場關乎長三角未來發(fā)展格局的項目評審會在江海交匯處舉行。
1月28日至30日,中國民航工程咨詢公司在南通召開南通新機場選址報告評審咨詢會。
專家組認為,建設南通新機場是長三角一體化加速推進背景下跨江融合發(fā)展的需要,是區(qū)域民航優(yōu)勢互補、協(xié)同發(fā)展的需要。
南通交通又一次站上風口浪尖,毅然擔起全省高質量發(fā)展開路先鋒的使命。
今年初召開的省兩會上,“推動南通新機場規(guī)劃建設”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
南通市委主要領導同志在評審會上指出,要把重大交通基礎設施作為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南通建設上?!氨贝箝T”、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先導工程,規(guī)劃建設南通新機場,助力江蘇民航強省和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建設。
改革開放前,“南不通”是外地人對南通交通狀況的調侃。機場“0”座,鐵路“0”條,跨江大橋“0”架,沿海港口“0”個;全市公路總里程1581公里,平均每萬人僅擁有2.29公里公路;不通公路鄉(xiāng)鎮(zhèn)79個。
對“通”的渴望,促使南通全面奏響“通江達海”、奮起趕超的時代樂章。
敞開開放的大門,南通交通建設快馬加鞭,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時刻被記入了歷史:
不僅要“通”,而且要“快”——南通對于交通發(fā)展向來不甘于現(xiàn)狀。
2008年6月30日,蘇通大橋通車,將跨越長江的時間壓縮至5分鐘,南通真正告別“南不通”,邁開接軌融入蘇南、上海都市圈的腳步。
此后,崇啟大橋建成通車,如皋港區(qū)、洋口港區(qū)、呂四港區(qū)相繼對外開放,海安至洋口港鐵路、寧啟鐵路一期二期開通……改革開放40年,南通已不再是江阻海隔的交通“末梢”,正在向著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新征程闊步前行。
交通建設是經(jīng)濟發(fā)展“先行官”。
與通勤速度一同駛入快車道的是南通不斷追趕超越的經(jīng)濟實力——地區(qū)生產總值從2008年的2593.1億元增至2018年的8427.0億元;招商引資變招商選資,吸引到賬外資超過230億美元。
去年以來,南通交通捷報頻傳:
江海交匯處,一支巨筆舞動,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藍圖已繪、呼之欲出。
高起點布局空鐵、江海聯(lián)運、互聯(lián)網(wǎng)綜合樞紐體系:
一座通江達海、承南啟北、連通東西的樞紐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縱觀全球,沒有一個地方,因為封閉而發(fā)展,都是因為開放而興旺,長三角亦應是如此,南通更亦應如此。